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丽红
摘 要:加强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1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使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教学创新的重要标准。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对高中生物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许多教师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对于教学改革的积极意义,但并不能有效地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从而造成了高中生物课堂信息技术运用低效现象的产生。
1 妙用信息技术,加强高中生物课堂学生主体的突出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承认与肯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教育事业对于当代教育工作者的最新要求。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固定性太强。在课堂上,教师会引导学生先对已经学过的生物知识进行学习,再引入新的生物知识,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在这样的生物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足,师生之间的配合关系得不到体现。应用信息技术后,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教学形式引入到生物教学活动中来。例如,生物实验、生物纪录片等,都可以成为活跃高中生物课堂的重要因子。
例如,在讲授《从生物圈到细胞》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应用人与自然的纪录片或者丰富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圈的强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这样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能发挥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了解生物圈与细胞之间的关系,更促进了高中学生生物能力的提高。
2 妙用信息技术,加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高中生的生物学习创设一个真实与形象的学习情境,能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更深入的理解。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学习动机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对生物知识具有了解与学习的向往,才能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生物知识上。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那些与高中学生日常生活距离较远的微观生物进行展示,有利于学生了解生物世界的神奇。另外,教师也可以应用问题情境的创设,来调动学生的思维,这样有利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
例如,在讲解《细胞中的糖类与脂类》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认识到细胞中的糖类物质与脂类物质。教师为学生展示细胞中的糖类物质的放大图以及脂类的放大图,让学生对细胞的构成有一定的了解。在情境创设的同时,教师可以用“你们认为细胞中还应当具有哪些物质”之类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动,使学生的眼前与头脑中都有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得到调动,将有利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
3 妙用信息技术,加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重点的突出
一些高中学生在生物学习中总表现出无奈,他们认为高中生物知识难度太大,自己无法很好地理解与掌握这些生物知识。这就使得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是高中生物教师要突破的重点之一。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更加高效地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讲解与突破。高中生物教师要加强对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应用,根据高中生物教学的需求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特点,正确寻找教学重点。例如,生物知识上的定义与规律等具有抽象性特点的教学内容,教师不能进行单纯的讲解,而是要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处理,使学生对其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例如,在讲解《受精作用》一课时,教师对受精的过程以及作用进行口头上的讲解,不能让学生对其透彻的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动态性的画面,使动态的画面与静态的讲解相结合,在播放相关的动画时,教师可以口头讲解,来引导学生突破理解上的难关,降低生物知识理解的难度。只有这样,高中生物教学的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
4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是无所不在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对课堂进行优化,对过程进行丰富,对总结进行开拓,有利于高中学生科学的学习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吉林 公主岭 136105)
参考文献:
[1]郭亦文.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31.
[2]齐爽,邵娜娜.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生物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2):51-52.
[3]李珊珊.创设教学环境,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J].生物技术世界,2012(5):87-88.
[4]周康祥.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生物教学[J].成功(教育),2012(10):249.
[5]程红静.创设教学环境,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4):114-115.
[6]纪桂发.关于信息技术整合于生物课堂教学过程的思考[J].教育信息化,2004(8):45-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