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日,教育部公布了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版守则”),引发网民热议,“点赞率”占据相当比例。那么,为什么要改呢?当然,“旧版守则”有些老旧,个别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和教育体制的要求。追溯过去,我国最早的“中小学生守则规范”发布于1981年,2004年进行了一次修改,一直沿用至今。2004年“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旧版守则”)增加了“讲究卫生”、“热爱科学”等内容,与之配套的“日常行为规范”也增加了创新意识、安全自护、远离毒品等内容。不过,个别条款过于抽象,不便于孩子接受与理解。10年过去了,“新版守则”即将出台,它又有哪些新特点呢?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一下。
【新旧对比】
众所周知,“旧版守则”只有10条200多字,加上与之配套的“日常行为规范”,共计70条2000多字。很显然,“旧版守则”比较繁琐,重点不突出,不利于学生理解与执行。而“新版守则”化繁为简,将旧版的三个规定合而为一,变成了“三爱、三讲、三护”,9条400字。而且,“新版守则”去掉了“热爱人民”、“见义勇为”等内容,又增加了“会自护懂求救”、“不抄袭不作弊”等条款,每一条都细化为若干个可操作的规范,十分简单,方便记忆。
简单地说,“新版守则”浓缩为9大准则,分成三个部分来展现。“三爱”指的是“爱祖国”、“爱学习”和“爱劳动”;“三讲”指的是“讲文明”、“讲诚信”和“讲法治”;“三护”指的是“护安全”、“护健康”和“护家园”。这样一来,“新版守则”就去掉了空话,内容表述更直白。比如:旧版的第一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修改为“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这一条从抽象的描述到具体的操作,学生一看就知道爱国就是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唱国歌等行为中增强爱国热情。“旧版守则”第三条:“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其要求学生“刻苦学习,勤思好问,勇于实践”,而“新版守则”变成了“上课专心听讲,勇于发表见解,按时完成作业,养成阅读习惯”,这样修改,使“爱学习”更加具体化。
“新版守则”还富有时代气息,每一条都紧扣中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生活实际。比如:第八条规定:“养成卫生习惯,不吸烟不喝酒,控制上网时间,抵制不良信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阳光心态。”这里对“上网时间”提出了明确要求,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小学生上网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且一部分人“嗜网如命”,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然而,网络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使孩子的世界虚拟化,接受到暴力、色情等信息,影响了正常学习等。而引导中小学生绿色上网,已成为学校和家庭不能回避的责任。此次修改提到了“控制上网时间”,这对上网成瘾的学生来说很有必要,也为他们敲响了警钟。而且,“新版守则”还提到环保问题,比如:“践行垃圾分类,低碳环保生活”,这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只有从小加强孩子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在点滴生活中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才能打造一个美好的未来。而且,“新版守则”的内容更有操作性,以“爱劳动”为例,就分为“自己事自己做,积极承担家务,主动清洁校园,参与社会实践,热心志愿服务,体验劳动创造”五项内容,其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角度入手,培养学生自立、责任、劳动等意识,指向明确。“旧版守则”第六条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很显然没有新版更加完善。让劳动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不仅在家里为父母分担,还要成为清理校园的小主人,热心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自己成为一个环保小使者。
此外,“新版守则”还有一个明显变化,那就是去掉了有争议性的内容,使之更有人情味。“旧版守则”第四十条:“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这条规定在“新版守则”中消失了。有人不赞同这样的修改,认为“见义勇为”不应该被删掉。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与正义感。而且,现在女老师居多,孩子缺少阳刚之气,再不鼓励他们见义勇为,很容易抹杀他们的勇敢精神。也有人觉得孩子连自己都保护不了,又怎么去见义勇为呢?一段时间以来,未成年人见义勇为的事迹频频以生命为代价,使本来幸福的家庭酿成了悲剧。有人不禁发问:“这样做值得吗?”“自己不会游泳,就跳水救人,这不是自寻苦果吗?”“歹徒那么强大,一个中学生就能制服他吗?而且,歹徒手里还有凶器!”当一个生命被救起时,另一个生命却陨落了,其结果同样可悲。中小学生属于弱势群体,连自己都保护不了,再去参与一些有危险的事件是不合适的。从道德层面上说,见义勇为彰显了社会正能量,是应该提倡的。可是,中小学生也要量力而行,毕竟这会给他们的生命安全带去一定的隐患。作为未成年人,可以先保护好自己,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记下犯罪分子的面貌、车牌号等,并及时报警。
【各方声音】
刘子琪(初二学生):看完“新版守则”,我觉得更加亲切了,终于不像宣誓了。就拿“爱国”来说吧,刚入学的小学生,连汉字都认不全,又怎能理解爱国的内涵呢?空洞的口号反而显得假了,而将爱国具体到升旗仪式、唱国歌等行为上,这样就简单明确了。而且,我觉得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变成实际行动。对我们来说,唯有努力学习,才能建设家乡,报效国家。
安宁(初三学生):相比之下,“新版守则”变得更简单了,也便于记忆。不过,有的地方还可以细化下去,比如:“护家园”中提到的“低碳环保”,这个概念有点大,能否将其单独列为一条呢?我觉得增强环保意识非常重要,甚至可以具体到节水节电、爱护花草、徒步出行等方面。这些都是小事,很容易被人忽略,需要提到日程上来。
孙威阳(初三学生):我觉得“新版守则”非常适用,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不过,个别地方还可以精益求精。比如:第五条的“不抄袭不作弊”与第六条中的“遵守校纪校规”就有点重复。其实,作弊就是违反校纪校规,这两点可以合并起来,就不显得啰嗦了。当然了,这只是我的小建议,将“作弊”单独提出来,也有用意吧。另外,我觉得第三条“爱劳动”中增加了“热心志愿服务”,这一点就很好。社会是大家的,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奉献,而志愿者队伍的扩大,必将形成良好的氛围。
丁智慧(班主任):“新版守则”删除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内容,我觉得非常好。对于未成年人来说,错误的“勇为”只会加重悲剧的发生,因为他们不具备准确判断事件危险性的能力,个人力量还不够强大,有时不但救不了别人,还把自己搭进去。每逢夏季,学生下水救人溺亡的悲剧经常发生,一些准大学生因为救人而与大学无缘。而且,不理智的“勇为”早已不适合教学实际,老师要鼓励学生在保全自己的条件下去“有所作为”。
韩素娟(德育主任):学生守则是规范学生行为的准则与规范,此次修改会使之更完善,值得点赞!“新版守则”也将成为老师教书育人的依据,它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像是对话,告诉学生如何说如何做。可是,“新版守则”是全国层面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某些地区或学校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增加相关细则,以及奖惩措施。比如:南方夏季多雨,可对野浴加以明确规定。
刘晓静(学生家长):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离不开学生守则的规范了。对于孩子来说,“新版守则”更加简明,也便于理解和记忆。像“平等友善待人”“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等条款,都是很有必要的,不仅小孩要遵守,成年人也要遵守。
【记者短评】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对于“80后”和“90后”来说,这句话仍能倒背如流,因为这是“旧版守则”第一条,从2004年一直沿用至今。其实,“爱国”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尤其在孩子眼里,爱国又代表什么呢?旧版中的“爱国”过于笼统,不便于把握,而将爱国具体到“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这样就更明确了。另外,“新版守则”还去掉了“自尊自强”、“刻苦学习”等用语,直截了当地要求孩子:学习要勤思好问,乐于探究,上课专心听讲,勇于发表见解,按时完成作业,养成阅读习惯。这样的内容明显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孩子成长。
此前,国外的学生守则曾在网上流传,大都体现了以生命为本的理念。英国小学生守则中说,“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甚至可以骗坏人。美国小学生守则中说:“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考试不许作弊”“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法国的小学生守则中说:“我有权利:学习、犯错并寻求帮助、在尊重同学言论的情况下自由表达自我。”相对而言,英国的小学生守则更注重人性,以及生命安全。日本的小学生守则从细节上给孩子制定了规则标准。而美国的小学生守则尊重孩子的人权,培养孩子诚实成长,比如:“严格遵守规定的放学时间,延长留校时间要经老师许可”……那么,我国的“新版守则”更彰显出人文关怀,不仅叙述语气友善平和,减少了居高临下的“命令式”,内容也着眼于学生实际,突出了“学生味”,比“旧版守则”更具亲和力,便于落实与操作。
这次,“新版守则”征求意见,充分表明了修改与制定的合理性,而且是以旧版为基础的,使之更完善。关于“讲诚信”,新版内容是从旧版的第九条提前至第五条的,且明确要求:“守时履约,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不抄袭不作弊,不擅动他人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这体现了建设诚信社会的重要性。“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只有从小讲诚信,长大后才能说话算话、兑现承诺。同样,一个人只有遵守“学生守则”,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奉献于社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