注重思维过程的探究,有效构建物理模型

2014-09-17 16:05戴苾芬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动能定理动能例题

戴苾芬

作为2014年“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的评委,我对荣获一等奖的南师附中徐慧老师的一节课印象颇深。这节课的课题为必修2第七章第九节“动能和动能定理”,众所周知,“动能和动能定理”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动力学的重点;“动能定理”更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所起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力学部分,还可以与热学、电磁学等联系在一起,它是高中阶段物理学习的重中之重。

一、几个亮点

1.注重思维过程的探究,有效地进行物理规律教学。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有一个充分、完整的思维过程,学生对动能表达式的建立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逻辑性强,一切水到渠成。学生在思考的同时对动能的表达式及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密切联系有更深的理解。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了学生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体验了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既增加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又提高了逻辑推理能力。

2.以问题串为主线,推进课堂教学。

运用“问题串”教学,本质上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高素质。“问题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有利于学生将知识从已知引入未知,也有利于将学生的思维由较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本节课徐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来推进教学。例如:如何理解W=kv2中的k?她设计了一个问题串:①k的单位是什么呢?②k的单位是kg,那么k就是质量m吗?③是否可以写成W=mv2?④W=kv2等式两侧可能的物理意义是什么?⑤你猜想动能的表达式可能是什么?……这些问题清晰,指向明确;问题的思维层次搭配合理。教师通过不断追问,启发学生辨析,有效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把动能的表达式由定性过渡到半定量的关系,逐步构建、完善物理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

3.注重物理学史中创新教育的功能。

物理学史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物理学科发展的史料,每一个物理概念、每一条物理定律的形成都离不开当时的历史条件,都少不了物理学家的科学思想的逻辑发展和历史进程。把物理概念、定律的历史发展过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发现规律的思维过程和科研方法,并从科学家的成功中感悟科学方法的运用,潜移默化地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本节课徐老师向学生简单介绍了动能表达式形成的历史过程(详见前文徐慧老师的教学设计)。这个介绍虽然很简单,学生只是了解了大致情况,但让学生体验了科学家为了解开自然界之谜所经历的艰难历程,感受到科学家的人格魅力,领悟了科学的意义,增进了对科学的感情。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的形成。

4.例题的编制与选择精准、恰当。

课堂例题选择要有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帮助学生从多角度认识、掌握、理解、运用物理知识。本节课的例题选择精准、恰当,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了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很好地体现了动能定理的解题优势,且通过一题多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题(详见徐慧老师文)首先引导学生在不涉及加速度、时间时,用动能定理解题较为简便;再让学生体会多过程问题动能定理也适用且也简便,进一步探讨涉及全过程问题有时运用动能定理更为简便;最终让学生认识到动能定理不仅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曲线运动。通过解题,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

二、一点建议

在目前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就是“懂而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教师把自己的思维活动提纯、完善后,再讲解给学生,教师的思维活动没有充分地展示出来;第二,教师没有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习惯去体验,即目前常常提到教师备课要“稚化思维”;第三,没有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尤其是让学生暴露较深层次的思维活动,从而导致学生只会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没有真正被启迪,遇到问题就无从下手。我认为,无论是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还是习题的讲解,都应重视思维过程的建立与展示,在认真分析物理过程的前提下,采用恰当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构建物理模型,让学生自我完善,逐步掌握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上述例题,完全放手可以让学生讲思路、讲方法,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点评思路,再让学生在不同解题方法中,总结归纳各种解题方法的优劣,从中领悟出正确的思维方法,做到教学双方的思维活动能始终同步协同、和谐并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思考,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智慧和活力。

(作者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教研室高中物理教研员)

作为2014年“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的评委,我对荣获一等奖的南师附中徐慧老师的一节课印象颇深。这节课的课题为必修2第七章第九节“动能和动能定理”,众所周知,“动能和动能定理”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动力学的重点;“动能定理”更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所起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力学部分,还可以与热学、电磁学等联系在一起,它是高中阶段物理学习的重中之重。

一、几个亮点

1.注重思维过程的探究,有效地进行物理规律教学。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有一个充分、完整的思维过程,学生对动能表达式的建立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逻辑性强,一切水到渠成。学生在思考的同时对动能的表达式及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密切联系有更深的理解。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了学生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体验了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既增加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又提高了逻辑推理能力。

2.以问题串为主线,推进课堂教学。

运用“问题串”教学,本质上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高素质。“问题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有利于学生将知识从已知引入未知,也有利于将学生的思维由较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本节课徐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来推进教学。例如:如何理解W=kv2中的k?她设计了一个问题串:①k的单位是什么呢?②k的单位是kg,那么k就是质量m吗?③是否可以写成W=mv2?④W=kv2等式两侧可能的物理意义是什么?⑤你猜想动能的表达式可能是什么?……这些问题清晰,指向明确;问题的思维层次搭配合理。教师通过不断追问,启发学生辨析,有效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把动能的表达式由定性过渡到半定量的关系,逐步构建、完善物理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

3.注重物理学史中创新教育的功能。

物理学史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物理学科发展的史料,每一个物理概念、每一条物理定律的形成都离不开当时的历史条件,都少不了物理学家的科学思想的逻辑发展和历史进程。把物理概念、定律的历史发展过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发现规律的思维过程和科研方法,并从科学家的成功中感悟科学方法的运用,潜移默化地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本节课徐老师向学生简单介绍了动能表达式形成的历史过程(详见前文徐慧老师的教学设计)。这个介绍虽然很简单,学生只是了解了大致情况,但让学生体验了科学家为了解开自然界之谜所经历的艰难历程,感受到科学家的人格魅力,领悟了科学的意义,增进了对科学的感情。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的形成。

4.例题的编制与选择精准、恰当。

课堂例题选择要有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帮助学生从多角度认识、掌握、理解、运用物理知识。本节课的例题选择精准、恰当,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了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很好地体现了动能定理的解题优势,且通过一题多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题(详见徐慧老师文)首先引导学生在不涉及加速度、时间时,用动能定理解题较为简便;再让学生体会多过程问题动能定理也适用且也简便,进一步探讨涉及全过程问题有时运用动能定理更为简便;最终让学生认识到动能定理不仅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曲线运动。通过解题,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

二、一点建议

在目前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就是“懂而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教师把自己的思维活动提纯、完善后,再讲解给学生,教师的思维活动没有充分地展示出来;第二,教师没有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习惯去体验,即目前常常提到教师备课要“稚化思维”;第三,没有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尤其是让学生暴露较深层次的思维活动,从而导致学生只会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没有真正被启迪,遇到问题就无从下手。我认为,无论是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还是习题的讲解,都应重视思维过程的建立与展示,在认真分析物理过程的前提下,采用恰当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构建物理模型,让学生自我完善,逐步掌握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上述例题,完全放手可以让学生讲思路、讲方法,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点评思路,再让学生在不同解题方法中,总结归纳各种解题方法的优劣,从中领悟出正确的思维方法,做到教学双方的思维活动能始终同步协同、和谐并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思考,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智慧和活力。

(作者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教研室高中物理教研员)

作为2014年“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的评委,我对荣获一等奖的南师附中徐慧老师的一节课印象颇深。这节课的课题为必修2第七章第九节“动能和动能定理”,众所周知,“动能和动能定理”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动力学的重点;“动能定理”更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所起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力学部分,还可以与热学、电磁学等联系在一起,它是高中阶段物理学习的重中之重。

一、几个亮点

1.注重思维过程的探究,有效地进行物理规律教学。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有一个充分、完整的思维过程,学生对动能表达式的建立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逻辑性强,一切水到渠成。学生在思考的同时对动能的表达式及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密切联系有更深的理解。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了学生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体验了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既增加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又提高了逻辑推理能力。

2.以问题串为主线,推进课堂教学。

运用“问题串”教学,本质上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高素质。“问题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有利于学生将知识从已知引入未知,也有利于将学生的思维由较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本节课徐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来推进教学。例如:如何理解W=kv2中的k?她设计了一个问题串:①k的单位是什么呢?②k的单位是kg,那么k就是质量m吗?③是否可以写成W=mv2?④W=kv2等式两侧可能的物理意义是什么?⑤你猜想动能的表达式可能是什么?……这些问题清晰,指向明确;问题的思维层次搭配合理。教师通过不断追问,启发学生辨析,有效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把动能的表达式由定性过渡到半定量的关系,逐步构建、完善物理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

3.注重物理学史中创新教育的功能。

物理学史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物理学科发展的史料,每一个物理概念、每一条物理定律的形成都离不开当时的历史条件,都少不了物理学家的科学思想的逻辑发展和历史进程。把物理概念、定律的历史发展过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发现规律的思维过程和科研方法,并从科学家的成功中感悟科学方法的运用,潜移默化地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本节课徐老师向学生简单介绍了动能表达式形成的历史过程(详见前文徐慧老师的教学设计)。这个介绍虽然很简单,学生只是了解了大致情况,但让学生体验了科学家为了解开自然界之谜所经历的艰难历程,感受到科学家的人格魅力,领悟了科学的意义,增进了对科学的感情。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的形成。

4.例题的编制与选择精准、恰当。

课堂例题选择要有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帮助学生从多角度认识、掌握、理解、运用物理知识。本节课的例题选择精准、恰当,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了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很好地体现了动能定理的解题优势,且通过一题多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题(详见徐慧老师文)首先引导学生在不涉及加速度、时间时,用动能定理解题较为简便;再让学生体会多过程问题动能定理也适用且也简便,进一步探讨涉及全过程问题有时运用动能定理更为简便;最终让学生认识到动能定理不仅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曲线运动。通过解题,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

二、一点建议

在目前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就是“懂而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教师把自己的思维活动提纯、完善后,再讲解给学生,教师的思维活动没有充分地展示出来;第二,教师没有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习惯去体验,即目前常常提到教师备课要“稚化思维”;第三,没有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尤其是让学生暴露较深层次的思维活动,从而导致学生只会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没有真正被启迪,遇到问题就无从下手。我认为,无论是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还是习题的讲解,都应重视思维过程的建立与展示,在认真分析物理过程的前提下,采用恰当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构建物理模型,让学生自我完善,逐步掌握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上述例题,完全放手可以让学生讲思路、讲方法,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点评思路,再让学生在不同解题方法中,总结归纳各种解题方法的优劣,从中领悟出正确的思维方法,做到教学双方的思维活动能始终同步协同、和谐并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思考,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智慧和活力。

(作者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教研室高中物理教研员)

猜你喜欢
动能定理动能例题
大足:做好三篇大文章 汇聚发展新动能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探寻新动能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动能定理应用精析
由一道课本例题变出的中考题
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拓展
例说复习课中例题的选编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