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群体对网络流行语的认知情况研究——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

2014-09-15 02:38王政军
科技视界 2014年24期
关键词:流行语负面群体

王政军

(青岛农业大学,山东 青岛266109)

根据《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其中学生网民比例最高达26.8%[1]。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典型的高频网络交流群体[2],根据笔者对290份有效调查问卷的统计,大学生在校期间,符合网民标准[3]的达100%,日上网1小时以上的有161人占78.97%,超过2小时的有179人占61.72%,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社交的重要领域,大学生在网络流行语的创造、使用和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网络流行语的内涵

1.1 网络流行语的定义

网络流行语定义基于网络语言和流行语两个概念,现在网络语言一般是指上网者在网络交流中常用的语言、符号,是网络上通用的语言,是一种新的语体;流行语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广为流行的,具有使用人数多、频率高、范围广的特点的词汇。综合来说,网络流行语就是传播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突出的网络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彰显个性、不合规范、言简意赅和广泛认同等。

1.2 网络流行语的功能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因而具备传统语言认知、表达和交往的基本功能[4],此外它还具有一些被大学生群体认同的实用功能:一是提高网络交流效率。大学生的网络交流以输入字符为主,为节约上网时间,提高字符的输入速度,大量的网络缩略语、符号、数字等流行语被广泛使用;二是探索功能。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充满知识与乐趣的资源,而网络流行语是探索网络资源的工具,因而大学生乐于学习和使用网络流行语;三是个性表达功能。大学生充满创新活力,注重彰显个性,有些网络流行语如“槑”从字形、意义、文化上都很有特色,较好地契合了大学生群体凸显个性的需求;四是社会交往功能。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使用网络流行语是群体成员相互认同的重要方式,不熟悉和使用流行语就会有一种被边缘化的被排斥感,无法同群体的其他成员正常交往。

2 大学生群体对网络流行语的认知情况

为全面调查大学生群体对网络流行语的认知情况,笔者对青岛农业大学本科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走访,通过对有效问卷的统计,反映了大学生群体对网络流行语的认知情况。

2.1 问卷调查概况

本次问卷调查活动时间为2013年12月,共向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0份,回收率为96.67%;调查的本科生中,男生171人占58.97%,女生119人占41.03%;年龄介于18-23岁之间,其中大一79人、大二81人、大三92人、大四35人;109人属于文科类学院,181人属于理、工、农类学院;173人为农村生源,117人为城镇生源;小学开始接触网络的35人,初中开始的61人,高中开始的136人,大学开始的58人;在校期间日上网时长低于1小时61人,1-2小时的133人,2-4小时的75人,超过4小时的21人。

2.2 大学生群体对网络流行语的了解程度

通过调查问卷对大学生群体对网络流行语的意义理解、使用频率、使用场所、接触途径和熟悉词语的统计。大学生对所使用网络流行语的意义时,有半数多的完全理解,不理解只占百分之四;在网络交流中,使用的大学生占到近九成,偶尔使用和不使用的仅占一成多;在使用场所的调查中,有八成多的大学生多在网上使用和仅在网上使用流行语,完全不使用的仅占百分之三;在学习网络语言的学习途径上,主要通过网络、同学或朋友学习,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的同学通过其他途径学习。

2.3 不同意义的网络流行语的使用程度

从2013年的网络流行语中按积极、中性、调侃和粗俗四个类别各选了5个词,不标明释义并打乱顺序,让被调查者选取4个最常使用的词语。从290份有效问卷的统计结果中可看出,调侃类的流行语是大学生最常使用的,5个词共被选择了452人次,占总人次1160的近四成,积极类的紧随其后403人次,占了三成半,中性类的有225人次,占两成,粗俗类的最少只有80人次,不到一成;从单个词排列来看,屌丝、走你、中国梦、坑爹4个词处于前列,分别被选择了156、141、119和116次,槑、土豪、PMP也都超过70人次,我擦、你妹和shit三个词最少,都是个位数。

3 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认知情况分析

3.1 网络流行语被大学生群体广泛了解和普遍使用

大学生是在理解网络流行语的意义的基础上普遍使用的。大学生对流行语的意义广泛了解。有半数多的大学生认为对所使用的流行语完全理解,加上理解和大概理解的共占96%多;网络流行语已经被大学生普遍接纳和使用。在网络交流中,绝大部分大学生使用流行语,经常和频繁使用的占了三成,完全不使用的只有百分之三;大学生对在网络和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有较明晰的区分。网络流行语大多在网络交流中使用,在生活中也使用的大学生不到一成半;大学生学习网络流行语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网络、同学或朋友。仅有不足百分之五的通过其他途径学习,说明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大学生彼此交往、交流的重要工具。

3.2 大学生有抵制网络流行语负面作用的意识

大学生作为一个由于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一定判断能力和面临多种压力的群体,在网络流行语的学习与使用中能自觉抵制网络流行语的负面作用。从使用频率上看,积极类的流行语被广泛使用,而经常使用粗话类的大学生不到一成,使用脏话类的比例更低;大学生对流行语的负面作用有较清醒的认识,特别对粗、俗、脏的流行语败坏文明的负面作用有较清醒的认识。

3.3 网络流行语的负面作用不可忽视

尽管调查显示大学生经常使用粗俗类流行语的人数不到一成,但由于学生基数庞大,经常使用粗俗脏的网络流行语的人数也很惊人,会对学生成长、校园文明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调侃和中性的网络流行语也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如“屌丝”有156人选为最常用的词,表达了大学生、特别是男大学生对自身条件、社会公平和发展前途的调侃、担忧和不满,还有“坑爹”、“土豪”、“吐槽”等也都承载者一定的不满情绪,大学生长期受此影响,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就会在网上给以呼应和传播,行成不良网络舆情,甚至诱发不良事件;有八成多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流行语对自身的负面作用较小或没有,有同样比例的认为不需要网络流行语加以引导,表明大学生对流行语复杂的负面效果不予重视,对自身的免疫力盲目自信,对传统的外界干预措施会有较大的抵制情绪。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3.

[2]白荣宝.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及其引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3]王树亮,钟婧.网络政治文化内涵探析[J].理论与改革,2013,05:34-38.

[4]李娟.语言功能观照下的网络热词小议[J].新闻爱好者,2012,11:61-62.

猜你喜欢
流行语负面群体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巧借 流行语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论负面教育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