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枝
摘要:职业中专阶段,正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受各种外部因素和自身素质的影响。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作為教育工作者,应当克服各种不利的因素,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教育;学生;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247-02
当看到学生喝完饮料后,饮料瓶抛向路边;打完草稿后,草稿纸自然落地;吃完零食后,包装纸随风飞舞;学校的公共财物惨遭破坏;学生打骂斗殴,侮辱师长时,我们不禁发自内心的感叹:现在的孩子们都怎么了?心痛之余,我们不得不深思:我们的家庭、学校的养成教育力度够吗?职业中专阶段,正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强中职生的养成教育才能达到亡羊补牢的效果?笔者就这个话题谈谈自己在多年德育实践中的几点做法和心得。
一、重视师德的培养,从教师自我做起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笔者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当我们规定学生能做一些事,不能做一些事时,我们自己做到了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句。身教重于言教。笔者经常看到一些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当看到学生乱扔垃圾时,都是满脸怒气的斥责违规学生,并责令其将垃圾捡起。若碰到听话的学生,这件事情就处理地很顺利很圆满。但有时恰恰天不遂人愿,学生不理不睬,于是事态升级。回过头来看看,那个垃圾却依然静静地躺在地上,而此时老师眼里满是那违规的学生。碰到这样的事情,这样的处理方式合适吗?我们不妨换一种处理方式看看:有一位学生随意仍下几张纸片,恰巧一位老师看见,便叫那学生把纸片捡起,可那学生不理不睬。于是老师走过去,弯下身子去捡纸屑,扔到垃圾桶,对学生说:“这几张纸其实并不重,现在再瞅瞅地上你不觉得看起来比刚才舒服多了吗?”笔者此时看到的是学生脸上的羞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时因为我们教师的身份使得我们在学生面前弯不下这个腰,但我们却忘记了“身教重于言教”这个简单的道理。在学校,教师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单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更要重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师的言行举止在学生中应起到表率作用,教师合宜的身教对于学生的品德操行、人生态度、日常的仪表行为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这种作用远比批评教育、严厉训斥要好得多。
二、创设良好育人环境,从身边小事抓起
环境能够改变一个人,正所谓:“久在芝兰之室不闻其香;久入鲍鱼之肆不闻其臭。”笔者觉得相关的环境、氛围建设对养成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至关重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舒适的班级环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名臣陈蕃,则是从幼时的扫一屋开始,到长大后扫天下的。明亮的窗户,干净的地面,整齐的课桌,洁白的墙壁,合理的墙壁张贴布置……创设一个简洁、舒适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心情愉悦,甚至让心灵得到净化。这也是笔者当任班主任以来一直注重班级布置的原因所在。当扫一屋之后,再教他们扫天下也就不那么困难了。
2.创设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贴标语、出黑板报、开展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积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如将“班训”、“班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贴在班级醒目的位置,以利于学生时时阅读;利用主题班会课,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专题演讲会、讨论会、辩论会,提高学生思想认识,逐步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利用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爱国教育;以课间操为突破口,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通过日常工作点滴使“班级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的意识深入班级每位学生心中。爱小家,从而使学生爱大家——学校。
3.倡导绿色言行。我们地方方言中不文雅的话太多,家庭教育不到位容易使学生粗话连篇。粗劣的市井语言,夹杂着低俗的影视语言、网络语言,再混合扭曲怪异的视频动作,这些使学生盲目地跟风,严重地误导了学生的行为方式。
三、强化规范教育,从制度教育抓起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的教育虽然重在规范、培养,但是也有强制性的一面。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没有形成自觉化之前,除了教师长期不懈的教育,更要有一些硬性的制度管理,另外监管、执行到位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制定切实可行的规范制度。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说的是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习久成性,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一个人的习惯并不是自然天成的,而是后天培养教育的结果。一旦刻意或者人为养成的行为成为习惯,就会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道德要求。习惯养成需要坚定的毅力,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内在的自律需要,变为引导和激励青少年不断向善的重要精神动力,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起的作用不言自明。笔者在班级学生行为规范的制定过程中,针对学生日常行为存在的问题,结合《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要求,由班委起草,全体学生表决通过,制定出适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道德行为标准。
2.教会学生自主管理:把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相互监督、检查和评比,在评价与被评价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同时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3.加强教师日常教育:“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教师不能把关注点只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学生细微习惯的培养。教书育人过程,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准确了解学生动态,及时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不断激励、鞭策。
4.注重家庭长期教育: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学生第一任教师甚至是终身的教师。加强家校联系,相互交流,共商教育之计,家校要统一认识,保持一致步调,从多方面入手,采用科学的方法,使学生更好、更健康地成长。
总而言之,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受各种外部因素和自身素质的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克服各种不利的因素。只要我们平时不断地进行教育,多动脑子,多想办法,一定会收获成效,这样才能使学生健康、和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