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区域分工格局特征分析

2014-09-13 09:14王耀宇仇方道
关键词:服务行业生产性分工

王耀宇, 仇方道,2*

(1.江苏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2.江苏师范大学 淮海发展研究院,江苏 徐州 221009)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都市圈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随着全球经济服务化的深入发展,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与分工成为都市圈空间重组和功能提升的重要动力.徐州都市圈作为快速成长中的都市圈,“十一五”以来服务业以年均18.98%的速度增长,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16.73%),但服务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2012年其产值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6.49%,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徐州都市圈的产业转型发展.因此,探讨徐州都市圈服务业的区域分工及其演化,对徐州都市圈产业优势互补及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关于服务业区域分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一是从分工特征来看,随着服务业水平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不断演进,服务业区域分工呈现“倒U型”特征,即其产业集中度显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1-2],呈现“梯级”变化特征和网络化交错型分布特征[3-6].二是从分工模式看,融入型发展模式,强调将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嵌入价值链的不同发展位置,有利于产业发展;集散模式下,服务业受外部机制的影响,自身特征与资源要素诱导其在空间上有集散的动态变化[7-9].三是从影响机制看,分为内生机制和外生机制,其中内生机制包含劳动力机制、技术机制、资源与环境机制、区位机制等;外生机制包括市场机制、政策机制、全球化作用机制等[10-13].四是从研究尺度上看,主要涉及国家[14-15]、省域[16-18]、城市群(或都市圈)[19-21]以及城市[22-23]内部的服务业地域分工,且不同类型区域尺度的服务业在空间分布上有不同的偏好和特征[24-27].总体来看,目前主要侧重于城市、成熟型都市圈等空间尺度服务业的地区专业化和分工的研究,而对成长型都市圈服务业地域分工演化特征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拟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地区专业化指数和区位熵等方法,以徐州都市圈为例,探讨成长型都市圈服务业分工格局的演化特征,以期为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合理分工格局的形成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徐州都市圈地处苏鲁豫皖4省接壤区域,是淮海经济区的核心区,包括江苏的徐州、连云港、宿迁,安徽的宿州、淮北,山东的枣庄、济宁,河南的商丘,共8市.2012年土地面积为66 540 km2,人口为5 068.7万,地区生产总值为14 802.34亿元.近年来,徐州都市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18.81∶49.25∶31.95调整到2012年的13.08∶50.43∶36.49,其中服务业比重提升最快,达4.54个百分点;但由于该区域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城市密集区域,资源型产业主导着都市圈发展,造成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特别是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都市圈辐射功能的发挥.因此,加快服务业合理分工格局的形成,成为促进徐州都市圈科学发展、转型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可见,探讨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地域分工及其演化特征,对于促进成长型都市圈现代服务业发展及空间重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尺度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地级市为研究单元,时间尺度为2005~2012年,文中涉及到的社会经济数据主要来自2006~2013年徐州、连云港、宿迁、济宁、枣庄、淮北、宿州和商丘8市的统计年鉴以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一般将服务业分为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分配性服务业和社会性服务业4类,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信息运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消费性服务业包括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分配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社会性服务业包括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28].

2.2 研究方法

2.2.1 空间基尼系数

空间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地区服务业集聚程度的重要标尺,其值越大代表该产业在地区的集聚程度越高.其计算公式为[29]

(1)

式中Gj为研究区j服务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Xij是i地区j服务行业产值Eij占整个研究区该服务行业产值的比重;Yi是i地区服务业总产值占整个研究区域服务业总产值的比重;n=8为地区个数.类似地,可计算整个研究区服务业的空间基尼系数.

2.2.2 地区专业化指数

地区专业化指数是用来衡量一个地区产业集聚状况的主要指标.其值越大,地区专业化水平越高,反之,地区专业化水平也越低.计算公式为[30]

(2)

其中Sij表示i地区j服务行业产值占该地区服务业总产值的比重;Sj表示整个研究区j服务行业产值占其服务业总产值的比重.

2.2.3 区位熵

区位熵用于判断某一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衡量某一地区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及其在高一层次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数值越大,表示专业化程度越高.计算公式为[31]

(3)

式中Qij为i地区j服务行业的区位熵.Qij>1,说明i地区j服务行业在研究区内是具有专业化优势的行业,且其值越大,说明i地区j服务行业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反之,则说明i地区j服务行业在研究区内不具有专业化优势.

3 结果分析

3.1 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发展空间差异

表1显示,2012年徐州市服务业产值占整个都市圈的30.84%,而其他7市合占69.16%,表明徐州都市圈服务业空间分布呈现以徐州为核心向外围降低的圈层格局.从演化趋势看,徐州服务业所占份额增长幅度最大,连云港、宿迁、枣庄3市增长幅度依次降低,而其余4市服务业所占份额均呈现下降趋势,尤以济宁下降幅度最大,说明徐州都市圈服务业空间分布有向徐州集聚的趋势.从行业维度看,2005与2012年徐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分配性服务业产值占整个都市圈的比重分别增加了7和7.17个百分点,连云港、宿迁2市则呈现小幅度增加,相反,研究期内济宁、枣庄、宿州、淮北、商丘5市的这两个行业产值占比呈现下降趋势;徐州、宿迁、济宁、淮北4市消费性服务业占比分别增长了3.05, 2.76, 2.07, 1.96个百分点,而连云港、枣庄、宿州、商丘4市分别下降了2.5, 2.4, 0.21, 4.72个百分点,表明消费性服务业呈现弱集中趋势;徐州、宿迁、济宁、宿州、淮北5市社会性服务业占比分别下降了6.94, 2.21, 1.16, 0.64和1.19个百分点,而连云港、枣庄、商丘3市则分别上升了2.33, 7.91, 1.92个百分点,表明社会性服务业有向连云港、枣庄和商丘3市集中化发展的趋势.

表1 各市服务业占徐州都市圈的比重(2005,2012)

由表2可知,2005~2012年徐州都市圈整个服务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均较低(G<0.05),2007年达到最低点(0.003),大致呈“V”字型变化,说明徐州都市圈服务业相对集中程度不高,集聚趋势还不够明显,且波动较大.分行业来看,不同服务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集中度高的服务行业(G>0.1)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这主要因为徐州经济实力较强,对资金和技术的吸附效应显著,导致该类服务行业快速集聚,产值占比由2005年的25.01%上升到2012年的39.83%;集中度居中的服务行业(0.01

从时间变化来看,不同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呈下降趋势,说明这些产业在空间中已经出现扩散;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金融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教育,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社会性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说明这些产业处于集聚阶段.综合来看,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呈现扩散趋势,集中度较低的行业则呈现集聚趋势.

表2 徐州都市圈服务业空间基尼系数(2005~2012)

3.2 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地区专业化特征

表3表明,徐州都市圈各城市服务业地区专业化程度均不高,地区专业化指数低于0.2,但各城市服务业地区专业化程度差异较大.2005年宿迁市服务业地区专业化指数最高,济宁的最低;2012年宿迁市服务业地区专业化指数最高,枣庄的最低. 2005~2012年济宁的地区专业化指数上升幅度最大,淮北的下降幅度最大,表明研究期内各城市服务业地区专业化程度变化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其中淮北的地区专业化发展波动性最大,变异系数达0.398,属于高变异区;枣庄、徐州、济宁、商丘4市的地区专业化指数变异系数分别为0.167, 0.135, 0.104和0.103,属于中等变异区;宿州、宿迁、连云港3市的地区专业化指数变异系数分别为0.089, 0.085和0.060,属于低变异区.

表3 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地区专业化指数

行业地方化系数

图1 徐州都市圈服务业行业地方化系数

是行业在城市间发生贸易的相对规模[29],可以从行业维度反映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分工.由图1可知,2005年徐州都市圈服务行业的地方化系数差异较小(变异系数为0.407),地方化程度高的行业包括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査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5个行业,地方化系数平均为0.205;地方化系数中等的行业包括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教育,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4个行业,地方化系数平均为0.147;地方化程度低的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批发和零售业5个行业,地方化系数平均为0.079.2012年徐州都市圈服务行业的地方化系数差异有所增大(变异系数为0.454),地方化程度高的行业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3个行业,地方化系数平均为0.291;地方化系数中等的行业有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査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7个行业,地方化系数平均为0.178;地方化程度低的行业有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个行业,地方化系数平均为0.091.2005~2012年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地方化程度呈现提升态势,地方化程度高的行业由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向社会性服务业演变.

3.3 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区域分工及演化

为进一步分析徐州都市圈服务业的地域分工变化特征,计算出2005年和2012年徐州都市圈8市服务行业的区位熵,并选出区位熵大于1.0的服务行业进行分析(表4,图2).

表4 徐州都市圈各市服务行业区位熵

徐州市作为徐州都市圈的核心城市,2005年具有专业化优势的服务行业有9个,2012年有10个,有8个行业在2012年持续保持了专业化优势,但其中的5个行业区位熵数值在下降.从具体专业化优势行业的变化看,8个保持优势的行业有3个属于生产性服务业,2个属于分配性服务业,2个属于社会性服务业,1个属于消费性服务业; 2005年的房地产业在2012年不再具有专业化优势,而在2005年不具有专业化优势的教育,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在2012年成为具有专业化优势行业.总之,徐州市服务业专业化程度虽然有所下降,但越来越专注于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代表的分配性服务业,以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

图2 2005和2012年徐州都市圈8市服务业区位熵>1.0的行业

外围地区各城市服务业专业化程度也有所变化,与2005年相比,2012年连云港具有专业化优势的行业减少1个,保留的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成为具有突出专业化优势的行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的优势不再,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成为该市新的具有专业化优势的行业;宿迁市具有专业化优势的行业减少1个,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文化、体育娱乐业的专业化优势继续保持,但区位熵数值下降,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的优势不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成为新的具有专业化优势的行业;济宁市具有专业化优势的行业减少1个,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优势继续保持,且除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区位熵下降外,其余保持优势的行业区位熵均有所增大,房地产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不再是优势行业,新增专业化优势行业为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枣庄市具有专业化优势的行业减少1个,房地产业的专业化优势持续保持,且区位熵持续增长,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的优势不再;宿州市具有专业化优势的行业减少1个,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6个行业的专业化优势继续保持,这些保持优势的行业除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区位熵下降外,其余行业区位熵均有所增加,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个行业优势不再,房地产业成为新增专业化优势行业;淮北市具有专业化优势的行业减少1个,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不再具有专业化优势,淮北成为唯一一个没有专业化优势行业的城市;商丘市具有专业化优势的行业增加1个,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2个行业继续保持优势且区位熵提高,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虽也继续保持优势,但区位熵呈现下降趋势,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优势不再,住宿和餐饮业成为新的优势行业.可见,徐州都市圈外围城市服务业专业化变化很大,连云港、宿州、枣庄3市专业化于生产性服务业,宿迁、商丘2市专业化于社会性服务业,济宁专业化于消费性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

4 结论

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地区专业化指数和区位熵等方法,深入分析了2005~2012年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区域分工格局及变化特征,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1) 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以徐州为核心向外围降低的圈层分布格局,且研究期内徐州的核心地位有增强趋势.从行业维度看,生产性服务业和分配性服务业向徐州集中趋势明显,消费性服务业向徐州都市圈中部地区呈现弱集中趋势,社会性服务业以徐州都市圈外围的连云港、枣庄、商丘3市发展较快.

2) 徐州都市圈服务业相对集中程度不高,但不同服务行业的集聚程度差异性明显,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的集聚程度呈下降趋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金融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教育,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社会性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

3) 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地区专业程度呈现以徐州为核心向外围逐次降低的“核心边缘型”分布格局,但专业化程度均不高,且有弱化趋势.同时,各城市服务业地区专业化程度差异较大,发展趋势呈现波动性.从行业维度看,徐州都市圈不同服务行业区域分工程度均呈现不断深化趋势,区域分工程度高的行业由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向社会性服务业演变.

4) 徐州都市圈服务业空间分布呈现区域分工特征,但不同类型服务业区域分工差异明显.作为徐州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徐州市越来越专注于发展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代表的分配性服务业,以及以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连云港、宿州、枣庄3市专业化于生产性服务业,宿迁、商丘2市专业化于社会性服务业,济宁专业化于消费性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

参考文献:

[1] 陈曦,吕斌.中小城市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4):105.

[2] 任英华,邱碧槐.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0,30(3):454.

[3] 王聪,曹有挥,陈国伟.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网络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3,33(7):74.

[4] 方远平,闰小培,毕斗斗,等.转型期广州市服务业区位演变及布局特征[J].经济地理,2009,29(3):370.

[5] 邵晖.北京市生产者服务业集聚特征[J].地理学报,2008,63(12):1289.

[6] 蒋莉.广东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及成因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3):106.

[7] 尹建华,王兆华.基于价值链的模块化制造网络及其运作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7):68.

[8] 赵群毅.北京生产者服务业空间变动的特征与模式——基于单位普查数据的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7,14(4):70.

[9] 申玉铭,吴康,任旺兵.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2009,28(6):1494.

[10] 周少华.长株潭3+5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性研究[J].经济地理,2012,32(8):102.

[11] 李娜.基于新国际国内背景下的产业分工机理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08,17(4):9.

[12] 曾春水,王开泳,蔺雪芹,等.环渤海经济区服务业差异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12,32(9):80.

[13] 申玉铭,邱灵,任旺兵,等.中国服务业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与空间分异特征[J].地理研究,2007,26(6):1255.

[14] 黄京鸿,葛永军,刁承泰.中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经济地理,2001,21(1):43.

[15] 钟韵,阎小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人文地理,2003,18(5):46.

[16] 张涑贤,苏秦,何汉东.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及对策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9,29(10):1696.

[17] 赵浩兴,李文秀.浙江省服务业空间布局及集聚化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5):793.

[18] 渠爱雪.基于SSA的江苏服务业行业竞争力分析[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3):52.

[19] 马风华.珠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差异与分工选择[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14.

[20] 刘重.京津冀经济区服务业发展的非均衡性与协调发展[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6,8(2):50.

[21] 张旺,申玉铭.京津冀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6):742.

[22] 甄峰,刘慧,郑俊.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研究:以南京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8,17(3):24.

[23] 方远平,阎小培.199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中心城市服务业特征与趋势比较研究[J].经济地理,2004,24(9):614.

[24] Coffey W J,Shearmur R G.Agglomeration and dispersion of high-order service employment in the Montreal Metropolitan Region,1981-1996[J].Urban Studies,2002,39(3):359.

[25] Shearmur R,Alvergne C.Intrametropolitan patterns of high-order business service location:a comparative study of seventeen sectors in Ile-de-France[J].Urban Studies,2002,39(7):1143.

[27] 卢明华,杨洁.北京都市区服务业地域分工及其变化[J].经济地理,2013,33(2):97.

[28] 方远平,毕斗斗.国内外服务业分类讨论[J].国际经贸探索,2008,24(1):72.

[29] 张旺,申玉铭.京津冀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6):742.

[30] 樊福卓.地区专业化的度量[J].经济研究,2007(7):71.

[31] 卢明华,杨洁.北京都市区服务业地域分工及其变化[J].经济地理,2013,33(2):97.

猜你喜欢
服务行业生产性分工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语言服务行业的本地化专业建设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汽车维修服务行业经营管理研究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
2016年《黄金》 传播信息 传递经验 促进创新 服务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