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2014-09-15 09:32许德新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挑战新课标初中语文

许德新

摘 要:现行的《新语文课程标准》已将培养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纳入了新课改语文教学理念。在这三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彼此交流情感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进步。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挑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133-01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往往会遇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尴尬。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教学习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于是,有些教师开始迷惘了,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认为既然学生是主体,那就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就是配角,教师在课堂上要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无谓的耗费时间,一切迁就学生,以为这样就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个现代教育观的核心,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人。也有的教师想与学生建立比较良好的师生关系,笑脸相迎,与学生混成了好朋友,久之,上课也严肃不起来,学生也不会把他当成老师,这种关系的错位也会给以后的师生有效互动带来了许多麻烦。另一方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和上述情况相反的状况,那就是有些教师过分放大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某些尚未突破的难点,便否定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性,在无形中抬高了自己,忽视了学生,把自己当成真理和知识的化身,把学生当成被教化的对象。这种师生关系错位的课堂教学,教学目标如何能够实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得到提高?为此,要充分认识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求实性

求实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做到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端正教与学的态度,不能在教学中摆花架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要落到实处。部分教师对新的语文课程理念认识不够,并没有真正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原来的教学法也好,新课改也罢,都是要学生学习知识,都是一种大语文观,是语文与生活的积累和运用,语文的应用来自于生活,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学科所在,语文的教学就是一种求实,一种学生对知识用于生活的积累的过程。学了语文,就是要在生活中运用,而生活的积累反过来又影响语文的学习。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要以严谨的态度,求实的精神去对待教学中教与学。我们所认为的“求实”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种穿插于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

一堂好课,不一定非得有很完整的结构,只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完善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就是成功的课,我们在看一堂好课,总是用欣赏和批评的眼光去看,去评,去要求,但每个教师的每堂好课,并不一定是经得住推敲的,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重在落实.,以达到锻炼学生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求变性

什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也没有人说出一堂课的标准,大家都是在探索,在讨论,在思考。就是听了别人的一堂好课,也是为其新方法新思维而叹为观止,课堂教学的创新是一个再创造,这再创造就是一种求变,在课堂 教学中是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活起来,能说想说,敢说敢想,这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求变,为学生设置一个展出他们思想的平台,让学生有一个放飞思想的空间。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求变。这就是创新的开放性,很多知识,教师可以举一,而让学生去考虑其它,绽放其思维的火花。

三、注重语文课堂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育人乐趣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发现和探究,从而让语文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使学生体验不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体验。同时,新的语文课程理念提出教师要经常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成为反思型的研究者,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使教师乐于教学。这种培养反思型研究者的任务需要学科教育学来完成。培养反思型语文教师既是课改的迫切需要,又是课改提出的挑战。

四、总结

以学生为主体意味着建立民主、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必然表现。然而发挥学生主体性并不等于教师丧失了作用或是减轻负担,不少教师甚至以为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在课堂中过多地介入,就有“干预”之嫌,还有的地方明确规定出教师在课堂上最多只能用20%的时间,剩下的必须全部交给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当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的角色。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过:“学生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也就是说,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进行知识建构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而应是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为此,教师必须打破“教师中心论”,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文化生态”,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的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学习才有可能。当前许多教师也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他们正从习惯于把问题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和学生一道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与学生一起分享问题探究中的快乐,这可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当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时;当他们以满腔的爱心和责任感细心呵护着每一位学生时,他们就能够体验到教学不是在完成一项工作或任务,而是在进行一项快乐的创造性活动,他们将赢得社会和学生对他们的最崇高的尊敬。

猜你喜欢
挑战新课标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