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瞰九洲 堂拥四海

2014-09-16 20:54
旅游 2014年9期
关键词:茶艺武则天洛阳

“游明堂,知洛阳;登天堂,瞰隋唐。”午后的公交车上,无意间听到乘客的闲谈,不由觉得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地方,拥有“游此可知洛阳”的自信?

知洛阳,对于大多数的洛阳人并不陌生。一座古城,那种余韵悠长的古朴早已经渗透在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之中,悠久的历史所伴生的,是频繁的战乱。战火硝烟之下,还能有哪里,能以“知洛阳”的风貌、承载这尘封千年的过往?

终于,一个凉爽微风的夏日,网络论坛上一篇免费参观预约的帖子,使我得以识得“庐山真面目”,始游洛阳天堂景区。

走进景区,“您好,欢迎参观”的问候语迎面而来,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曾游览过一些名山大川,像这样主动式的问候与服务,真的不多见。

顺着工作人员指引的路线,沿台阶而上,来到了天堂建筑的入口、二层接引堂的南门。南门迎宾,北门送客,一以惯之的礼仪,一种皇家特有的气场迎面而来。工作人员笑着说:“这里,是武则天的御用礼佛堂”。

武则天,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名字,一代女皇,世人尽知,可是她与洛阳,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呢?看出我的疑问,工作人员继续说道:“天堂是武则天登基称帝,建都洛阳时皇宫内的最高建筑,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洛阳成就了千秋帝业,她给洛阳起了一个气势非凡的名字——神都。”

神都洛阳,一代女皇。我似乎知道了“游明堂,知洛阳;登天堂、瞰隋唐”的意义,默默地走进建筑之中,面对眼前《万国来朝》壁画所描绘的盛世之景,这座与自己朝夕相伴的城市,竟是如此的璀璨辉煌。

一步一观,处处是景。金凤盘旋的如意坤门,祥云笼罩的水晶顶灯,华美不凡的帝制藻井,波涛云纹的避火宝珠,集水墨飞白元素于一身的“步步生莲”,全息投影的天堂四季……古人的审美造诣与今人高超的建筑装饰技术完美地结合,竟看不出一点古今融合所带来的突兀。

再上层楼,来到了建筑的第七层。佛家常说“德比七级浮屠”,待客一盏禅茶,便是致宾之礼。驻足凝神,观摩这一层的茶艺表演,听着“禅茶一味、余韵悠长”的解说词,配以甘醇的茶水,悠然的表演氛围,煮泡完毕,茶艺师双手奉上一盏余热未散的金骏眉,这,就是盛唐洛阳的味道吧?

“其实唐代的茶艺还有更深一层的讲究,下次,欢迎您再来品鉴我们即将推出的唐代风格煮茶法表演。”离开七层的时候,茶艺师热情的对游客进行唐代茶艺表演的进一步说明。我不禁在想,对于景区而言,看点、文化底蕴固然重要,但是一个景区的软实力却从某种程度上更能凸显景区的特色。天堂,在这一点,无疑走在了国内景区的前沿。

登顶九层,一尊巨大的弥勒佛像映入眼帘。扫描佛像简介下面的二维码,柔和婉转的语音讲解通过网络传到了我的手机上:“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世人自不识……”慈悲的未来佛,天女捧沙的宿愿,是这一层传递给我的意蕴悠长。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识迷途其未返,觉今是而昨非。皇家、宗教、帝都、尘埃,这一切,是天堂的,也是洛阳的,原来,我们都是神都人。

这次旅行,也许注定是一场神圣的朝圣。所仰慕的,不仅仅是武则天,不仅仅是天堂高耸的建筑,还有一个深埋于历史尘埃之中,有待于人们全新认识和理解的神都洛阳。游天堂,知洛阳,此言不虚。

走下天之圣堂高耸入云的塔式建筑,我又一次停留在那座壮观威仪的青白石台基之侧,远方喧嚣的车声和人声鼎沸萦绕于耳边,久久不曾散去。可戏剧性的是,几小时以前,我曾以为,这种喧嚣,就是洛阳。

这座城市留给我们太多的情愫,千百年来,那些故人、故事、故情太需要一个承载,太需要一种宣泄了,老子曾经说过: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天堂所承载的洛阳,静穆无言,却昭示着神都最繁盛的庄严,在这样一个建筑面前,太多的言语,都显得苍白。

夕阳如血,离意渐浓。拾阶而下,沿着旧时的廊房遗址,听到被风吹拂沙沙作响的草木之声,那声音像一种倔强的倾诉,将这种纵越千年的生命力,注入天之圣堂的一砖一瓦之中。

猜你喜欢
茶艺武则天洛阳
《洛阳十三朝之唐朝·洛阳十三朝之后晋·洛阳十三朝之三国》
呵,洛阳铲
校园茶艺飘香
古今经纬上的洛阳(下)
办好茶艺技能大赛推动茶艺教学发展
硬脖子的洛阳令
悠悠千载无字碑
雕塑《武则天》的一点体会
关于武则天评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