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海教育思想实践探究

2014-09-16 14:43王建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8期
关键词:教育目的怀特海

摘要:从教育目的、教育过程和教育统一性三个方面对怀特海教育思想进行了归纳和提炼。倡导教育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传授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教育是有规律和无规律的统一,要尊重人的自然发展规律,要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关键词:怀特海;教育目的;教育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117-02

一、引言

A.N.怀特海(A. N. Whitehead 1861—1947)是英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对教育思想的经典阐述主要集中于《教育的目的》著作中。国内外许多学者在对他的过程教育进行研究,中国、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成立了过程哲学学术研究机构。本文注重怀特海教育思想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意义,从教育目的、教育过程等方面对怀特海教育思想进行归纳和提炼,并对怀特海教育思想、情景认知、MS-EEPO进行比较研究。为了准确地表达怀特海的意图,本文引用了《教育的目的》中较多的原句进行表述并进行了诠释。

二、教育目的

怀特海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应该培养出这样的学生,他既很好地掌握某些知识,又能够出色地做某些事情。这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是相辅相成的。”知识需要应用于实践中,才会充满活力,怀特海鼓励人们要勇于实践,他认为如果教育脱离实践,知识就是无用的,“空泛无益的知识是微不足道的,实际上是有害的。”实践的起源和目的都是生活,知识理应为生活服务。

怀特海认为教育的另一个目的是传授智慧,“智慧是掌握知识方式,……是可以获得的最本质的自由”,“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通往智慧的唯一的道路是在知识面前享有自由,但通往知识的唯一途径是在获取有条理的事实时保持纪律。”这里的“自由”是指人不是知识的奴隶,能够掌握知识并运用于实践;“纪律”是指知识学习和表达所应该遵守的规范。

三、教育过程

怀特海认为教育是一个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表现为教育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节奏,学习者的智力发展随着节奏逐渐积累、循环叠加,因为“教育的节奏还应该是循环渐进地推进教学过程”。这种节奏或者规律不应该僵化,他强烈地批判当时流行的“学生的进步是一种均匀不变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并不因为类型或速率的改变而有所不同”的普遍观点,他说“教育是一个难题,不能用一种简单的公式来解决”,认为不可能有任何抽象的规则可以为所有科目、为各种类型的学生或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知识,教育过程中每个实体、每个阶段都完全具有自身特点。

(一)教育过程是人的智力发展过程

怀特海将教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其中浪漫阶段是开始领悟的阶段,知识不受系统的程序支配;精确阶段是知识的增加和补充,“按照有条理的顺序获得其他事实,从而对浪漫阶段的一般内容作出揭示和分析”;综合运用阶段是“精确训练始终追寻的目标”。智力发展是这三个阶段依序、和谐、循环发展的结果,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被指派的任务应该与所在的阶段相吻合,否则会影响智力的发展效果。如果按照年龄的增长过程,智力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于“婴幼儿时期”、“中学时期”和“大学时期”,每个阶段都应该分配合适的课程,每个阶段内部又有小循环,“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智慧发展水平、心理特征教授合适的内容”,因为“没有一个学生在学习各个科目时是同时完成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怀特海强调“我们应把对学生理解来说各有其内在价值的不同的教学内容,调整到各个从属的循环周期中,通过这样的努力,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副和谐的图案”,同时“我们应该改进教学质量,使教育适应学生在这个发展节奏中已经达到的阶段”。他认为忽视智力发展的这种节奏和特点是导致教育死板无效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教育过程就是“自由—纪律—自由”反复的循环过程

自由和纪律之间的关系为“一种设计完美的教育,其目的应该是使纪律成为自由选择的自发的结果,而自由则应该因为纪律而得到丰富的机会”,这种关系提示教育过程应该遵从人的自然发展规律,做到因材施教,不能拔苗助长,“自由和纪律这两个原则并不对立,……,教育的节奏,正是指调节自由与纪律以适应儿童个性的自然发展。……。过去许多令人沮丧的失败都是由于忽略了这种节奏的重要意义。”。自由和纪律并不是完全切割,而是交互融合且有主次之分,“教育的开始阶段和结束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自由,但是有一个纪律占主导地位的中间阶段,这时自由从属于纪律。”,自由和纪律的交互迭代是教育过程的永恒规律。因此,人们应该在实践中找到自由和纪律之间那种准确的平衡,因为它能使求知获得最大的收获。

(三)教育过程具有生命意义

怀特海批判“把大脑当做一种无生命的工具”,视其为迄今存在于教育理论中的最致命、最错误因而也是最危险的一种观点。他认为“人的大脑从来不是消极被动的;它处于一种永恒的活动中,精细而敏锐,接受外界的刺激,对刺激做出反应。你不能延迟大脑的生命,像工具一样先把它磨好然后再使用它。”,教师应该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管学生对你的主题有什么兴趣,必须此刻就唤起它;不管你要加强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必须此刻就进行;不管你的教学给予精神生活什么潜在价值,你必须现在就展现它。这是教育的金科玉律,也是一条很难遵守的规律。”,这种规律是以无规律形式存在,教师需要极其耐烦而努力地去寻找这种规律,“这种困难在于:对于一般概念的理解,以及大脑智力活动的习惯,还有对智力成就的令人快乐的关注,这些都无法用任何形式的言语唤起,不管你怎样正确地调整。凡有实际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教育是一种掌握种种细节的需要耐心的过程,一分钟,一小时,日复一日的循环。”。因此,怀特海说“当你凭据经验来分析教育的中心任务时,你会发现,圆满完成这一任务取决于对多种可变因素做精妙的调整。这是因为,我们是在与人的大脑而不是与僵死的物质打交道。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判断力,以及控制复杂情况的能力,使他们在特殊情况下应用理论知识对前景作出展望——所有这些能力不是靠一条体现在各科目考试中的固定规则所能传授的。”,故教师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实施教育过程,“企图通过一种虚幻的方法做出高明的慨括,学习上绝无此种捷径。”

四、结束语

怀特海认为教育具有大众规律性和个体特异性,应该根据学生的特性进行因材施教;知识源于生活,应该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并服务于生活。历经几十年的沉寂后,怀特海教育思想重新获得人们的重视,源于其适应了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怀特海教育思想深刻影响并促进情景认知学习和MS-EEPO两种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

[2]丁步洲.过程思维: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一种新思路[J].江苏高教,2008(6).

[3]贾义敏等.情境学习_一种新的学习范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1(5).

[4]赖小琴.MS-EEPO有效教育在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1).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湖南省高等学校教改课题《从人文素养探索新升格师范院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2010-455)资助。

作者简介:王建军(1969-),男,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系通信工程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目的怀特海
怀特海过程哲学视域下的师生关系探析
朱熹的理学教育思想及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美的教育背景——品怀特海的精神发展史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对机械论世界观的超越——略谈莱布尼茨单子论与怀特海过程思想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