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语文课堂成为展示活力的舞台

2014-09-16 02:28翟迎峰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阿Q语文课文章

翟迎峰

多年的应试教育使老师们形成了只注重知识传授,不讲究教授方法的习惯,致使本应鲜嫩水活的语文课成了压缩饼干,虽然营养仍在,但令人难以下咽。老师有责任把语文课上得既具知识性,又妙趣横生、充满活力,真正有语文味。

一、对教师外在因素的要求

1.教师要举止恰当,着装典雅

语文就是一种文化,汇集了我国几千年文明的精髓,语文教师负载着把这种文化传给下一代的责任,一定情况下,可以说语文老师就是语文的代言人。很难想象一个言谈粗俗、着装庸俗的人向你宣扬语文如何美,如何妙,会是怎样一种效果。相反如果一个老师言谈诙谐睿智,着装典雅洒脱,他本身就透着一种文化气息,展示着一种美、一种文明,自然会成为语文课堂的一点亮色。

记得大学修古典文学的时候,来了一个专讲古典诗词的女老师。她个子不高,举止优雅,服饰秀美。几乎每次来上课她都要换一身衣服,而且每身衣服都那么别致得体,使整个人秀美端庄富有书卷气息。有一次她身着高领大红长裙,皮肤白皙,步态从容地走进教室。那天正讲宋词《临江仙》,她的古典诗词朗读得非常好,每遇到优秀的篇章她总要给我们范读,那天当她用雍容浓丽的嗓音读到“记得小萍初见,两重心字罗衣,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儿”的时候,全班同学鸦雀无声,都沉浸在宋词婉约华美的意境中,而老师仿佛就是词中那位伫立在落花微雨中的小萍……。后来,我发现老师每次的装束都跟课的内容特别相配,文学的美与老师的美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成为我们古典文学课美好的记忆。

服饰也是文化,语文老师更要有这种文化修养和审美眼光,这是使语文课充满活力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2.教师要精神饱满,感情适当

情感是相互传染的,我们平时也有感觉,当你做一件事时,你的同伴懒洋洋的你也会很快觉得没意思,兴致全无;反之他如果对这件事很有激情,做得非常热衷和投入,这种情感便会感染你、影响你。因此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懂得这种心理,讲课首先要精神饱满、富有激情。在每节课前要培养酝酿一下自己的感情,尽量压抑不良情绪代之以自信、昂扬、豁达,每当走上讲台让学生有清风拂面,为之一振的感觉。这种心情是使这节课顺利完成的保证。

另外教师还要根据课文的内容来调节自己的感情。比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应以一种低沉凄切哀婉的基调,来体现作者对于多灾多难而无私善良的保姆的怀念。讲这节课时,老师上讲台讲导语时,就要力求创造这种氛围,但当讲舒婷的《致橡树》一诗时则应创设一种乐观、昂扬充满斗志而又不乏柔情的氛围,这会使学生觉得女诗人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些氛围的创设都来自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把握得好,它会成为融入课堂的引子和前奏。

二、教师应具备调动课堂的能力和经验

1.适当讨论,尊重个性

要让课堂活跃首先应让学生活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达到这个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课堂上设置问题,学生讨论,当然这些问题必须是教师精心设计具有讨论价值的。在讨论时要鼓励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看问题要客观、公正,语言要文明,只能就问题而问题,不可进行人身攻击。鼓励新颖独到的见解,提倡开放创新。教师本人更不能因个人好恶对一些不同见解进行打击压制,对于一些争论颇大的问题切不可不懂装懂,要对学生看法进行保留。

最后要适时地结束讨论,当讨论时间进行较长各方面意见也基本齐全时,就要急时终止讨论,既避免时间浪费,又能保留学生讨论兴趣,否则过犹不及,无限制的讨论会使学生感到疲惫厌倦,课堂出现涣散状态。

总之课堂讨论,就象放风筝,外松实紧,不管风筝飘得多远,线都应牵在老师的手里,教师要能放能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教师课下的精心准备和平时丰富的课堂经验。

2.抛砖引玉,循循善诱

教学要注意引导既忌讳在课堂上倾囊相授、越俎代庖,更忌讳不管难易把问题全部丢给学生,全凭学生自己解决。尤其在讨论课上,如果讨论的问题过难或学生思路受阻时,老师要擅于去引导、启发。

比如学《边城》一文时,学生都觉得文章很美,但让其具体分析怎么美,美在哪里时,好多同学就说不上来。这就是说他们对文章的美只停留在感性的基础上,缺少理性的分析,或者说他们不习惯作理性分析,在这种时候如不加引导点拔,课堂会出现冷场现象,并且也浪费时间,于是我找了同学们一致公认写得美的第一自然段来给学生做示范分析,当学生一旦明白了怎么做时,老师就不必再说了,点到为止,应把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去品,去评,相信在老师的循循引导下定会出现一个百花争艳的景象。

3.联系生活,大胆联想

语文本身就是生活,它里面的人、事、情都来原于现实生活,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经常说学语文功在课外,这课外就是指生活本身,因此语文课不能脱离生活,那样的课真的会味同嚼蜡。

拓展思维大胆联想,联系生活这一直是语文课保持活力的关键。

从文学中认识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文学,比如在学《阿Q正传》的时候,讲到了阿Q的思想性格,它体现的是一种民族劣根性,如果你一味干巴巴地讲什么精神胜利法呀,麻木呀愚昧呀学生很容易烦,老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去找阿Q的影子。农村的同学对这方面的感受较多,他们能从周围好多人的身上找到阿Q的愚昧,未庄人的狭隘,赵老太爷的势利……并且得出:农民的素质急待提高的结论,有的同学由此还联想到《陈奂生上城》中的陈奂生的形象,说陈奂生像阿Q的后代,在他身上依然能看到阿Q的影子。由此扩展联想后,同学们真正感受到了鲁迅观察力的敏锐,批评揭露的深刻,同时也感到提高全民素质的迫切性。

这样的拓展联系让学生既认识了文学又认识了生活,学会了思考,也使整节语文课富有思想性,具有活力。

4.大胆取舍,重点突出

为了保持课堂的精彩和活力,教师对教材要大胆取舍,重点突出。

有的文章适合总体欣赏,有的文章适合细细品味;有的文章思想好,我们专门分析其思想;有的文章结构好,我们专学它的结构;有的文章文笔好,我们专门体会它的文采……

另外,还可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声音、图像来剌激学生各个感官来保持课堂的注意力。

总之,要想上好语文课,使之保持活力,手段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教师需在这方面勤于探索,善于创新,注重积累。endprint

猜你喜欢
阿Q语文课文章
可怕的语文课
阿Q和老A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沈鹏《读鲁迅〈阿Q正传〉(四首选二)》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