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规范养成

2014-09-12 15:41王炜煜
广东教育·综合 2014年7期
关键词:学校孩子课程

王炜煜

2013年11月底,我们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初中理科名师培养对象一行19人飞抵美国纽约,分别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理论研修,在波士顿中小学跟岗实践,在华盛顿中小学教育参观拜访。20多天的考察,使我们对美国“以人为本,规范养成”的基础教育理念有了更多的感受和更全面、深入的认识,也带回了一些思考。

一、理论研修,初步了解美国基础教育的理念

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纽约市的私立大学,系常春藤盟校之一,杜威著名的“学习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的近代教育影响深远。12月2-6日,我们在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中国教育研究中心进行集中理论研修。其中,哥伦比亚大学Robert Monson教授在《提高学术表现的全球趋势:重视批判性思维与创新地解决问题》讲座中,借用了温家宝总理的话语:“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保护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引用了孔子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强调当前教育对创造力的需要是国家保持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需要从“独立教学”到“合作教学”的方式转变。他重点指出“学生要学什么?学生要怎么学?我们如何得知学生正在以最佳的方式进行学习?我们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全面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保护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等问题,这正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最后,作为教育先行者和具有卓越远见的知名教授,他提出:“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更多地尊重学生,以生为本,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要更多地强调批判性思维,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批判性的思考技巧进行学习,更好地突破从死记硬背向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转变。”

纽约市史岱文森高中华人女校长张洁在《如何管理纽约的特级高中》讲座中,重点介绍了其个人在美的奋斗历程、史岱文森高中学校变化史,并结合美国当前高中的办学情况,阐述了她在史岱文森高中的运作管理。这所学校成立于1904年,是一所以科学及数学见长的公立高中,有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及各领域的知名人士曾在此校就读,学校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2012年,学校因71名学生卷入会考作弊的丑闻,担任其校长13年的泰特尔宣布辞职。适逢秋季开学前的关键时刻,张洁校长被教育局临危受命,担任该校校长。刚接手时,张洁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做行政工作仍然不能脱离教育前线,还是要亲自给孩子们上课。”“只有在前线打仗,才不会和战场前沿脱节,才能了解应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教学理念,这与行政工作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学校在张洁校长的主持下,重新进行改组,并从课程设置入手进行全面改革。学校设有8名教学副校长对学科课程的开设内容、实施质量等进行监控,让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自行选择教材、教学顺序、研究主题等。经过努力,史岱文森高中重新焕发青春靓丽的光彩。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培养数学、科学和技术天才的首选学校,每一个学生都有着非同寻常的独立精神和创新能力。每年约近3万名学生报名参加该校的招生考试,其中只有大约800名学生被录取,录取率仅有3%。

在美国,学校的对外品牌介绍中,重点不是学校的教学模式,也不是有多少个学生考上耶鲁和哈佛,而是丰富的课程以及学生社团。史岱文森高中的课程特色让我们无比惊叹。高中理科包括英语、数学、科学(生物、化学、物理)、外语、艺术、音乐、健康、工程制图、计算机等课程。还有多达55门大学先修课程供学生选修,以便他们提早获得大学学分。同时提供优秀的人文课程,包括经典文学、莎士比亚文学、科幻小说、哲学、存在主义、华尔街等30多种。

二、跟岗访学,近距离体验美国基础教育的实质

1.实地跟岗,近距离接触美国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

(1)常态的知识自主生成。在西德威尔友谊中学,我们观摩了数学、科学等课堂教学。在一节“二次函数”复习课中,老师出示了一个常见的二次函数代数式y=x2+4x+3,让学生围绕这一个表达式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学生提出了诸如“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与x轴的两交点构成等边三角形的点?如果有,其坐标是什么?构成等腰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等腰直角三角形呢?”“如果把二次函数y=x2+4x+3的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都改为它们的相反数,一次项系数不变的二次函数为Tom(汤姆)立定跳远的轨迹,其中y>0表示高度,x表示位置,单位为m.求Tom立定跳远的成绩是多少?”等20多个问题,并给予讨论作答。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涵盖面很广,涉及了函数表达式、函数的单调性、函数图像的平移、函数图像的交点、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函数的实际意义。既有一般的问题,又有难度比较大的问题;既有应用性问题,又有综合性问题,有些问题还很有创意。整个过程,学习氛围非常活跃,不少学生对一些同学的精彩发言发出赞叹之声。在这样的环境中,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同时,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领也水到渠成。这种常态的教学模式,教师是主导发起者和保障者,学生是主动参与者与受益者。

(2)系统的技能实践习得。在华盛顿东区小学跟岗时,校长介绍了该校阅读、写作、数学的教学四个环节:我做、我们做、你们一起做、你单独做。从教师示范,到师生一起练习,再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独立完成项目,最后是学生完全独立完成。这些做法都是训练学生技能的操作方式,有步骤,有内容,有每个步骤目的等,有其自身的整体体系,而教师是整个活动体系中的示范者或辅助者。

(3)深入的个体体验积累。在史岱文森高中,数学课讲台上学生的观点陈述和在座位上学生的认真倾听,会使学生感受到同学间的相互尊重,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学生在讲台上阐述观点,使自己参与了知识的生成,感受到参与的效能感,体验到参与的民主效应。同学间讨论中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让学生感受到相互关注,体验到同学间的关爱。同学间的课堂辩论,把不同观点看作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理解,会让学生感受到观点表达的顺畅,体验到自由的氛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知识信息的强者,不做活动的评判者,只是一位分享、倡导者,让学生体验到社会的倡导。

由此可见,美国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更强调以生为本、良好习惯品行的养成,更强调学生实践、关注个体的亲历体验、知识与价值生成并重、重视教育的社会化效果。

2.实地访学,近距离接触美国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

(1)卓越共识,孩子发展的保障元素

美国孩子16-18岁之前必须在学校就读。学生可以进入公立学校、私立学校或家庭学校就读。在美国,对人的培养和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意志,“孩子是国家的”已经成为一种卓越共识。国家实行全纳教育,联邦政府出台了专门的教育法案。为了落实法案的要求,美国的地方政府一般对学校实施三级评估,第一次评估如果不达标,会被强制要求整改。整改后第二年再接受评估,再不达标,学校将被兼并,校长和教师将全部解聘。

(2)因材施教,孩子发展的生态元素

中小学一般班额在15人左右。学校可以自行编辑、选择教材,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对于学优生,学校有个性化的课程可供选择。对于特殊学生,学校有专业人士,有专门的经费保障他们接受特别的指导。社区里还有各种义工随时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特殊学生和正常学生同班学习和生活,残障儿童与正常儿童友爱相处,不同族裔肤色的儿童和谐相处,健康成长。教师尊重关爱学生,和蔼可亲,校长、教师、家长关系融洽。教育务实、不假大、不虚荣,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不落下一个孩子”。这样的制度安排,教育生态完整,较好地落实了因材施教。

(3)严格规范,孩子发展的生命元素

美国的学校班规、校训、公约一应俱全,其详细程度超乎一般人的想象。学校对学生违纪行为根据不同情节的惩戒明确分为批评、训诫、检讨、留校、禁闭、休学、轻辞,等等。这些规则在学生入学之初,由学校与监护人用书面合约的形式签字生效。学生在校的所有行为都有相应的标准,比如在公共场合说话音量是有标准的,吃饭、上厕所、领取学习用品等,只要有两人以上都得排队。如有学生将不允许带的东西带进学校,学校一律没收,并不再还给学生。几乎每个学校都设有警诫室,学生要是犯错误了,老师就请他到警诫室去,由专门的教师依照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的不同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然后采取赔礼道歉或写检查等不同的处置方式。最严重的惩罚是休学至轻辞,在休学的日子里,家长是法律监护人。如果再不起作用,该学生就会被收到特殊学校去。

在美国的不少州,学校体罚学生确是合法的,老师“适当”的打学生,也是允许的。在华盛顿东区小学访学时,有一次课外活动,我在运动场看到孩子们玩的、打球的、蹦的、跳的、跑的很是热闹。细一观察,发现有一排孩子,约五六个,背靠着墙老老实实站在那里,眼巴巴的望着其他孩子玩。带队的老师告诉我,那叫做“stand on the wall(站墙上)”,站着的时候,双脚要靠墙的,是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后进行体罚的一种,目的是让他知道违纪的后果。带队老师还告诉我们,学生如不完成作业、不带课堂材料、迟到或违背校规,都将被罚。其中有一种惩戒叫“罚早到校或罚晚到校”。学生可以被罚在早上7:30到校,或星期六上午9:00—12:00到校学习。交通工具由家长自理。提前到校或推迟离校,实际上是罚家长,因为家长不但得自己开车提前送孩子到校或接孩子回家,而且如果要下午4:00到校接孩子,还得向自己的老板请假于3:00—3:30提前离开工作岗位。家长有压力,孩子自然知道什么是压力了。美国学校星期六不上课,罚星期六上午上课,那是许多美国孩子感到痛苦的事情。

“不漠视每一种不良举动,不放纵每一次违反公共规则的行为,从小规则入心。”规则意识已成为孩子发展的重要生命元素。

(4)措施务实,孩子发展的护航元素

美国的各中小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很多,措施很务实,很扎实。他们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没有课间10分钟休息,教师和学生不论何时何地都始终绑定在一起,教学地点、时间、人三个要素做到三无缝对接,学生始终在教师的监护视野内。学生因个人原因要出入教室是自由的,如果困了,或坐或躺,也是允许的,但总是处于学习的状态。

另外,美国的校园文化,真正成为了隐性的课程,强调文化浸染作用。教室里教学用的设备、材料一应俱备,从打字复印设备、电脑多媒体影像设备到学生学习用的笔墨纸张,甚至纸巾、洗手液等生活用品随处唾手可得。教室和走廊上书刊、图片琳琅满目,学生的作品、作业挂满教室的墙壁。

(5)家庭参与,孩子发展的环境元素

在美国学校教育中,家庭的参与是重要的一部分。各个社区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均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比如有的规定每个学期家长为学校服务不得少于50个小时。由于长期合作的缘故,也因为文化习惯使然,家长把学校的事当作是自己的事。在美国的校园里,父母或祖父母带着自家的宠物,坐在校园的某一处听孩子朗读、运动,这种极富生活化的场面随处可见。家庭、学校、社区的密切互动,保证了教育有充足的社会资源参与,同时优化了教育环境,保障了的孩子健康发展。

三、对比思考

为什么美国孩子比我们的孩子有后劲呢?经过20天的实地考察,我认为,美国的孩子看起来像一群“野生动物”,中国的孩子看起来像一群“家养宠物”,这可能就是中美基础教育的最大区别。可以说,美国基础教育今日之貌,是广义的美国文化浸染的结果。我们学习和借鉴美国基础教育,必须根据国情进行分析,根据实际取其精华,否则用“拿来主义”的东西,必将让人难以消化,水土不服。

1.两国基础教育观不同。中国基础教育侧重于“验证式”探索知识,注重对知识的积累灌输,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和对知识的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美国基础教育侧重于“探索式”获取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和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当然随着我国近年新课改的实施和推广,我们的基础教育已逐步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探求知识规律。

2.两国基础课程设置不同。美国重体艺,轻数理化。核心课程是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艺术等。中学课程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涵盖包括从事家庭生活、职业活动和公民活动在内的各种实用知识和技能,如木工、汽修、缝纫、餐厅服务,等等。AP课程是美国为推进优质教育提出的一项重要教育举措,旨在加强美国基础教育与大学之间的联系,并在两者之间实现课程上的合理过渡。该课程提供机会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能接触大学水平的课程内容,并提前获取相应课程的大学学分。中国的课程体系学术性有余,而职业性、生活性、实践性明显不足,形成教材深、课时多、作业量大、理论脱离实际的局面。

3. 两国基础教育评价不同。美国的考试经常是开卷考,学生一周内交卷即可。中国的考试学生如临大敌,单人单桌,监考严防紧守。在中国,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淘汰、择优,在美国,考试目的在于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漏补缺,让不同禀赋的学生都有选择最适合自我发展的机会。

本栏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喜欢
学校孩子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