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伯杰
摘 要: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高职院校学生是践行低碳理念、传播低碳文化的重要力量。选取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3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高职生对低碳生活有一定的认识,低碳实践较弱。通过原因分析,对如何改变大学生低碳生活态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低碳生活;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8-0027-03
近几年,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导致耗能设备不断增加,电、气、交通、水及饮食、图书、文体、医疗卫生与生活用品等消费增多,能源支出逐年上升。建设低碳校园,鼓励师生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既有利于降低办学成本,也有利于有效节约资源,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高职院校作为单独办学类型的高等学校,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功能,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高职院校学生是践行低碳理念、传播低碳文化的重要力量。那么,低碳生活的意义有哪些?如何建设低碳校园?我们如何实践低碳生活?为此,我们采用问卷方式随机调查了三百余名在校大学生,了解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态度,从而营造低碳校园的环境,探索建设低碳校园的途径。
一、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350份调查问卷,主要以水利电力类专业学生为主,收回问卷326份,有效问卷326份,可以进行有效分析。
1.低碳认知方面
通过调查结果发现,有13.2%的学生完全了解“低碳生活”,63.2%的学生比较了解,有21.1%的学生不是很了解“低碳生活”,有2.5%的学生根本没听说过。从这个结果来看,“低碳生活”这个概念在大学生中普及面较广,但是仍有约23.6%的学生对它的认知度不高。在关注过自己的生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上,经常关注的学生占24.9%,偶尔关注的学生占67.2%,从不关注的学生占5.2%,不知道如何关注的学生占2.7%。
2.低碳实践方面
(1)节约用水用电方面
本调查设计了7个有关节水节电的问题,来判断水利电力专业学生的行为倾向,通过表1可以看到,属于“非常好”的学生占48.8%,“比较好”的学生占34.8%,说明水利电力专业学生在节水节电方面的行为是比较好的。
但是,通过与学生实际座谈和观察发现: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会更多考虑自身的方便和习惯。真正做到“人走灯息水关”的学生只有30%, 在宿舍仅有15%的学生会对水进行二次利用,而且女生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
(2)交通方式的选择
对于“交通方式的选择”, 选择“自行车或步行”的学生占28.3%,选择“公交车”的学生占52.2%,选择“私家车”的学生占10.6%,选择“摩托车”的学生占1.9%。这说明大学生在出行方面基本符合低碳要求。
(3)一次性物品使用
对于“选择使用一次性用品”的问题,11.7%的学生选择了经常使用,82.8%的学生只是偶尔使用,也有4%的学生从不使用,无所谓的学生占了1.5%。对于“养成了去购物时带布袋或循环使用塑料袋自带塑料袋习惯”的问题,从来不带的学生占17.7%,总是带的学生占18.6%,大多数时候带的学生占29.2%,有时带的学生34.5%;对于“使用一次性筷子”的问题,选择经常使用的学生占20.1%,从来不使用的学生占7.2%,很少使用的学生占72.7%;对于“经常双面使用纸张”的问题,选择经常使用的学生占52.3%,很少使用的学生占35.7%,几乎没有使用的学生占9.9% ,抱着无所谓态度的占2.1%。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生在一次性物品使用方面并不乐观,很少使用的学生比例相当高。
.参与度方面
在调查中,发现仅有20%的高职学生对低碳生活很关注,不仅自己努力实践低碳生活而且向他人宣传;16%的高职学生认为碳排放关系到地球气候恶化影响,且正在采取行动减排;55%的高职学生觉得有必要为减少碳排放贡献力量,却没有采取行动;9%的高职学生不认为减少CO2排放量与自己有关系。
二、原因分析
1.低碳责任意识表现出不一致性
高职院校学生的低碳生活责任意识来得更加直接和快速,调查发现99.5%的高职学生认为政府、高校、环保团体、媒体等应为低碳生活展开行动。但是,学生对低碳意识并没有完整的认知,对环境保护困境与低碳形势只有模糊的概念,“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抓起”的责任意识表现不足。
2.低碳生活意识与自由生活方式之间不协调
高职院校学生渴望能开展低碳生活,改变生活方式,节能减排。但是同时,他们渴望自主和独立生活的意愿强烈,往往追求便捷的生活方式。有不少学生习惯于叫外卖或者以快速食品如方便面等解决就餐问题,部分学生每天一次或多次地购买一次性物品,造成“高碳生活”。这就造成了他们的低碳意识与实践生活中的不协调。
3.节能体制匮乏,管理制度欠缺
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校园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仍采用旧的管理体制机制,较多基础设施比较陈旧,没有建立明确的管理体制,没有采用高效的节能技术,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高等教育的理念和管理模式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之间存在矛盾,而且往往不是单个高校自身能够解决的。
4.公共意识淡薄
公共资源的节约需要大学生树立公共意识和主人翁精神,能从小事做起,但当前的大学生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对公共场所的资源问题漠不关心,如发现龙头漏水,极少有学生能动手处理或协助报修;进入公共场所,即便只有寥寥数人,也开着所有的灯,而不厉行节约。尤其在公共区域,这些不良的用电用水习惯表现得更加突出。
三、对策与建议
高职院校低碳校园建设是一项创新性、技术性、协同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应从管理机制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硬件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积极寻求对策。
1.构建低碳校园管理机制
建设低碳校园,首要的是构建低碳管理机制。低碳校园建设需要建立健全低碳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制定既要遵照低碳生活理念又要符合学院自身实际,着力强化运行成本管理,尤其是在物资采购、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车辆、水、电,气、维修等方面的管理上要做到合理可行,低碳运行,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和高效化,提高电子公文管理及无纸化办公系统的使用效率。低碳校园建设还需要健全校内能源资源管理体系。制定学院节能标准、能源消耗运行状况指标体系,对各部门执行情况开展高效动态的监督管理,及时处理各种浪费现象,并对校内能耗状况采取公示制度,进行绩效考核。
2.弘扬寓含低碳理念的校园文化
强化低碳理念宣传与教育,着力创新低碳理念教育的方式方法,将低碳理念充实到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当中,拓宽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开展低碳生活教育,构建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教育的校园环境,采取校内各部门协同立体推进方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新生入学教育、校园文化教育等环节中进行宣传教育,通过调研与座谈、讲座与论坛、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逐步推进低碳理念进大脑。“低碳生活”首先提倡一种环保意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不是能力问题,应积极提倡并亲身实践,从点滴做起。
3.校园个人行为低碳化
师生个人行为低碳化是低碳校园建设的关键环节。据粗略计算,每节约1吨水,就能减少0.93kg的碳排放量,每节约1度电,就能减少0.96kg的碳排放量。每个人的一点点“节能”,积聚起来成为了巨大的“碳减排”,减缓了能源消耗,也减缓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方式和规范约束行为手段,倡导师生树立低碳生活的意识,营造良好的低碳校园舆论氛围,使师生做到有意识的节约水电、爱惜纸张、低碳出行,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习惯,力争戒除“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等不好消费行
为,做好“低碳细节”,日积月累就能产生“低碳大效果”。
4. 充分发挥大学生环保社团的作用
大学生环保社团在推广低碳生活活动中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我国现有非政府环保组织约有2700多个,大学生社团占了其中绝大多数,已经成为环保公益活动的生力军。大学生环保社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来吸收更多大学生环保志愿者的参与。同时,注重自身品牌建设,迅速扩大影响力和关注度,就可以将低碳生活理念在校园内外广为传播。
5.校园碳汇减排保低碳
低碳校园的建设不仅需要从各方面入手减少碳排放,还可以采用“碳汇”的方法来减碳。“碳汇”可以利用植被生长的方法来吸收CO2,也可以将CO2捕获和埋存来减少CO2在大气中的排放。采用碳汇的方法,需要在校园内保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植被面积,来提高校园碳汇水平,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花园、绿化墙面和屋面、平台绿化与垂直绿化等技术增加校园建筑的“绿色”表面,能有效吸收CO2,并减少建筑物的热(冷)负载,为校园碳汇减排做出贡献。
6.强化低碳设施建设
建设低碳校园,关键在于建设低碳设施。应该规划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校园功能区域,建立节能减排的推进机制,将节能、节材、环保的理念融入设施改造中,进行碳排放低、环境舒适怡人、科技含量高的园林化、数字化、生态化校园建设。如对电路管网的旧老化施设应按照安全、节能的要求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优化供电线路布置、使用新型的变压器替代老旧变压器,以减少供电能耗。积极选用高新科学技术,特别是在采购设备阶段优先采购“零排放、零污染”节能型产品,例如在公共场所采用自闭式延时阀控制用水系统和感应灯用电控制系统。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推广使用LED等节能灯具、节能电器产品,使用全程智能化管理照明设施,优先选用节能环保型的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无负压供水设备供水以防止水质的二次污染。优先选用循环用水技术,利用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雨水回收利用工程设施,提高全校污水回用率等。
参考文献:
[1]任燕.高校建设低碳校园的意义及实施策略[J].教育探索,2011(7):84-86.
[2]吴春芳.循环经济视野下应用技术型高校节约型校园管理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3(32):71-73.
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