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义齿修复后基牙牙龈炎继发龋的临床观察

2014-09-12 04:31徐频频林燕麻广丽周国锋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18期
关键词:牙龈炎菌斑

徐频频++林燕++麻广丽+周国锋

[摘要] 目的 观察固定义齿修复后基牙牙龈炎与继发龋的临床表现,对比两种疾病的牙周指标。 方法 选取本院口腔科接受固定义齿修复的患者共50例:25例患者接受治疗后发生基牙牙龈炎,设定为A组;25例患者接受治疗后发生继发龋,设定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社区牙周治疗需要指数、探诊深度以及菌斑细菌分布。结果 A组与B组患者的菌斑指数、社区牙周治疗需要指数、探诊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的菌斑细菌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定义齿修复后基牙牙龈炎与继发龋的发生率较高,基牙牙龈炎与继发龋患者的牙周指标无显著差异,因此医生应注重患者固定义齿修复后的健康宣教,以降低牙周疾病的发生率。

[关键词] 固定义齿修复;牙龈炎;继发龋;菌斑

[中图分类号] R78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8-0160-03

Clinical research on abutment gingivitis and secondary caries after partial centure fixing

XU Pinpin1 LIN Yan1 MA guangli1ZHOU Guofeng2

1.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Lishui City People's Hospital, Zhejiang Province,Lishui323000,China;2.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Zhejiang Hospital, Hangzhou31003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abutment gingivitis and secondary caries after partial denture fixing,and to have a comparison of periodontal index between abutment gingivitis and secondary caries. Methods Fifty patients who received partial denture fixing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Twenty-five patients had abutment gingivitis,and twenty-five patients had secondary caries. The PLI,CPITN,PD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bacterial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LI,CPITN,PD of both groups had no difference,but the classification of bacterial in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abutment gingivitis and secondary caries after partial denture fixing is massive. Although the periodontal index between patients who had abutment gingivitis or secondary caries after partial denture fixing have no difference. Doctors should strengthen the health education after treatment to reduce the rate of periodontal disease.

[Key words] Partial denture fixing;Gingivitis;Secondary caries;Bacterial plaque

固定义齿修复在口腔科普及度较高,与活动义齿相比,具有稳定性高、舒适度高、咀嚼功能不受影响等优点,而金属烤瓷冠以其逼真性、耐磨性、耐酸碱性以及美观性,成为患者与医生一致推崇的义齿类型[1]。在进行固定义齿修复过程中,对义齿的抛光不足,导致义齿边缘不平滑,则可能引起患者牙龈发炎[2]。义齿长时间刺激牙龈,使牙龈间隙逐渐增大,菌斑附着加重,从而进一步诱发继发龋[3]。基牙牙龈炎与继发龋均是导致固定义齿修复失败的重要原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上关于固定义齿修复后基牙牙龈炎与继发龋的牙周指标、细菌学特点、预防措施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就上述两种牙周疾病的临床指标与防治方法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接收固定义齿修复的患者共50例,男28例,女22例。接收固定义齿修复56颗,其中发生基牙牙龈炎25颗(25例),继发龋25颗(25例)。所有患者在本文研究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与批准。根据患者固定义齿修复后的并发症将其分为两组,A组25例为基牙牙龈炎患者,B组25例为继发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等基本资料,A组患者男14例(56.0%),女11例(44.0%),B组患者男14例(56.0%),女11例(44.0%),两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P>0.05)。A组患者平均年龄(48.0±14.0)岁,B组患者平均年龄(49.0±12.0)岁,两组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12,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根据孟焕新《牙周病学》中牙周疾病的诊断标准[4]制定纳入标准:①患者牙龈明显水肿,颜色鲜红或暗红,刺激后易出血;②无系统性疾病、全身性感染、过敏性体质;③无精神障碍,主动配合研究。根据赵雷对继发龋的诊断标准[5]制定纳入标准:①发生在牙釉质、牙骨质表面或牙体与修复体交界面;②无系统性疾病、全身性感染、过敏性体质;③无精神障碍,主动配合研究。两组患者的排除标准:①存在恶性肿瘤;②已接受基牙牙龈炎或继发龋对症治疗;③原发性牙龈炎或原发性龋齿。

1.3 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接受固定义齿修复的方法,具体如下:选择适宜的基牙后,进行首次常规备牙,使用模型观测器对初模型的就位道进行观察,并进行二次备牙以获得终模型。根据牙根暴露情况选择牙冠边缘的终止部位,牙根暴露≥2mm,牙冠边缘终止部位为龈上,牙根暴露≤2mm,牙冠边缘终止部位为龈下。前牙牙冠边缘需终止于龈下,以保证美观性,后牙牙冠边缘终止于龈上。根据患者的牙体X线片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发生早接触的牙体进行调磨,对牙周发生脓肿的患者行切开引流+抗生素治疗,对根尖存在阴影的患牙行根管治疗。所有患者均行龈下刮治术与龈上洁治术,前牙使用烤瓷冠,后牙使用铸造冠,对患牙进行修复与固定。术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正确刷牙、清洁口腔、进食。

endprint

1.4 研究方法

对比基牙牙龈炎患者与继发龋患者的菌斑情况,菌斑指数检查方法参照曹采芳所著《牙周病学》中记载的方法[6]:使用医用探针轻划牙面,对菌斑的厚度与量进行记录并计分。可选择全口牙进行检查,也可选择部分牙进行检查。每颗牙应检查四个牙面,包括近中颊面、远中颊面、舌面、正中颊面。使用医用探针探查与检测基牙牙龈炎患者与继发龋患者的牙周治疗需要指数(CPTIN)、探诊深度(PD)。对两组患者的菌斑细菌分布进行研究,采用刚果红负性染色涂片检查法。将被检测基牙牙面的菌斑与软垢去除,使用洁治器深入龈袋中,紧贴牙面刮取龈下菌斑。将菌斑样本置于2%刚果红液干净载玻片上,自然干燥后使用浓盐酸熏涂1min,当涂片呈现蓝色时冷却30s。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的菌细胞,并计数视野内200个菌细胞,记录并计算细菌百分比[7]。

1.5 评价指标

1.5.1 菌斑指数(PLI)参照李德懿关于牙周病微生物学的研究[8],采用Silness与Loe(1964)提出的评分法评价菌斑指数。0分:未查见菌斑;1分:牙床可见点状散在菌斑;2分:牙床可见点状菌斑,直径≤1 mm;3分:菌斑覆盖牙面≤1/3;4分:菌斑覆盖牙面1/3~2/3;5分:菌斑覆盖牙面≥2/3。

1.5.2 社区牙周治疗需要指数(CPITN) 采用WHO推荐的评价方法评估患者的社区牙周治疗需要指数[9]。0分:无牙龈出血、牙结石、牙周袋;1分:仅存在牙龈出血;2分:无牙周袋,存在牙结石与牙龈出血;3分:牙周袋深度为3.5~5.5 mm,存在牙结石与牙龈出血;4分:牙周袋深度≥5.5 mm,牙龈出血明显。

1.5.3 探诊深度(PD)参照美国牙周病学会2000年制订的探诊深度评价方法,健康牙龈银钩探诊深度不超过3mm,若超过3mm,且探诊过程中易出血,则认为存在炎症。

1.5.4 菌斑细菌分类标准参照Zoellner的研究[10],采用Listgarten的分类标准,附着性菌斑:球菌(C)、直杆菌(R)、丝状菌(F)、螺旋体(S);非附着性菌斑:梭状菌(Fu)、弯曲菌(Ca)。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牙周指数比较

A组患者年龄30~72岁,平均(48.0±14.0)岁,B组患者年龄32~70岁,平均(49.0±12.0)岁。对比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PLI)、社区牙周治疗需要指数(CPITN)、探诊深度(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牙周指数比 较(x±s)

2.2 两组细菌分布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的继发龋细菌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细菌分布比较(x±s)

3 讨论

3.1 固定义齿修复后常见并发症

过去对牙齿缺失主要采取可摘式局部义齿修复法,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牙体、牙髓、牙周疾病治疗技术的完善,口腔修复材料逐步发展,固定义齿修复在口腔科的应用逐渐广泛。固定义齿修复尽管具备美观性、实用性、逼真性,但修复过程中医生操作不当或材料选择失误,均会导致固定义齿磨合不佳,从而引发多种并发症。基牙疼痛是固定义齿修复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导致疼痛的原因主要为牙髓炎与继发龋;基牙牙龈炎与牙周炎也是固定义齿修复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与固定义齿刺激牙龈、菌斑过度生长、患者口腔卫生不良有密切联系[11]。

3.2 基牙牙龈炎与继发龋各项指标对比

对比本文25例基牙牙龈炎患者与25例继发龋患者的菌斑指数、社区牙周治疗需要指数、探诊深度,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认为上述指标提示造成基牙牙龈炎的因素均可能引发继发龋。根据牟雁东等[12]的研究证实,固定义齿修复后发生继发龋的患者,并发牙周疾病如牙龈炎、牙周炎等的概率为86.0%,由此可见固定义齿修复后,基牙牙龈炎与继发龋的发病机制与诱因具有相似性。对比两组患者的菌斑细菌分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建议在预防固定义齿修复后各类口腔并发症时,应注重口腔清洁,降低菌斑生成,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3.3 固定义齿修复注意事项

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生物学宽度对保证牙周组织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根据相关研究证实,生物学宽度至少为2 mm,才能有效预防菌斑附着,改善口腔健康[12]。不光滑的修复体边缘会刺激牙龈导致水肿与炎症,并有利于菌斑附着。本研究建议在对患者进行固定义齿修复时,应注意修复体边缘尽量平滑,避免对结合上皮造成损害,并预防牙周袋的形成。大量文献报道烤瓷冠修复体的适应性较差,其粘固剂发生溶解后会直接导致继发龋。本文建议固定义齿修复前,进行牙体预备时应遵循以下几点基本要求:①牙体边缘光滑,无悬突与台阶形成;②牙体经过高度抛光,与待修复部位高度吻合;③医生动作轻柔,严禁伤害结合上皮。除上述注意事项外,医生在完成固定义齿修复后,应给予患者口腔健康宣教,使患者注重口腔卫生。由专人对患者进行口腔清洁指导,并鼓励患者定期复诊,从根本上降低固定义齿修复后基牙牙龈炎与继发龋的发病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潘劲松,王新君. 固定义齿修复后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2):35-36.

[2]何瑶,张绮,白丁. 正畸治疗过程中个人口腔保健措施对牙龈炎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1,4:492-495.

[3]李文晋,李瑛,牛金亮,等. 固定义齿基牙牙龈炎继发龋菌斑因素的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0:1136-1138.

[4]孟焕新. 牙周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28.

[5]赵雷. 继发龋的诊断[J].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7, 5(1):551-552.

[6]曹采方. 牙周病学[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1-98.

[7]Mjor IA,Toffenetti F. Secondary caries:A literature review with case reports[J]. Quintessence Int,2000,31(3):165-179.

[8]李德懿. 牙周病微生物学(修订版)[M].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9:198-199.

[9]杨刚岭,郭杨,张建钢,等. 龈沟液中具核梭杆菌与正畸患者牙龈炎性反应关系分析[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2,14(3):613-616.

[10]Zoellner A,Heuermann M,Weber HP,et al. Secondary caries in crowned teeth:Correlation of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findings[J]. J Prosthet Dent,2002,88(3):314-319.

[11]秦伟. 固定义齿修复后并发牙体症状的处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11):90.

[12]牟雁东,樊瑜波,杨小民. 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基牙牙周状况的临床研究[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26(4):371-373.

(收稿日期:2013-11-18)

endprint

1.4 研究方法

对比基牙牙龈炎患者与继发龋患者的菌斑情况,菌斑指数检查方法参照曹采芳所著《牙周病学》中记载的方法[6]:使用医用探针轻划牙面,对菌斑的厚度与量进行记录并计分。可选择全口牙进行检查,也可选择部分牙进行检查。每颗牙应检查四个牙面,包括近中颊面、远中颊面、舌面、正中颊面。使用医用探针探查与检测基牙牙龈炎患者与继发龋患者的牙周治疗需要指数(CPTIN)、探诊深度(PD)。对两组患者的菌斑细菌分布进行研究,采用刚果红负性染色涂片检查法。将被检测基牙牙面的菌斑与软垢去除,使用洁治器深入龈袋中,紧贴牙面刮取龈下菌斑。将菌斑样本置于2%刚果红液干净载玻片上,自然干燥后使用浓盐酸熏涂1min,当涂片呈现蓝色时冷却30s。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的菌细胞,并计数视野内200个菌细胞,记录并计算细菌百分比[7]。

1.5 评价指标

1.5.1 菌斑指数(PLI)参照李德懿关于牙周病微生物学的研究[8],采用Silness与Loe(1964)提出的评分法评价菌斑指数。0分:未查见菌斑;1分:牙床可见点状散在菌斑;2分:牙床可见点状菌斑,直径≤1 mm;3分:菌斑覆盖牙面≤1/3;4分:菌斑覆盖牙面1/3~2/3;5分:菌斑覆盖牙面≥2/3。

1.5.2 社区牙周治疗需要指数(CPITN) 采用WHO推荐的评价方法评估患者的社区牙周治疗需要指数[9]。0分:无牙龈出血、牙结石、牙周袋;1分:仅存在牙龈出血;2分:无牙周袋,存在牙结石与牙龈出血;3分:牙周袋深度为3.5~5.5 mm,存在牙结石与牙龈出血;4分:牙周袋深度≥5.5 mm,牙龈出血明显。

1.5.3 探诊深度(PD)参照美国牙周病学会2000年制订的探诊深度评价方法,健康牙龈银钩探诊深度不超过3mm,若超过3mm,且探诊过程中易出血,则认为存在炎症。

1.5.4 菌斑细菌分类标准参照Zoellner的研究[10],采用Listgarten的分类标准,附着性菌斑:球菌(C)、直杆菌(R)、丝状菌(F)、螺旋体(S);非附着性菌斑:梭状菌(Fu)、弯曲菌(Ca)。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牙周指数比较

A组患者年龄30~72岁,平均(48.0±14.0)岁,B组患者年龄32~70岁,平均(49.0±12.0)岁。对比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PLI)、社区牙周治疗需要指数(CPITN)、探诊深度(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牙周指数比 较(x±s)

2.2 两组细菌分布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的继发龋细菌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细菌分布比较(x±s)

3 讨论

3.1 固定义齿修复后常见并发症

过去对牙齿缺失主要采取可摘式局部义齿修复法,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牙体、牙髓、牙周疾病治疗技术的完善,口腔修复材料逐步发展,固定义齿修复在口腔科的应用逐渐广泛。固定义齿修复尽管具备美观性、实用性、逼真性,但修复过程中医生操作不当或材料选择失误,均会导致固定义齿磨合不佳,从而引发多种并发症。基牙疼痛是固定义齿修复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导致疼痛的原因主要为牙髓炎与继发龋;基牙牙龈炎与牙周炎也是固定义齿修复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与固定义齿刺激牙龈、菌斑过度生长、患者口腔卫生不良有密切联系[11]。

3.2 基牙牙龈炎与继发龋各项指标对比

对比本文25例基牙牙龈炎患者与25例继发龋患者的菌斑指数、社区牙周治疗需要指数、探诊深度,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认为上述指标提示造成基牙牙龈炎的因素均可能引发继发龋。根据牟雁东等[12]的研究证实,固定义齿修复后发生继发龋的患者,并发牙周疾病如牙龈炎、牙周炎等的概率为86.0%,由此可见固定义齿修复后,基牙牙龈炎与继发龋的发病机制与诱因具有相似性。对比两组患者的菌斑细菌分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建议在预防固定义齿修复后各类口腔并发症时,应注重口腔清洁,降低菌斑生成,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3.3 固定义齿修复注意事项

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生物学宽度对保证牙周组织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根据相关研究证实,生物学宽度至少为2 mm,才能有效预防菌斑附着,改善口腔健康[12]。不光滑的修复体边缘会刺激牙龈导致水肿与炎症,并有利于菌斑附着。本研究建议在对患者进行固定义齿修复时,应注意修复体边缘尽量平滑,避免对结合上皮造成损害,并预防牙周袋的形成。大量文献报道烤瓷冠修复体的适应性较差,其粘固剂发生溶解后会直接导致继发龋。本文建议固定义齿修复前,进行牙体预备时应遵循以下几点基本要求:①牙体边缘光滑,无悬突与台阶形成;②牙体经过高度抛光,与待修复部位高度吻合;③医生动作轻柔,严禁伤害结合上皮。除上述注意事项外,医生在完成固定义齿修复后,应给予患者口腔健康宣教,使患者注重口腔卫生。由专人对患者进行口腔清洁指导,并鼓励患者定期复诊,从根本上降低固定义齿修复后基牙牙龈炎与继发龋的发病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潘劲松,王新君. 固定义齿修复后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2):35-36.

[2]何瑶,张绮,白丁. 正畸治疗过程中个人口腔保健措施对牙龈炎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1,4:492-495.

[3]李文晋,李瑛,牛金亮,等. 固定义齿基牙牙龈炎继发龋菌斑因素的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0:1136-1138.

[4]孟焕新. 牙周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28.

[5]赵雷. 继发龋的诊断[J].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7, 5(1):551-552.

[6]曹采方. 牙周病学[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1-98.

[7]Mjor IA,Toffenetti F. Secondary caries:A literature review with case reports[J]. Quintessence Int,2000,31(3):165-179.

[8]李德懿. 牙周病微生物学(修订版)[M].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9:198-199.

[9]杨刚岭,郭杨,张建钢,等. 龈沟液中具核梭杆菌与正畸患者牙龈炎性反应关系分析[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2,14(3):613-616.

[10]Zoellner A,Heuermann M,Weber HP,et al. Secondary caries in crowned teeth:Correlation of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findings[J]. J Prosthet Dent,2002,88(3):314-319.

[11]秦伟. 固定义齿修复后并发牙体症状的处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11):90.

[12]牟雁东,樊瑜波,杨小民. 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基牙牙周状况的临床研究[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26(4):371-373.

(收稿日期:2013-11-18)

endprint

1.4 研究方法

对比基牙牙龈炎患者与继发龋患者的菌斑情况,菌斑指数检查方法参照曹采芳所著《牙周病学》中记载的方法[6]:使用医用探针轻划牙面,对菌斑的厚度与量进行记录并计分。可选择全口牙进行检查,也可选择部分牙进行检查。每颗牙应检查四个牙面,包括近中颊面、远中颊面、舌面、正中颊面。使用医用探针探查与检测基牙牙龈炎患者与继发龋患者的牙周治疗需要指数(CPTIN)、探诊深度(PD)。对两组患者的菌斑细菌分布进行研究,采用刚果红负性染色涂片检查法。将被检测基牙牙面的菌斑与软垢去除,使用洁治器深入龈袋中,紧贴牙面刮取龈下菌斑。将菌斑样本置于2%刚果红液干净载玻片上,自然干燥后使用浓盐酸熏涂1min,当涂片呈现蓝色时冷却30s。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的菌细胞,并计数视野内200个菌细胞,记录并计算细菌百分比[7]。

1.5 评价指标

1.5.1 菌斑指数(PLI)参照李德懿关于牙周病微生物学的研究[8],采用Silness与Loe(1964)提出的评分法评价菌斑指数。0分:未查见菌斑;1分:牙床可见点状散在菌斑;2分:牙床可见点状菌斑,直径≤1 mm;3分:菌斑覆盖牙面≤1/3;4分:菌斑覆盖牙面1/3~2/3;5分:菌斑覆盖牙面≥2/3。

1.5.2 社区牙周治疗需要指数(CPITN) 采用WHO推荐的评价方法评估患者的社区牙周治疗需要指数[9]。0分:无牙龈出血、牙结石、牙周袋;1分:仅存在牙龈出血;2分:无牙周袋,存在牙结石与牙龈出血;3分:牙周袋深度为3.5~5.5 mm,存在牙结石与牙龈出血;4分:牙周袋深度≥5.5 mm,牙龈出血明显。

1.5.3 探诊深度(PD)参照美国牙周病学会2000年制订的探诊深度评价方法,健康牙龈银钩探诊深度不超过3mm,若超过3mm,且探诊过程中易出血,则认为存在炎症。

1.5.4 菌斑细菌分类标准参照Zoellner的研究[10],采用Listgarten的分类标准,附着性菌斑:球菌(C)、直杆菌(R)、丝状菌(F)、螺旋体(S);非附着性菌斑:梭状菌(Fu)、弯曲菌(Ca)。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牙周指数比较

A组患者年龄30~72岁,平均(48.0±14.0)岁,B组患者年龄32~70岁,平均(49.0±12.0)岁。对比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PLI)、社区牙周治疗需要指数(CPITN)、探诊深度(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牙周指数比 较(x±s)

2.2 两组细菌分布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的继发龋细菌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细菌分布比较(x±s)

3 讨论

3.1 固定义齿修复后常见并发症

过去对牙齿缺失主要采取可摘式局部义齿修复法,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牙体、牙髓、牙周疾病治疗技术的完善,口腔修复材料逐步发展,固定义齿修复在口腔科的应用逐渐广泛。固定义齿修复尽管具备美观性、实用性、逼真性,但修复过程中医生操作不当或材料选择失误,均会导致固定义齿磨合不佳,从而引发多种并发症。基牙疼痛是固定义齿修复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导致疼痛的原因主要为牙髓炎与继发龋;基牙牙龈炎与牙周炎也是固定义齿修复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与固定义齿刺激牙龈、菌斑过度生长、患者口腔卫生不良有密切联系[11]。

3.2 基牙牙龈炎与继发龋各项指标对比

对比本文25例基牙牙龈炎患者与25例继发龋患者的菌斑指数、社区牙周治疗需要指数、探诊深度,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认为上述指标提示造成基牙牙龈炎的因素均可能引发继发龋。根据牟雁东等[12]的研究证实,固定义齿修复后发生继发龋的患者,并发牙周疾病如牙龈炎、牙周炎等的概率为86.0%,由此可见固定义齿修复后,基牙牙龈炎与继发龋的发病机制与诱因具有相似性。对比两组患者的菌斑细菌分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建议在预防固定义齿修复后各类口腔并发症时,应注重口腔清洁,降低菌斑生成,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3.3 固定义齿修复注意事项

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生物学宽度对保证牙周组织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根据相关研究证实,生物学宽度至少为2 mm,才能有效预防菌斑附着,改善口腔健康[12]。不光滑的修复体边缘会刺激牙龈导致水肿与炎症,并有利于菌斑附着。本研究建议在对患者进行固定义齿修复时,应注意修复体边缘尽量平滑,避免对结合上皮造成损害,并预防牙周袋的形成。大量文献报道烤瓷冠修复体的适应性较差,其粘固剂发生溶解后会直接导致继发龋。本文建议固定义齿修复前,进行牙体预备时应遵循以下几点基本要求:①牙体边缘光滑,无悬突与台阶形成;②牙体经过高度抛光,与待修复部位高度吻合;③医生动作轻柔,严禁伤害结合上皮。除上述注意事项外,医生在完成固定义齿修复后,应给予患者口腔健康宣教,使患者注重口腔卫生。由专人对患者进行口腔清洁指导,并鼓励患者定期复诊,从根本上降低固定义齿修复后基牙牙龈炎与继发龋的发病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潘劲松,王新君. 固定义齿修复后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2):35-36.

[2]何瑶,张绮,白丁. 正畸治疗过程中个人口腔保健措施对牙龈炎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1,4:492-495.

[3]李文晋,李瑛,牛金亮,等. 固定义齿基牙牙龈炎继发龋菌斑因素的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0:1136-1138.

[4]孟焕新. 牙周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28.

[5]赵雷. 继发龋的诊断[J].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7, 5(1):551-552.

[6]曹采方. 牙周病学[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1-98.

[7]Mjor IA,Toffenetti F. Secondary caries:A literature review with case reports[J]. Quintessence Int,2000,31(3):165-179.

[8]李德懿. 牙周病微生物学(修订版)[M].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9:198-199.

[9]杨刚岭,郭杨,张建钢,等. 龈沟液中具核梭杆菌与正畸患者牙龈炎性反应关系分析[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2,14(3):613-616.

[10]Zoellner A,Heuermann M,Weber HP,et al. Secondary caries in crowned teeth:Correlation of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findings[J]. J Prosthet Dent,2002,88(3):314-319.

[11]秦伟. 固定义齿修复后并发牙体症状的处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11):90.

[12]牟雁东,樊瑜波,杨小民. 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基牙牙周状况的临床研究[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26(4):371-373.

(收稿日期:2013-11-18)

endprint

猜你喜欢
牙龈炎菌斑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正畸慢性牙龈炎的临床疗效
探讨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正畸患儿慢性牙龈炎的临床效果
牙龈炎 不起眼的“杀手”
一种新型含稳定亚锡-氟化钠牙膏的菌斑渗透率和脂多糖中和效率的临床评价
龈下菌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正畸患儿慢性牙龈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牙周洁治结合菌斑显示剂监控对正畸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复方牙痛酊治疗牙龈炎、冠周炎34例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