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玮,高婷婷,台晓红,成英
摘要:通过对高等学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内涵的界定,明确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构建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对我国开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各高等院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应用型;汽车服务工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269-02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及汽车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高等学校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文根据汽车工业未来发展趋势和新的人才需求,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专业课程群的构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1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1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内涵
汽车服务是以汽车为载体创造服务价值的各类动态性服务活动。它不仅具有服务的一般特性,而且带有高技术应用密集的明显特征。其服务范围涵盖了汽车物流、贸易、使用、维修、二次交易性能评价和回收利用等过程,汽车服务业为实现汽车的商品价值、使用价值及保护汽车消费者权益提供全程的技术服务支撑。由此可见,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不同于其他服务性专业,应以工科人才素质为培养目标,以汽车服务应用技术为专业学科基础,构造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培养体系,充分体现理工与人文社科知识交融,理论与实际贯通的综合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所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为了培养汽车服务业中从事各种服务活动的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专业。[1]
1.2培养目标
我校汽车与交通学院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把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确立为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面向汽车服务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应尽可能地提高受教育者适应汽车产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能力,能够紧跟汽车性能研究、新车型设计开发与制造、性能检测及故障诊断等产品生命周期的汽车工程技术链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其规格应为: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技术和汽车服务理论基础,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的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懂技术、擅经营、会服务”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汽车技术服务、贸易服务、金融服务等汽车服务领域工作的高级工程人才。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汽车技术、汽车服务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备“懂技术、擅经营、会服务”的综合素质,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有从事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营销服务、金融服务等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我校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还具有培养从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体化”职教师资的目标。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系统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应用适当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分析、判断和解决汽车服务工程的实际问题,具备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2)具有较强的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3)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4)实行“双证书”制,学习期间获一项本专业领域中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5)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以及从事本专业职业教育教学的能力。
2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2.1专业理论课程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应以提高技术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应用能力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课程教学体系,体现课程体系的科学性、特色性、系统性及可操作性,其理论教学体系如下图1所示。
通过本专业理论课程设置可以看出,我校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完全符合我校学生的发展定位,尤其是自主发展课程模块,分成两个方向:一个是以实际技能提升为奴表,与企业的工作结合比较密切的技术技能模块;一个是面向职教师资培养,为中高职院校培养师资学习的职教师资模块。
2.2实践课程
实践教学一般是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暑期自主实习)和毕业设计(集中实践)等,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解决学生“怎么做”的问题。为了达到“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并“基于最终目标零距离”的人才培养理念,必须强化实践环节,重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其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通过课程设置可知,实践环节的课程设置和专业课程设置是一一对应的,避免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脱节的现象。
3 总结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给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2010年6月,教育部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来说,可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近年来的改革和实践,我校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基本实现了毕业生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广,核心专业理论掌握充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戴建国,尹飞鸿.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22(3):91-96.
[2]周立迎,梁昱.汽车服务工程人才现状与培养模式分析[J].贵阳学院学报,2009,(3):63-66.
[3]戴建国,尹飞鸿.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6):91-95.
基金项目:B07-0818(天津市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联系作者:高婷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汽车服务工程教研室。endprint
摘要:通过对高等学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内涵的界定,明确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构建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对我国开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各高等院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应用型;汽车服务工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269-02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及汽车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高等学校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文根据汽车工业未来发展趋势和新的人才需求,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专业课程群的构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1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1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内涵
汽车服务是以汽车为载体创造服务价值的各类动态性服务活动。它不仅具有服务的一般特性,而且带有高技术应用密集的明显特征。其服务范围涵盖了汽车物流、贸易、使用、维修、二次交易性能评价和回收利用等过程,汽车服务业为实现汽车的商品价值、使用价值及保护汽车消费者权益提供全程的技术服务支撑。由此可见,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不同于其他服务性专业,应以工科人才素质为培养目标,以汽车服务应用技术为专业学科基础,构造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培养体系,充分体现理工与人文社科知识交融,理论与实际贯通的综合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所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为了培养汽车服务业中从事各种服务活动的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专业。[1]
1.2培养目标
我校汽车与交通学院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把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确立为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面向汽车服务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应尽可能地提高受教育者适应汽车产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能力,能够紧跟汽车性能研究、新车型设计开发与制造、性能检测及故障诊断等产品生命周期的汽车工程技术链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其规格应为: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技术和汽车服务理论基础,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的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懂技术、擅经营、会服务”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汽车技术服务、贸易服务、金融服务等汽车服务领域工作的高级工程人才。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汽车技术、汽车服务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备“懂技术、擅经营、会服务”的综合素质,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有从事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营销服务、金融服务等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我校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还具有培养从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体化”职教师资的目标。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系统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应用适当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分析、判断和解决汽车服务工程的实际问题,具备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2)具有较强的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3)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4)实行“双证书”制,学习期间获一项本专业领域中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5)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以及从事本专业职业教育教学的能力。
2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2.1专业理论课程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应以提高技术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应用能力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课程教学体系,体现课程体系的科学性、特色性、系统性及可操作性,其理论教学体系如下图1所示。
通过本专业理论课程设置可以看出,我校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完全符合我校学生的发展定位,尤其是自主发展课程模块,分成两个方向:一个是以实际技能提升为奴表,与企业的工作结合比较密切的技术技能模块;一个是面向职教师资培养,为中高职院校培养师资学习的职教师资模块。
2.2实践课程
实践教学一般是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暑期自主实习)和毕业设计(集中实践)等,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解决学生“怎么做”的问题。为了达到“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并“基于最终目标零距离”的人才培养理念,必须强化实践环节,重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其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通过课程设置可知,实践环节的课程设置和专业课程设置是一一对应的,避免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脱节的现象。
3 总结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给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2010年6月,教育部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来说,可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近年来的改革和实践,我校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基本实现了毕业生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广,核心专业理论掌握充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戴建国,尹飞鸿.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22(3):91-96.
[2]周立迎,梁昱.汽车服务工程人才现状与培养模式分析[J].贵阳学院学报,2009,(3):63-66.
[3]戴建国,尹飞鸿.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6):91-95.
基金项目:B07-0818(天津市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联系作者:高婷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汽车服务工程教研室。endprint
摘要:通过对高等学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内涵的界定,明确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构建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对我国开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各高等院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应用型;汽车服务工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269-02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及汽车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高等学校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文根据汽车工业未来发展趋势和新的人才需求,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专业课程群的构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1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1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内涵
汽车服务是以汽车为载体创造服务价值的各类动态性服务活动。它不仅具有服务的一般特性,而且带有高技术应用密集的明显特征。其服务范围涵盖了汽车物流、贸易、使用、维修、二次交易性能评价和回收利用等过程,汽车服务业为实现汽车的商品价值、使用价值及保护汽车消费者权益提供全程的技术服务支撑。由此可见,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不同于其他服务性专业,应以工科人才素质为培养目标,以汽车服务应用技术为专业学科基础,构造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培养体系,充分体现理工与人文社科知识交融,理论与实际贯通的综合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所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为了培养汽车服务业中从事各种服务活动的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专业。[1]
1.2培养目标
我校汽车与交通学院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把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确立为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面向汽车服务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应尽可能地提高受教育者适应汽车产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能力,能够紧跟汽车性能研究、新车型设计开发与制造、性能检测及故障诊断等产品生命周期的汽车工程技术链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其规格应为: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技术和汽车服务理论基础,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的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懂技术、擅经营、会服务”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汽车技术服务、贸易服务、金融服务等汽车服务领域工作的高级工程人才。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汽车技术、汽车服务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备“懂技术、擅经营、会服务”的综合素质,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有从事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营销服务、金融服务等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我校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还具有培养从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体化”职教师资的目标。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系统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应用适当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分析、判断和解决汽车服务工程的实际问题,具备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2)具有较强的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3)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4)实行“双证书”制,学习期间获一项本专业领域中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5)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以及从事本专业职业教育教学的能力。
2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2.1专业理论课程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应以提高技术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应用能力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课程教学体系,体现课程体系的科学性、特色性、系统性及可操作性,其理论教学体系如下图1所示。
通过本专业理论课程设置可以看出,我校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完全符合我校学生的发展定位,尤其是自主发展课程模块,分成两个方向:一个是以实际技能提升为奴表,与企业的工作结合比较密切的技术技能模块;一个是面向职教师资培养,为中高职院校培养师资学习的职教师资模块。
2.2实践课程
实践教学一般是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暑期自主实习)和毕业设计(集中实践)等,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解决学生“怎么做”的问题。为了达到“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并“基于最终目标零距离”的人才培养理念,必须强化实践环节,重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其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通过课程设置可知,实践环节的课程设置和专业课程设置是一一对应的,避免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脱节的现象。
3 总结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给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2010年6月,教育部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来说,可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近年来的改革和实践,我校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基本实现了毕业生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广,核心专业理论掌握充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戴建国,尹飞鸿.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22(3):91-96.
[2]周立迎,梁昱.汽车服务工程人才现状与培养模式分析[J].贵阳学院学报,2009,(3):63-66.
[3]戴建国,尹飞鸿.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6):91-95.
基金项目:B07-0818(天津市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联系作者:高婷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汽车服务工程教研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