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学部,安徽 合肥 230601)
《护理学基础》(以下简称护基)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涵盖了临床护理各岗位最基本的技能操作[1]。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是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教、学生练习”,其形式单一、枯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2]。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在护基教学中采取学生到临床调研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我校护基课程安排在大二上即第三学期开设,共108学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我校2012级护理专业13个平行班级中抽取两个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56人、对照组54人,均为女生,年龄18~21岁,两组学生都是高中毕业、参加全国高考录取的三年制专科生,已修课程及学时数均相同。两组学生在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个班级的护基由同一位教师授课,所用教材、学时、授课计划等均相同,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理论知识以讲授为主,护基技能操作采取教师示教、学生回示、课后开放实验室练习的方式。实验组除传统教学法外,增加了学生临床调研的环节,即在第三学期利用学校统一安排的一周临床见习时间,布置学生对部分基础护理操作进行临床调研。考虑到见习医院及科室的不同,挑选了学生已学过且临床科室普遍较常见的4项护理操作开展调研,即生命体征的测量、氧疗法、药物过敏试验和静脉输液。临床调研以见习小组为单位,每组4~5人。调研结束后每位学生填写调查问卷,每组学生针对上述4项操作撰写临床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内容包括:①该操作临床是如何进行的。②临床操作与学校所学之间的区别 (如物品、操作流程、操作方法、用物处理方式等)。③该操作临床的做法是否科学、规范、合理,并分析原因。④对该操作的看法及建议。调研报告纳入学生平时成绩评定的一部分。
1.3.1 理论考试 课程结束后平行班级实行校内统一命题考试。
1.3.2 操作考试 学期末进行基础护理技能考核,每位学生考前随机抽取2项护基操作,由不知情教师承担监考工作。两组学生的操作监考教师完全相同,1名教师每次监考1位学生,每位老师监考的操作项目相对固定。
1.3.3 问卷调查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①临床调研的收获。②临床调研的效果评价。③参加临床调研的感受。共发放调查问卷56份,收回5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及操作考试成绩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54人,护基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 (82.67±4.65)分;实验组56人,护基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 (84.14±4.93)分。两组学生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学生生命体征的测量、氧疗法、注射法、药物过敏试验、静脉输液这5项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护基操作考试成绩比较 分
对56名学生临床调研的收获:认为有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52人 (92.9%),认为有利于提高基础护理操作水平49人 (87.5%),认为有利于提高沟通交流能力43人 (76.8%),认为有利于加强护理安全风险意识36人 (64.3%),认为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32人 (57.1%),认为有利于培养人文关怀意识30人 (53.6%),认为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26人 (46.4%),认为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19人 (33.9%),认为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13人 (23.2%)。
学生认为临床调研的效果 “很好”13人 (23.2%)、 “好”18人 (32.2%)、 “一般”11人(19.6%)、“不好”8人 (14.3%)、“很不好”6人 (10.7%)。其中,31人 (55.4%)认为临床调研的效果 “很好”或 “好”。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是本次临床调研侧重于护基操作技能方面,虽然理论考试也涉及到操作的内容,但由于调研的操作项目较少、调研时间较短,未将临床调研贯穿于护基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没有量的积累很难引起质的变化。表1结果显示,对调研的4项护基操作,实验组学生技能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学生。技能操作是护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历年操作监考中发现,不少学生总是忘记某些简单、常规的步骤,如操作前洗手、戴口罩,铺床前先移开床旁桌、椅,无菌物品使用前检查、使用后记录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平时操作练习过程中,死记硬背操作流程而不是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加上考试时紧张,更容易忘记某些环节。临床调研是再学习的过程,临床护士给病人进行护理操作比学校示教的模型人更有真实感,且调研结束后,学生要比较临床操作与学校所学之间的差别并对此进行分析,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熟练掌握该操作,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地思考和探究、寻求答案。不断地学习、思索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在理解基础上加以练习,有利于更扎实地掌握并提高护基技能操作水平。
目前,学生在校操作练习的对象大多是模型人,操作前解释、操作中指导、操作后嘱咐等需要与病人沟通的环节,学生往往流于形式,长此以往容易造成 “重操作、轻沟通”的现象[3]。临床调研促使学生在临床期间必须跟随护士学习、向临床老师请教、与病人交流,这本身就是一个锻炼学生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的过程。此外,临床带教老师耐心、细致地与病人沟通可以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学生通过学习、模仿临床老师的沟通内容、语气、态度等,从而逐渐学会较好地与病人进行沟通。
“三查七对”是减少或杜绝护理差错事故、保证护理安全的有效措施。教师在教学中反复强调 “三查七对”的内容及其重要性,即便如此,不少学生在操作中仍然查对不严格或流于形式。这样的学生进入临床后,会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风险和安全隐患。学生深入临床亲眼所见护士严格执行 “三查七对”制度,这给他们思想上带来很大冲击。表1结果显示,除调研的4项技能操作外,实验组学生注射法操作考试成绩也优于对照组,注射法虽然不是调研项目,但从两组学生操作考试的失分点来看,实验组学生在查对环节的扣分明显少于对照组。临床调研后,学生的 “三查七对”意识大大增强,大部分学生操作前、中、后都能做到核对且查对的内容更加仔细、全面,如目前临床上要求核对病人腕带,虽然教材中没有提到,但学生调研后再操作时都能主动加上核对腕带这一步。学生在调研感受里分享了一个临床案例,他说 “真没想到临床上居然会有这种情况,看来 ‘三查七对’来不得半点马虎”。通过调研学生亲身接触或体验临床真实的案例和情境,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护理安全风险意识。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依赖性较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临床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涌现,学生如果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未来踏入工作岗位将很难适应临床护理的迅速发展,更无法与时俱进、为护理对象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临床调研后,学生要对护基技能操作进行总结并提出见解,这就要求其在临床要认真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从而获得结论,长此以往有利于培养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护理的本质是关爱,如今越来越多的 “80后”、“90后”护士踏入工作岗位,他们很多人在家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呵护而缺少主动关爱、服务他人的意识。护理关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引导和经验的积累才能逐步形成[4]。护士在工作中关爱护理对象、全心全意服务于病人的态度和行为使学生备受教育和启发,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内涵,并充分认识到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学生在调研感受里写道:“操作结束后护士说 ‘您好好休息吧,我会经常来看您的,别担心’,虽然这句话是对病人说的,但我在旁边听了心里也觉得很温暖。”
在一周时间内,学生要完成4项护基操作的临床调研,时间紧、任务重,且教师对每组调研报告的评分即代表了该组每位同学的成绩,这就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每位成员均要积极、认真参与其中。护理工作讲求团队合作,需要同事之间相互理解、支持与配合,通过临床调研,让学生明白分工合作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进入临床岗位后,能尽快融入工作团队,发挥护士角色作用。
[1]姚启萍,吕颖 .“教学做评合一”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J].护理研究,2011,25(11B):3004-3005.
[2]周红,敖薪,龚爱萍,等 .《护理学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8):685-687.
[3]刘莉,李燕 .五年制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实践 [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9):3036-3037.
[4]孙钟,陈红 .护理关怀能力培养的研究进展 [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