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4-09-15 09:32林青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6期

林青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教学具有自主性。笔者认为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就是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从而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我提高。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本应该是主角,然而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大多教师仍然还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反而成了配角,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被扼杀,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主体作用,为其终身发展奠基,成为摆在广大高中语文教师面的一个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总结与教学理论的学习,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的学习体会,针对乡镇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提出应该从多方面培养乡镇中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语文素养,探求培养乡镇中学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关键词:乡镇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297-02

在乡镇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十几载了。这期间虽然也教出了一点成绩,可却越来越觉得吃力,常常是费了力却没收到好效果。就在我苦闷彷徨之际,结合课题《城镇中学生语文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工作,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养成乡镇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因此,我意识到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更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几种培养乡镇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境教学的核心内涵是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尤为重要。商业化大环境下的乡镇中学生,阅读面本就不够广泛,再加上人生阅历的缺乏,因而对一个问题的理解或一种思想的领悟就往往流于表层,难以深入体会。对语文学科而言,这却又是一个必须克服的硬伤。此时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就需要化抽象为具体,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将那晦涩难懂的思想情感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表现,才能激发学生的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的目的。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恰好是一个比较容易进入的途径。

我在教授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时,学生对诗中那纯粹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为肤浅,单靠课堂的讲解,学生只能模糊感知,但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了精美课件,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将诗歌的意象融入到画面中,学生就有了直观的感受,就能更深切地领略诗歌的画面美。同样,音乐美的体会不可或缺,因此我在课上让学生欣赏课本配乐朗读,分别听了丁建中和黄磊等几个版本,体会不一样的人对诗歌的不同解读。这样,他们在深入理解诗歌情感后,我又用多媒体辅以配乐让他们朗诵,如此,学生诵读出来的诗歌渗透了个人的独到见解。这节课的教学,我充分运用了情境教学调动学生入境,穿插读诗技巧以加深理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此后,在必修三的唐诗单元教学中,学生已不满足于老师提供的信息,自己举一反三,自如地运用多种辅助手段将课本中抽象的情感或概念具体化,一反原先课堂上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状态,初步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甜头。可见,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对文章的主旨深入理解,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这不正是我们素质教育要的最佳效果吗?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被动学习方式,必须改变为在教师讲授基础上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探究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平时教学中常用的是课件,很少即时结合网络资源,更不说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流合作,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了突破这一瓶颈,我在着手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后,上了一节多媒体整合探究课《探究古典诗词意象》。目的就是要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获取诗歌鉴赏的一般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

首先,我在电脑教室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了“杨柳”这一意象的几个内涵和能体现这些内涵的诗句。

其次,将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提供了若干意象让学生自主选定,再利用多媒体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将意象内涵用课件展示。二十五分钟以后,各小组的组长负责将本组做好的题目整合完毕,展示成果。让我惊喜的是学生合作探究的潜力真是无穷大,他们有的用文档,但更多的是用课件形式展示成果,可谓图文并茂,较之我的示例,真可谓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了。

例如:第六小组林敏、陈杉、江登煌等同学选择的是“月”这一意象。他们利用多媒体整合出了“月亮”的三种内涵:月亮是美的象征; 月亮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月亮也寄托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学生整合得或许不够完整,许多细节也有待完善,但重要的是他们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诗歌知识进行整合,让自己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这也可以说是有突破性的进展了。

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关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质疑。众所周知,质疑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得。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题,而学生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拨开重重迷雾,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大胆质疑。如我在教授《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先要求学生根据(下接第298页)

(上接第297页)文中注释并利用工具书自读文章,了解大意,然后在课堂上尝试自己翻译,对翻译的文句互相质疑,把课文中自己有疑问的问题都找出来。俗话说得好:不辨不明。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多种方式质疑后解决了课文中的诸多疑难问题。由于是通过自己努力自我解惑,很容易就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他们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注重人文性,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与尊重。试想,如果学生对于教材或教师的质疑不仅得不到认可,反而遭到教师的嘲讽和挖苦,那么这个学生质疑的精神就会受到压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疑的行为也就不再产生了。更糟糕的是其他同学也会从中得到暗示,不会再提出自己“大胆”的想法。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与尊重,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换句话说就是要允许学生“乱插嘴”。甚或有时学生提出一些在成人眼中看来显得极其幼稚、可笑的想法时,教师也应当站在提出问题的学生的角度上想想其质疑是否“言之有理”,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学生可贵的质疑精神,从而逐步养成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大家都熟知的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里所说的“渔”就是指方法。教师的责任就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就是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要授之以方法。因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不可跳过的一个环节。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去实践运用。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在21世纪课程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学校教育机制将会越来越趋向完善、合理,中学语文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将越来越大。对于我们教育前沿的实践者来说,可谓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黄 璐.高中语文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探究[d].湖南 师范大学.2008.

[2] 许月藩.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方略[j].语文教学研究.

[3] 曹德秀.语文学习中的养成教育.文学教育.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