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德为先

2014-09-16 22:15顾建娅
关键词:培养途径德育问题

顾建娅

摘要:教师在关注学生分数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品德方面的培养。本文从目前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道德问题入手,提出正确合理的道德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德育;问题;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5-022-1一、是什么让孩子的道德一步步缺失

1.来自家庭、社会。我们都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一些父母的不良行为和消极甚至错误的言行对青少年影响较大,同时,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许多父母无原则的溺爱、无原则的迁就,是导致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缺失、极端自私人格形成的重要原因。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许多年轻人在得到别人资助时心安理得,不思感恩与回报。同时,由于一些父母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其在教育方法上简单粗暴,影响了与子女的沟通。另外,一些父母存在的“护短”传统观念也影响了对子女的及时教育,助长了子女的不良品行,甚至最终将子女推向犯罪。

当今社会日益复杂,大量不良文化信息通过网络等各类媒介渗透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成年人有时都无法抵制这些诱惑,更不用说那些心智还不健全的未成年孩子;再加上现在的离婚率日渐上升,导致许多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生活在别人的冷眼里,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所以慢慢地会积蓄起对社会的愤恨,带着不良的情绪从而形成了偏激的处世方法。

2.来自学校。“分数“的指挥棒还在无形中影响着教师,片面地追求分数,重复机械的作业,过重的题海战术在教师中还有存在。学生被分数、作业压得抬不起头来,同时,加上教育教学方向与方法不当(教师没有把自己的角色改变过来,不考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单纯地采用“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少年儿童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甚至厌学。若学生成绩好,则一好遮百丑,就算犯点错误也容易得到老师的原谅,从而造成了他们骄横的心理,而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就会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鄙视,他们没有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叛逆的心理。

3.青少年自身的原因。由于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大都养尊处优,他们缺少艰难困苦生活的锻炼,缺乏集体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一部分青少年爱慕虚荣、追求享乐、互相攀比,把职位的高低、金钱的多少当作人生的目标,过多地看重了金钱的作用,一旦不能达到目的便心理失衡,常常聚众偷盗、抢劫,甚至不惜铤而走险。

二、真教育,一定要以德为先,以人为本

1.爱学生,让学生学会爱。我们都知道,爱是教育的真谛,没有爱就谈不上是真正的教育,当下,有一部分教师带着功利心,用最简单、最原始的镇压教育,把学生表面上管得服服帖帖时,就沾沾自喜,殊不知,他根本就不配是个教育者。真正的教育者,要持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心态。爱学生,不应出自教师个人的需要,不应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论英雄,我们要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始出发点,真正地去了解每个孩子的过去、家庭及其个性。关心每个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随时洞察孩子的言行,及时分析孩子的心理,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充分信任他们,且不论其基础怎样,尽量让每个孩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进步,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感觉着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班级及学校的主人。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会有着自己闪光的地方。

爱学生,就要宽容学生,我们应牢牢记着教育孩子时的四块糖的故事,是啊,人非圣贤,孰能无故,更何况他们都是孩子,所以他们都会由于一时的不小心或者一时的卤莽而犯下一些错误,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的我们,应该给予他们适度宽容,当然,在此同时,要及时地进行教育,要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时利用我们的教育艺术,让他开心地接受给他们的小小的“惩罚”,我想,这也一种爱。当然,我们教师一定要切记,宽容决不是纵容,爱学生不应是溺爱,而应该是有原则的爱,有时是慈母般的爱,有时又应是父亲的严爱。

爱学生,一定要尊重学生,他们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做教师的不能一味地以教育者自居,绝不能滥用教师权威,我们要充分尊重孩子,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对特殊学生教育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其自尊心,避免在教育过程中好心办错事。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冲击着人们的心灵,作为学生,他们的心理还不够稳定,是非观念淡薄,易受不良习气影响,审美观很容易被引向一个心理误区。所以他们往往会简单地认为华丽的外表就是美,追星就是美,阔绰地花钱就是潇洒,做老大就是美,所以我们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沟通协调好学校、社会、家庭三者之间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自然美、青春美、朴素美,促进学生德、智、美全面发展。要引导学生注意从思想、生活、情趣、文化诸方面来提高审美经验能力,用努力学习尤其是生活实践的积累来克服主观随意性,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来观察迷离、混沌、复杂的社会现象,使客观和主观,理智和情感,真、善、美有机地结合起来。

3.对学生负责任,让学生学会承担责任。我们在平常的教育和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自己起码的责任是学好本领,强健自己的身体,以便将来能自立于社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他们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通过带他们清扫公共楼道,积极参加学校公益劳动等活动,让他们能够懂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从而让他们长大后能够贡献于社会。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德育问题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