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水席中有一道菜,被称为绝中之绝,这道菜就是用洛阳本地出产的白萝卜为原料,经过特殊烹饪技艺制作而成的牡丹燕菜。它既是菜又是汤。关于它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和一个真实的故事。
相传唐朝武则天称帝后,华夏少有战争,加之其娴熟朝政,肃整朝纲,堪称太平盛世。有一年秋后,洛阳东关菜地里生长出一个奇特的大萝卜,长约三尺,上青下白,粗如柱,重约二三十斤,菜农视为奇物,就把它当作吉祥物进贡宫廷。女皇见物大喜,因为这特大萝卜象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遂命人送御膳房让厨师做菜。厨师们知道萝卜做不出什么好菜,为了显示其高超的技艺,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反复琢磨,精心加工,将萝卜切成细丝,揉进粉芡,上笼蒸了晒,晒了蒸,经过九蒸九晒,再配上山珍海味,烹制成汤羹,奉献女皇。女皇闻到菜香,唇齿生津;观之,色泽晶莹剔透,菜丝盘若发髻;品之,汤味酸辣爽口,菜味鲜美如炙,大有燕窝风味。惊叹:“不是燕窝,胜似燕窝”。龙颜大悦,赞不绝口,下令赏赐御厨,并赐菜名“赛燕窝”。
从此不论王公大臣,皇亲国戚或黎民百姓,均用洛阳白萝卜为原料制作“燕菜”,使之能适应各种原材料配制,既可用名贵的山珍海味,又能用一般的肉丝、鸡蛋作配料。其味酸辣郁香,十分可口。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历代厨师的辛勤研制,使“赛燕窝”日臻完美,因之起源于洛阳,故称之为“洛阳燕菜”。
为什么又叫牡丹燕菜呢?这缘于一个真实的故事。1973年10月,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洛访问。参观了龙门石窟等名胜古迹后,周总理设宴款待特鲁多,热情好客的洛阳人民为了让两国总理吃得开心,在烹制燕菜的过程中,精心调配,最后特意摆上一朵用食品做成的牡丹花。周总理见后十分高兴,并风趣地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菜中也能生出牡丹花”。从此洛阳燕菜更名为“牡丹燕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