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宝维 夏玉光 唐维平 戴 良 吴宣树 刘智勇
(解放军第425医院,海南 三亚 572000)
正常人体颅内血供来自4条大动脉,即两颈内动脉构成的颈内动脉系和两椎动脉构成的椎-基底动脉系。脑部血液供应量约80%~90%来自颈内动脉系统,10%~20%来自椎-基底动脉系。当前,由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发展,可以在活体精确测量颅外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内膜表面光滑度及斑块情况〔1~7〕。通过对20~99岁年龄段成年人群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进行检测,可以了解和分析这些血管不同年龄阶段的解剖学结构特征,从而探讨衰老过程中相应动脉的演变情况,为临床抗衰老提供借鉴。
1.1一般资料 选择20~99岁成年人,无影响头面部血管的重大疾病,可自行行走,言语正常,清醒配合,对所做体检和检查知情同意。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共收集867例,男448例,女419例,年龄(53.75±16.80)岁,身高(163.68±6.85)cm,体质量(61.45±11.11)kg。为了更细致地分析年龄增长对血管解剖结构的影响,将资料按照年龄进行分组,分别分为20~29岁组(88例),30~39岁组(97例),40~44岁组(62例),45~49岁组(98例),50~54岁组(104例),55~59岁组(89例),60~64岁组(77例),65~69岁组(70例),70~74岁组(80例),75~79岁组(56例),80岁以上组(46例),共11组。
1.2方法 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GE公司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 MHz,分别测定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和椎动脉(VA)血管内径以及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光滑度和斑块情况。检查时,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头略后仰。首先采用灰阶显像方式,分别以横切面和纵切面观察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距颈总动脉窦上下1.0~1.5 cm纵切面分别显示并测量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收缩中期内径,对颈总动脉同时测量IMT、观察血管光滑度和斑块情况;于第4~5颈椎或第4~3颈椎椎体间显示并测量椎动脉收缩中期内径。如果发现颈内动脉、椎动脉中存在斑块,同时记录。研究对象同时对性别、身高、体质量、高血压、糖尿病、饮酒习惯、吸烟习惯进行登记,并建议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尿酸等指标进行检测。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t及χ2检验。
2.1各指标简单相关性分析 左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L-CCA-IMT)、右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R-CCA-IMT)、左侧颈总动脉内径(L-CCA-D)、右侧颈总动脉内径(R-CCA-D)、颈内动脉内径(L-ICA-D)、右侧颈内动脉内径(R-ICA-D)、左侧椎动脉内径(L-VA-D)、右侧椎动脉内径(R-VA-D)与年龄,均为正相关关系(P<0.05)。高血压病史与两侧CCA-D内径、两侧ICA-D、两侧VA-D、两侧CCA-IMT均相关。性别、身高、体质量、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史、血液TC、TG及尿酸指标与两侧CCA-D、两侧ICA-D、两侧VA-D、两侧CCA-IMT的相关系数大多数均低于年龄的相关系数,提示其影响相对低一些。见表1。
2.2各年龄组IMT 各年龄组两侧CCA-D、两侧ICA-D、两侧VA-D、两侧CCA-IMT数据结果见表2,提示随着年龄增长到一定程度,上述指标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2.3各年龄组斑块情况及CCA内膜光滑度比较 各年龄组两侧CCA、ICA、VA斑块和两侧CCA内中膜光滑度情况见表3。提示随着年龄增长,颈总动脉内中膜逐渐由光滑变得不光滑,并可能出现斑块;年龄越大,颈部动脉出现斑块的比例就越高。其中,由40~44岁组到45~49岁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变得不光滑的比例由33.9%升至61.2%;在CCA斑块形成方面,50~54岁组阳性率25.0%,55~59岁组阳性率43.8%,60~64岁组阳性率53.2%。
表1 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等因素与颈部动脉内径、颈总动脉IMT的Pearson相关系数
表2 各年龄组颈部动脉内径、颈总动脉IMT比较
表3 各年龄组颈部动脉斑块、CCA内中膜光滑度情况〔n(%)〕
有文献对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CCA-D及IMT、ICA-D和VA-D进行检测,获得了相应的正常参考数据,并对一般体测指标对这些数据的影响进行了分析〔1〕;部分文献〔1~6〕报道了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CCA-D及IMT、ICA-D和VA-D的检测结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随年龄增长,CCA-IMT逐渐增厚并且变得不光滑、甚至形成斑块,与国内外研究相符〔2~9〕;对CCA、ICA、VA的内径有影响的主要因素也是年龄,即随年龄增长,CCA、ICA、VA的内径逐渐变宽。其中,在45岁以后,超过一半的人群出现了CCA内中膜变得不光滑;在60岁以后,超过一半的人群出现了CCA斑块形成。这个结果体现了衰老造成颈部动脉血管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管壁弹性减弱和内径增大的趋势,提示了颈部动脉逐渐硬化的特征,可以认为这些变化是衰老在机体内在的结果和表现。
当前,由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发展,可以活体精确、无创、无损测量颅外血管内径和IMT,对相关的病情检测和评估提供了较好的工具和方法〔7~9〕。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CCA、ICA、VA超声解剖的变化特征进行检测和分析探讨,为颈部动脉硬化检测进行衰老评估人体衰老评估提供。
4 参考文献
1丁宝维,戴 良,夏玉光,等.健康成人颈动脉和椎动脉颅外段的超声特征解剖学分析〔J〕. 解剖学杂志,2012;35(5):645-8.
2张汝新,白小涓,杨 军,等. 健康人颈动脉超声结构和功能随增龄变化的研究〔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35(1):52-3.
3李俊山. 健康人颈动脉血管超声指标的横向研究与随访观察〔J〕. 河北医学,2011;17(4):502-4.
4苗小平,武彩娥,张 颖,等. 不同年龄组正常成人颈动脉超声检测〔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18(10):635-6.
5Allan PL, Mowbray PI, Lee AJ,et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The edinburgh artery study〔J〕. Stroke,1997; 28(2):348-53.
6Loizou CP, Pantziaris M, Pattichis MS,etal. Ultrasound image texture analysis of the intima and media layers of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age and gender〔J〕. Comput Med Imaging Graph, 2009; 33(4):317-24.
7Dahl A, Lund C, Russell D,etal. Atherosclerosis and cerebral infarction〔J〕. Tidsskr Nor Laegeforen, 2007; 127(7): 892-6.
8Rubinstein SM, Peerdeman SM, van Tulder MW,et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risk factors for 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J〕. Stroke,2005; 36(7):1575-80.
9Polat K, Kara S, Latifoglu F,etal. Pattern detection of atherosclerosis from carotid artery Doppler signals using Fuzzy Weighted Pre-Processing and 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J〕. Ann Biomed Eng, 2007; 35(5):7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