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孝感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 孝感 432000
刘晓丽 张 岩(通讯作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周期相对较长,且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在长期反复的治疗过程中,患者身心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很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给正常治疗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影响[1]。对此,需要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尤其是心理护理,引导患者正确看待疾病及治疗作用,消除其心理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09-06—2012-06就诊的COPD伴抑郁、焦虑患者65例,男38例,女27例;年龄48~81岁,平均(65.3±7.5)岁,病程1~9a。按照随机原则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1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做好病情观察,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给予抗感染治疗,并采取相关护理措施避免呼吸道感染,此外做好患者日常供氧工作外加呼吸训练指导[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在治疗初期注意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取得信任,耐心听取其倾诉并向其介绍治疗的目的和作用,鼓励其建立起和疾病抗争的信心和勇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其次,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向患者讲解COPD的相关知识,帮助其消除心理的误解或隐忧,指出良好心理状态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上,耐心指导其通过正确规范的训练方法进行呼吸训练。此外,还需要和患者的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连同一起给予患者支持,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和医院的温暖,增强其治疗的自信心。
2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对比其抑郁焦虑症状、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变化。具体评价方法包括抑郁焦虑症状评价、依从性评价以及生活质量评价。其中,焦虑症状评价采用SAS和SDS量表进行分析。依从性的评定标准:完全依从:患者在实施治疗过程中严格遵照医嘱执行,坚持长期的规范治疗[3];不完全依从:治疗过程中基本遵照医嘱执行,偶尔有不规范治疗;不能依从:治疗过程中常不遵照医嘱执行,不能坚持或中断治疗。生活质量的评定通过调查问卷进行,主要指标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功能等4个单项,完成调查后统计各单项评分[4]。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生理功能的恢复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中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功能等方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上,观察组完全依从10例,不完全依从17例,不能依从4例,依从率为87%;对照组完全依从7例,不完全依从14例,不能依从13例,依从率61.7%。见表1。
表1 2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情况对比 ()
表1 2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情况对比 ()
组别 n SAS评分SD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34 56.7±7.43 43.4±7.45 54.3±8.78 46.1±8.32观察组31 55.3±8.24 37.6±8.43 56.7±7.43 35.5±8.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病,治疗周期长,且易反复发作。对此,除了要做好相应的诊疗工作外,还要加强患者的身心调理和保健护理。尤其是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来化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临床研究表明,患者长期处于焦虑、压抑、恐惧状态会导致其身体免疫功能的下降,抵抗力下降。受不良情绪的影响,患者对治疗产生抵触或消极情绪,如果长期不加以疏导则可能引起肺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本次研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负性情绪得到有效化解,SAS和SDS评分显著下降,且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自理能力及肺部功能得到有效改善。综上所述,在此类患者治疗中可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维持稳定的机体性能,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降低或减少病死率及各类并发症。
[1] 郑亚红 .心理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抑郁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12(2):112-114.
[2] 卿春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及心理护理[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8):147-151.
[3] 张祥敏 .老年住院COPD病人抑郁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J].临床肺科杂志,2005,10(4):129-132.
[4] 吴海燕 .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四川医学,2008,29(12):1 735-1 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