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成浩
喉癌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对其治疗方法中以手术为主,而患者术后的相关干预性研究也较多,其中患者术后的疼痛是影响患者康复效果和速度的重要指标,因此对其进行疼痛的控制是术后的重点方面。另外,机体应激及其他疼痛相关指标均是临床中有效反应患者疼痛程度的指标,对其进行控制不仅仅关系到患者的术后舒适度,且对于患者的整体机体康复也发挥着较大的影响作用[1]。本文我们就静脉自控镇痛对喉癌术后患者机体应激程度及疼痛相关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2例喉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术后干预组)31例和观察组(常规术后干预加静脉自控镇痛组)31例。对照组31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5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60.5±6.6)岁,其中声门型21例,其他10例;临床分期:Ⅰ期8例,Ⅱ期13例,Ⅲ期10例。观察组31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4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60.6±6.4)岁,其中声门型22例,其他9例;临床分期:Ⅰ期8例,Ⅱ期13例,Ⅲ期1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临床分期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术后常规干预,主要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创口及生命体征监测,并给予常规的术后抗感染及其他方面的治疗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静脉自控镇痛,主要将芬太尼及昂丹司琼加入静脉自控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芬太尼以20 μg/kg稀释至100 ml,背景流量设置为2.0 ml/h,单次给药剂量为2 ml,时间设定为15 min。然后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12及48 h血清应激激素、炎性应激指标及疼痛相关血清指标并比较。
1.2.2 检测方法 取两组术前及术后6、12及48 h的外周静脉血进行检测,将静脉血标本离心取上清液进行应激激素(DA、Cor及ACTH)、炎性应激指标(IL-6、TNF-α及PCT)及其他疼痛相关指标(P物质、NPY及PGE2)的检测,上述指标均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
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处理。
手术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血清DA、Cor及ACTH水平比较,P均>0.05,而术后6、12及48 h观察组均其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血清应激激素检测水平比较
*为分别与对照组相对应术后不同时间比较,P<0.05。
手术前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清IL-6、TNF-α及PCT比较,P均>0.05,而手术后6、12及48 h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应激指标检测水平比较
*为分别与对照组相对应的术后不同时间比较,P<0.05。
手术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血清P物质、NPY及PGE2水平比较,P均>0.05,而手术后6、12及48 h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相关血清指标比较
*为分别与对照组相对应的术后不同时间比较,P<0.05。
喉癌作为耳鼻喉科中所占比例较高的一类恶性肿瘤,临床对其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的同时,对于患者围术期各方面的相关研究也不断增多[2-3]。而随着临床及患者自身对生活质量重视程度的提高,患者术后镇痛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静脉自控镇痛是临床中较为常用的一类术后镇痛方式,其对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较受肯定,临床关于静脉自控镇痛对各类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的相关研究并不少见,但是对于其在喉癌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的研究相对不足,因此对其进行探讨的价值较高[4]。另外,患者的术后疼痛与机体的多方面指标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应激状态是受之影响较大的一个方面,而除应激激素外,炎性应激也是与之关系极为密切的一个方面,因此对于患者这些方面的监测价值较高。另外,临床研究认为P物质、NPY及PGE2均是与疼痛传导密切相关的指标,即其对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受有着较佳的反应价值[5-7],因此对其进行探讨的价值也较高。
本文我们就静脉自控镇痛对喉癌术后患者机体应激程度及疼痛相关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静脉自控镇痛对于患者术后的血清应激激素、炎性应激指标及疼痛相关血清指标均有较佳的控制效果,其较未应用静脉自控镇痛的患者表现出更低的表达水平,从而肯定了静脉自控镇痛对于本类患者的积极影响,也肯定了其在喉癌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而这些均与静脉自控镇痛有效抑制了P物质、NPY及PGE2等疼痛相关指标等有关,而患者疼痛有效控制的同时,其由疼痛导致的应激状态即得到有效控制[8-9],因此应用效果即综合凸显出来。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静脉自控镇痛对喉癌术后患者机体应激程度及疼痛相关指标的影响较大,因此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术后机体状态及舒适度。
[1] 胡洪华,李玲娇,朱光明,等.舒芬太尼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药师,2013,16(10):1553-1554.
[2] 洪玉丽,王思明.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喉癌病人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3):3826-3827.
[3] 付海滨,陈莲华,李绍清,等.氯诺昔康和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在喉癌病人术后自控镇痛中的效果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4):350-351.
[4] Bugedo G,Tobar E,Aguirre M,et al.The implementation of an analgesia-based sedation protocol reduced deep sedation and proved to be safe and feasible in patients 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J〕.Rev Bras Ter Intensiva,2013,25(3):188-196.
[5] 杨 敏,祝高春,刘曾旭.P物质及P物质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7):80-82,85.
[6] 王 丽,翟丽萍,葛丽平,等.地佐辛超前镇痛对趾部切口疼痛模型大鼠血液NO及P物质浓度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3,35(3):330-332.
[7] Sato T,Kikura M,Sato S.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stoperative fentanyl effect-site concentration during intravenous fentanylanalgesia after posterior lumbar spine fusion〔J〕.J Opioid Manag,2013,9(5):335-342.
[8] 马志佳,成国荣.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抑制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的效果评价〔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3,13(6):531-533.
[9] 王 仿,张 晗,肖 莉,等.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脊柱手术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应激反应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10):1392-1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