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训练在缺血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2014-09-16 09:13解放军171医院神经内科体疗科九江332000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缺血性神经功能

解放军171医院 1)神经内科 2)体疗科 九江 332000

缺血性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研究表明,通过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1-2]。本次研究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在促进缺血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8-06—2013-06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梗死病例260例,发病时间在1周内,均经头颅CT/MRI证实为初发者,且仅有单一病灶,符合1995年第4次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不再进展并持续24h以上且有肢体功能障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SC)评分>8分,无意识障碍。排除既往有脑梗死病史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男69例,女61例;平均年龄(65.23±8.91)岁;病程(3.52±1.21)d。观察组男72例,女58例;平均年龄(64.17±8.58)岁;病程(3.37±1.15)d。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人口学、病程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根据病情采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拜阿司匹林0.1g/d口服)及活血化瘀、调脂(辛伐他汀10mg/d口服)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自入组之日起即进行早期系统康复训练:采用Bobath技术、PNF技术、运动再学习方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进行坐卧位自我辅助练习及运动平衡训练,滚桶训练、穿脱衣物训练、穿脱鞋袜训练、床到轮椅及返回动作训练,并协助患者进行各关节的活动锻炼,注意不断巩固己恢复的功能,锻练患者运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在治疗过程中辅予心理治疗,以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使其配合康复训练。以上康复训练45min/次,1次/d,每周练习不少于5d,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入组时与治疗后第1、4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改良式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及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情况、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NIHSS量表总分42分。分数越高代表神经功能缺失越严重;Fugl-Meyer量表考察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感觉、关节活动、关节疼痛等多方面,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运动障碍越轻微;Barthel指数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独立能力越强,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越好。

治疗后第4周,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参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主编的《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所制定的疗效标准[3],分为完全康复、显著有效、有效、无效、恶化、死亡等6个等级。

1.4 统计学处理 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等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卡方检验,软件包为SPSS 17.0,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2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 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周及治疗后第4周,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通过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功能缺陷,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2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

表1 治疗前后2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NIHSS评分 Fugl-Meyer评分 Barthel指数入组时对照组 130 28.72±7.35 43.56±9.52 39.67±7.65治疗后第1周 23.41±6.82 49.67±9.15 45.20±7.14治疗后第4周18.13±6.74 58.31±9.25 52.33±7.58观察组 130入组时 27.45±6.32 42.67±9.11 39.30±7.36治疗后第1周 20.06±6.13* 54.60±8.25* 49.68±6.39*治疗后第4周 14.51±5.41* 67.69±7.12* 61.23±7.52*

2.2 治疗4周后2组疗效比较 由表2结果可见,观察组显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无效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治疗4周后2组疗效比较 [n(%)]

3 讨论

我国每年有300万以上的人发生脑卒中,其中脑梗死占大部分,脑卒中幸存者中75%遗留残废,其中40%重残。因此,脑梗死的治疗,尤其是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失的改善和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一直是医学界的重大课题[4]。目前,临床上保护缺血脑细胞、促进脑细胞功能改善的药物主要有早期溶栓、抗凝药物类,钙通道阻滞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及释放抑制剂、自由基清除剂、抗氧化剂等神经保护剂,以及一些脱水、调压、平衡血糖等对症治疗药物。单一的药物治疗疗效并不理想,临床上仍主张采用综合干预措施治疗缺血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障碍[5-6]。

康复是综合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促进患者活动能力的恢复,使患者的身心障碍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其适应生活、工作和社会。目前,康复训练已在缺血性脑梗死中广范使用,研究显示,脑梗死发病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功能恢复,减轻残疾[7-8]。康复训练根据脑可塑性和功能重组理论,能够加速脑侧支循环和神经轴突联系的建立,增强脑的适应性改变和自身恢复的敏感性,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反应性,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部分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平衡功能[9-10]。本次研究结果证实,通过早期的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基础方案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的改善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是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有效方法之一。

[1] 饶明俐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1-129.

[2] 庄礼兴,贾超,贺君,等 .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3):5-7.

[3] 陈红霞,莫秀云,郭友华,等 .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训练对气虚血瘀证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效果评估[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3):37-39.

[4] 王志静,吴敬,任铁生,等 .脑卒中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1):73-74.

[5] 张子明,李惠兰 .中风临床与康复[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225.

[6] 2006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治疗方案研究课题组(A组).三级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3-7.

[7] 罗颖,徐程莹 .康复训练和出院后康复督导对脑梗死康复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0):1 646-1 647.

[8] 李乐军,陈丽萍,刘晓丽,等 .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173-175.

[9] 王明霞,尚晓霞,刘燕 .脑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1):88-89.

[10] 古联,苏莉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3):10-12.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缺血性神经功能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