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益,朱琼,龚璇,夏瑞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湖北 荆州 434000)
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1]是指患儿在全身麻醉苏醒期出现的一种意识与行为分离的精神状态,表现为无法安抚、易激惹、倔强或不合作,典型的会出现哭喊、手脚乱动、呻吟、语无伦次和定向障碍及类似偏执狂的思维。术后躁动的发生与手术因素、麻醉药物、以及患者个体差异有关[2],而镇痛不全是引起躁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多数研究认为术前、术中预防性使用镇静、镇痛类药物,可以明显降低其发生率。本研究观察了地佐辛预防小儿扁桃体切除术苏醒期躁动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在我院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的60例患儿,年龄6~12岁,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ASA分级Ⅰ级,排除既往有呼吸道疾病、精神疾病、过度肥胖或消瘦的患儿。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体质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所有患儿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儿在父母陪同下进入手术室,常规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面罩法吸入8%七氟烷、5L/min氧气的混合气体,待患儿意识消失,行静脉穿刺成功后停止吸入七氟醚。静脉诱导用药依次如下:静脉注射长托宁0.02mg/kg、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地塞米松0.2mg/kg,气管插管确认成功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监测PetCO2,吸人2%七氟烷、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0.5μg/(kg·min)、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手术结束前10min,实验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手术结束后,待患儿自主呼吸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送入术后恢复室PACU。
观察两组患儿拔除气管导管即刻 (T1)、拔管后5min(T2)、拔管后10min(T3)、进入PACU即刻 (T4)、离开PACU即刻 (T5)各时点的心率 (H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Ramsay镇静评分(1分:不安静、烦躁;2分:定向良好、安静合作;3分:嗜睡,能听从命令;4分:嗜睡,单弹扣眉间刺激时反应活跃;5分:深睡眠状态,单弹扣眉间刺激时反应迟钝;6分:深睡眠状态,对刺激反应迟钝)。记录患儿在PACU停留的时间、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过度镇静等情况的发生。
两组患儿在拔除气管导管后至离开PACU期间均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过度镇静等情况的发生。各个时点的SpO2均在95%以上,在PACU停留的时间分别为 (60±25.5)、(72±40.2)min,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 HR及Ramsay评分在T2、T3、T4时点均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在各时点HR、Ramsay评分的比较
目前全麻术后躁动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3],可能与患儿苏醒后面对陌生环境、手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分活动不一致、交感神经兴奋或某些类型精神运动的影响有关。有学者[4-5]认为,挥发性的吸入麻醉药物是引起苏醒期躁动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Picard[6]研究发现,小儿全麻术中采用七氟醚维持比异丙酚维持的躁动发生率高。而张忠和刘风梅等[7]研究发现,小儿静吸复合全麻时吸入低浓度的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生命体征平稳、苏醒迅速,与高浓度七氟醚相比,躁动发生较少。另外,手术种类也是一个影响因素,颈部手术的患者在麻醉苏醒过程中更容易出现窒息感,这可能是导致术后躁动的原因之一。
疼痛亦是术后躁动的重要诱因,研究显示超前镇痛可以明显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文献报道在手术开始切皮前或手术结束前预防性地给予一定量的镇静、镇痛药物,或在患儿苏醒期给予一定的镇静、镇痛处理,都有助于患儿安然度过术后苏醒期。以往可用于小儿的常用药物为吗啡、芬太尼等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但这类药物有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过度镇静、烦躁、便秘、尿潴留、瘙痒等[8]不良反应。而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新型药物地佐辛具有强效镇痛和较强的镇静作用,从药理学机制上看,地佐辛主要激动κ受体,对μ受体有部分激动作用,但不产生典型的μ受体依赖。地佐辛副作用较少,对呼吸的抑制作用较轻,且有 “封顶效应”[9],还能改善瑞芬太尼所致术后痛觉过敏的现象[10]。
本研究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低浓度七氟醚维持麻醉,在手术结束时,麻醉药停止后瑞芬太尼的镇痛作用会在2~3min内迅速消失,导致明显的术后疼痛,甚至引起痛觉过敏,从而加剧七氟醚所引起的术后躁动。在本研究中,我们在手术结束前10分钟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可以观察到实验组患儿在拔管后其镇静评分优于对照组,说明地佐辛可以有效预防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苏醒期的躁动。
综上所述,地佐辛预防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苏醒期躁动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可以在临床上安全应用。
[1]Cole JW,Murray DJ,McAllister JD,Emergence behaviour in children:defining the incidence of excitement and agitation following anaesthesia [J].Paediatric Anaesth,2002,12 (5):442-447.
[2]Aouad MT,Nasr VG.Emergence agitation in children:an update[J].Curr Opin Anaesthesiol,2005,18 (6):614-619.
[3]Jerrold L.Inhalational anesthetics.Pediatric Anesthesia,2004,14:380-383.
[4]Cravero JP.Beach M,Thyr B,et al.The effect of small dose fentanyl on the emergence characteristics of pediatric patients after sevoflurane anesthesia without surgery [J].Anesth Analg,2003,97 (2):364-367.
[5]Cravere J,Surgenor S,Whalen K.Emergence agitation in Paediatric patients after sevoflurane anaesthesia and no surgery a comparison with halothane [J].Paediatr Anaesth,2000,10 (4):419-424.
[6]Picard V,Dumont L,Pellegrini M.Quality of recovery in children:sevoflurane Versus Propofol[J].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0,44 (3):7307-7310.
[7]张忠,刘风梅 .不同浓度七氟醚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J].医学临床研究,2011,7(28):1385-1386.
[8]杭燕南,庄心良 .当代麻醉学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481.
[9]谢其毅,吴克宏 .地佐辛防治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观察 [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17(11):94.
[10]Cravero J,Surgenor S,Whalen K.Emergence agitation in Paediatric patients after sevoflurane anaesthesia and no surgery:a comparison with halothane [J].Paediatric Anaesth,2000,10 (4):419-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