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远期并发症及疗效的对比分析

2014-09-13 05:54:42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鼻咽癌生存率显著性

胡 丹 熊 俊

鼻咽癌属于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南部地区发病率较高,30~50岁人群为高发群体。鼻咽解剖位置具有特殊性,且对放疗和化疗敏感度较高,因此临床上一般采取放疗或同步放化疗进行治疗[1]。但放疗过程中由于对病变部位周围组织产生不可避免的损伤,因此易引发多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影响预后。现对我院实施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远期并发症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16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符合鼻咽癌相关诊断标准,按照国内鼻咽癌2008分期重新分为Ⅰ~ⅣA期[2]。根据患者实际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常规放疗组(n=75)和调强放疗组(n=8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吸烟史、饮酒史、同步化疗以及辅助化疗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放疗和调强放疗,所有患者获得6年随访,随访方式包括门诊、电话和信件随访,治疗后1年内随访间隔3个月,2~3年随访间隔6个月,3年以后随访间隔12个月。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例,%)

1.3 远期并发症分级标准

参照RTOG/EORTC晚期损伤分级标准将口干分为0~Ⅳ级,参照LENT/SOMA晚期损伤分级标准将张口受限和放射性龋齿分为0~Ⅳ级[3]。听力下降、颈部纤维化和放射性脑病不分级。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应用 SPSS17.0 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记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远期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2。其中调强放疗组远期口干、颈部纤维化和放射性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远期张口受限、放射性龋齿和听力下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注:*为与常规放疗组比较,P<0.05。

2.2 远期生存情况

两组患者1~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放疗组患者4~7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放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远期生存率比较

注:*为与常规放疗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临床上一般采取单纯放疗或同步放化疗的方式治疗鼻咽癌,能够获得较好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而随着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放疗后远期并发症和疗效已经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4]。与常规放疗相比,调强放疗能够满足靶区高剂量照射的同时避开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避免了对周围组织和器官的不必要损害,能够实现在保持局部控制率的情况下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作为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放疗方式。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并发症较多,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口干、听力下降、放射性龋齿和张口受限。其中口干发生率最高,这是由于人体涎腺对放疗射线较为敏感,照射剂量达到36 Gy时分泌唾液量已降至最低。常规放疗照射面积较大,覆盖大部分涎腺,两侧腮腺照射剂量一般超过50 Gy[5];而调强放疗也不可避免的对腮腺深叶进行高剂量照射,因此患者多发生口干。临床研究表明,对于局部早期患者调强放疗引发口干发生率及患者口干严重程度上均低于常规放疗,且调强放疗患者多在治疗后1年唾液腺分泌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的25%以上[6]。本研究结果显示调强放疗组患者口干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且调强放疗组患者多为0~Ⅰ级,而常规放疗组多为Ⅰ~Ⅲ级,符合上述文献报道的。

放射治疗对机体听觉的损害包括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其中直接损害是由于放疗过程中射线对患者听觉器官的感觉神经结构造成损伤,引发听力下降[7];间接损害是由于放疗引起患者中耳和咽鼓管黏膜充血或肿胀,咽鼓管发生阻塞后引发传导性耳聋。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规放疗和调强放疗在听力下降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放射性龋齿主要是由于放疗过程中射线对口腔组织造成损害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规放疗组和调强放疗组放射性龋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调强放疗组发生率(28.24%)略低于常规放疗组(34.67%),可能是由于调强放疗照射范围小于常规放疗,对口腔组织损伤较小。

张口受限是由于面部靶区肌肉和关节受到照射后活动能力受到影响而引发。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规放疗组和调强放疗组患者张口受限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相似[8]。

颈部纤维化也是放疗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放疗后6个月,患者多表现为转颈困难,放疗后1年左右可见明显外形变化[9]。本研究中调强放疗组颈部纤维化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相似[10]。分析原因可能为调强放疗照射范围集中于淋巴结引流区,对局部肌肉软组织损伤较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调强放疗组患者4年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放疗组,表明其远期疗效较好。总体来看,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放疗,患者远期生存率高于常规放疗,远期疗效优于常规放疗。虽然调强放疗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由于常规放疗组,但其远期损伤也是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在保持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降低远期损伤的方法,以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效果。

[1] 孙久波,郝俊芳,杨新华,等.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2,19(19):1495-1498.

[2] Han L,Lin SJ,Pan JJ,et al.Prognostic factors of 305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J〕.Chin J Cancer,2010,29(2):145-150.

[3] Braga FP,Lemos Junior CA,Alves FA,et al.Acupuncture for the prevention of radiation-induced xerostomia in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J〕.Braz Oral Res,2011,25(2):180-185.

[4] 孙久波.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远期并发症及疗效的临床研究〔D〕.济南大学,2012.

[5] 钟海林,陈国谋,林丹平,等.69例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的不良反应比较〔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27(9):462-464.

[6] 何少忠,孙新臣,肖震宇,等.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毒副反应同期对比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11,26(5):517-519.

[7] 张振坤.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疗效及副反应对比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

[8] 杜 伟,杨继元,徐云华,等.江汉平原地区初治鼻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2):179-182.

[9] 陆亚梅,吴建亭,倪赛楠,等.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急性反应观察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0):46-48.

[10] 陈 希,马礼钦,胡彩容,等.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对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预后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12,27(1):41-44.

猜你喜欢
鼻咽癌生存率显著性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电子制作(2019年24期)2019-02-23 13:22:26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知识产权(2016年8期)2016-12-01 07:01:32
HER2 表达强度对三阴性乳腺癌无病生存率的影响
癌症进展(2016年12期)2016-03-20 13:16:14
鼻咽癌组织Raf-1的表达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探讨
癌症进展(2016年11期)2016-03-20 13: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