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读用最多的文体是议论文。近几年江苏高考语文卷中,论述类文本成为命题者比较青睐的文体,论述思路的题型成为较为固定的考查方向之一。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概括论述思路的能力上有不小的缺陷。
长期以来,顽固影响中学议论文教学最基本的两点是:三要素,三段论。笔者尝试通过分析学生在概括论述思路时常见的问题,简单谈谈如何快速地理清议论文的思路。
学生在这类题型上存在的问题大致表现为以下三点:
1.文体意识不够 按说高中生对散文、小说、议论文等文体的认识已经足够清晰了。然而,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有脱离文本答题的倾向。简单举例,在散文的命题中,往往会有关于某个段落的作用的题目,而学生在答到结构作用时常常会有“设置悬念”这样的表述,将散文与小说混为一谈。同样的问题在论述思路概括的题型中屡屡出现,学生喜欢用“说明了……的观点”这样的表述。
2.抓不住答题的重点 议论文的思路概括,有时是整篇文章的,如鲁迅先生的《捧与挖》;有时是某个段落的,如伍尔夫的《笑的价值》。学生不知道去抓议论文的三要素。学生会用“先提出观点,再举例论证,最后再强调自己的观点”这样的空框架,期望这样也能得到分数。在高考阅卷中,这样的没有实质的没有重点的答案是没有分的。
3.无法有层次地表述 既然是思路的概括,必然要有先后的顺序。然而学生答题会“眉毛胡子一起抓”,使得阅卷老师无法看到层次。还有的学生怕遗漏信息,将一篇文章分上五六层,概括得很多。须知,概括论述思路跟概括段落大意是不一样的。
笔者尝试以江苏卷朱光潜先生的《谈静》为例,谈谈自己在思路概括方面的心得,或许会对学生答题有帮助。
题目是这样的:文章题目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
参考答案如下:(1)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2)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3)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
我们的教材中,论述类的课文主要是随笔和杂文,这也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主要类型。一般议论文都是有论点的。论点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作者的看法——是什么(实然),另一类是主张——应该是什么或怎样做(应然);如果是主张,就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密切关系。
这个答案是怎样得出来的呢?
首先,要有整体意识。现在的语文教学往往求精细。平时老师教一篇文章,喜欢肢解开来,从多个角度进行仔细品味。可是高考考场毕竟不同于平时的课堂,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思路的整理,就需要有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把握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这恰恰是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和命题角度。
整体感知有两个方面,一是文本主旨,一是文本内容。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这两者应该是捆绑在一起的。这篇文章,在概括思路的时候,始终要围绕“静”这个中心,我们从文中可以直接找到,朱光潜先生认为的“静”是什么: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正是因为心灵空灵,就更易领略趣味。这是这篇文章的主旨。接着,在梳理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尝试去概括每一节段的内容。《谈静》这篇文章中,第一节大意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并举例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第二节大意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第三节大意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第四节大意领略趣味的能力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在梳理层次的过程中,结构思路也慢慢展开。
其次要改变对议论文三要素的固定认知。“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这一著名论断颠倒了认知的顺序。它给人的错觉是:论点是先行的,议论文的义务就是要找一些论据来证明论点。自然,教师平时的教学任务也就是先把论点找出来,再把论据找出来。这样写议论文几乎成了类似于几何证明题的过程。而实际上,议论文的写作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认知事物、发表观点的过程。先有对事物的认知,才有对观点的阐发。认知顺序与写作顺序很多时候是不一致的。我们的认知往往来源于社会实践。首先是社会实践向我们提出了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去收集材料,然后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解决了问题。这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严格地说,这是一个认知事物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写作内容的呈现过程。所以,考试的时候概括论述类文本跟写作议论文是两码事。就像《谈静》的题目所说的那样,“文章题目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就是由人生乐趣谈起,人生乐趣一半来自感受,而感受力强了容易领略,容易得到趣味;领略趣味的能力一半来自修养,而静中容易见出趣味。简单概括就是:乐趣——感受——领略——静——静趣。一直到文本的后半段,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静与人生乐趣的关系,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最后,还要用准确的术语有层次地表述思路。纵观江苏卷近几年的论述类文本,不难发现,它们本质上仍然是遵循了“引论——本轮——结论”这样的思路。所以,在表述的时候,首先要知道,思路跟段落大意是不一样的,然后要有“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从而揭示(体现)……”这样的基本答题模式。用关联词语清晰地标示出思路的层次出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