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课堂与生本课堂:距离还有多远

2014-09-16 02:09林伍连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项羽现实创设

林伍连

新课程改革时至今日,“以学生为本”这一教育理念已熟为人知,然而反观高中语文现实课堂仍普遍存在着“教的口若悬河,学的稀里糊涂”的这种“教师占据主位、学生主体缺失”的低效教学现状。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以生为本”的课堂与现实课堂的距离还有多远,该如何有效践行“以生为本”理念来改变现实课堂的低效问题呢?笔者认为“以生为本”须真正根植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是突出“以生为本”的诵读教学,回归语文味儿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等。显而易见,诵读教学在课堂中不但不能削弱,反而应更重视、多强化,尤其是古诗文教学。然而现实课堂常见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琅琅书声,诵读教学已滑向边缘化,学生诵读能力也在不断弱化,甚至有所缺失。

课案一: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诵读教学

现实课堂:在学生朗读与名家范读上,老师总习惯性地倾向于选择以《三国演义》片头为背景的名家诵读视频。殊不知这样先入为主地告知学生名家读法,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原生态解读,至于名家为何如此诵读,学生会读吗、读得如何、能从读中悟出情感基调或从情感中准确朗读出诗文等皆不得而知。若如此不思不揣,谈何批文入情、涵咏诗韵?

生本课堂:尊重学生原有的朗读基础,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进行原生态地自由朗读,引导学生从不同朗读中去听取、发现、思考和讨论这些诗句在字音、节奏、语调、语速、情感等方面所应有的正确朗读,让学生融情于读,入情于诵,进而让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对作品进行体悟、玩味,培养出自身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面对高中诸多经典美文,突出“以生为本”的诵读教学既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又彰显学生解读文本的个性;让学生在抑扬顿挫、有情有调地诵读中去直接触摸作品文句,理解文章内涵,领悟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与作者、文本产生心灵的共振,达到自我审美的愉悦和情操的陶冶,真正让生本课堂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语文芳香味儿。

二是创设“以生为本”的学习情境,彰显个性活力

在人本教育中,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主体的意识,积极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由“要我学”“我会学”转变到“我要学”“我学会”上来。但在现实课堂中,教师总放不下自己权威性的“架子”,习惯把创设情境的主动权拽在手中,忽略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地位,抑或压根没意识到要让学生自主地占位课堂并生成出个性张扬的学习情境。

课案二:归有光《项脊轩志》细节描写

现实课堂:结合文中细节描写的相关诗句,师生常以问答形式说出祖母对孙儿的怜爱和期望。就这样这篇文章最为主要的以情感人的特色悄无声息地从学生身旁滑落,如此感人的细节并没有“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效地激荡出学生更多的情感涟漪。

生本课堂:先让学生找出并结合对“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比去,以手阖门”“顷之,持一象笏至”等细节描写诗句的理解,生成出“那时那语”的情境。再让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紧扣“叩门”“阖门”等动作和相关话语进行情态模拟。通过反复揣摩、互鉴,“那时那语那情”恍若眼前,让人身临其境;那种“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的切肤之痛,使人感同身受。此时哪里还需老师劳心费神地去说个不休?接着联系学生的生活细节再作一拓展与延伸,课堂情境已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对富有细节、故事情节的篇章,如《雷雨》《廉颇蔺相如列传》等,让学生进行情态模拟、故事演绎、片段表演等,他们常有奇思妙想,会编导出一段段令人匪夷所思的新“故事”,能表演出一幕幕的个性各异的新“情境”。这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情境创设,既“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又更加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学习实际,真正发挥并体现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为有效教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三是构建“以生为本”的探究活动,挖掘学生潜能

“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要敢于摈弃那种一上课就从作者、背景、结构、内容等来个“拉网式”的串讲教学,应勇于采取“以生为本”的探究活动,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不同层次地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课例三:《项羽之死》项羽形象

根据项羽的英雄末路的具体事件对项羽的形象作简要分析。

现实课堂:浏览课文之后,学生逐句逐段地寻找那些事件,并对应地写出项羽的形象特征并做些解释。这样“寂寞”的课堂耗时多,又容易让学生注意力转移或思维停滞,更谈不上对人物进行拓展性评价。

生本课堂:小组合作,分工探究,互学互鉴。经小组成员各自思考后,有的只找出了“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较大事件进行交流,说出项羽的儿女情长、英勇善战的形象;有的发现了“属者渐少”“田父绐之”“故人叛之”等事情,从中还解读出项羽重义深情、刚愎自用等性格特征,并在小组中、讲台前精彩展示。在探究活动中,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与技能,还挖掘出自身分析与辩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生本”探究活动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对作品的感悟差异,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从字句语段中跳了出来,自由思索、自在对话,使之真正成为文海中的“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当然,在探究过程时老师不能置身于外,而应适时适度地导学释疑。

在现实课堂与生本课堂的长期观察与不断实践中,不难发现:增强“以生为本”的意识,开展“以生为本”的课堂已成为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善于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转化到课堂诵读、情境创设、活动探究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中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endprint

猜你喜欢
项羽现实创设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梦遇项羽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