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2014-09-11 12:55刘腾
甘肃教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人格魅力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刘腾

〔关键词〕 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人格魅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7—0050—01

一、树立情感教育的意识,提升教师人格魅力

中学语文中每一篇经典文章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体验,课程内容非常适合情感教育。授课老师需先认同课文蕴含的高尚情感,并与之发生共鸣,这样才能运用情感影响和教育学生,从而进一步使学生发生共鸣。这就要求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必须树立情感教育的意识,健全和丰富自身高尚的情感世界。教师只有自身拥有了健康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以这种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由于教师情感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情感教育的意识,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力求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情感修养。

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学生情感,打开学生的情感接受之门

1.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情感是人内心的一种感受,中学语文课程的情感教学需要师生之间,学生与文学作品的作者之间达到心灵的交流和碰撞。这需要良好学习情境的营造,一个沉闷的课堂教学过程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情感教育。良好积极的课堂氛围来自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和谐融洽,教师须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确立师生地位平等,保持和谐的师生交流方式,这是走向情感教育的前提。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使学生与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最强烈的共鸣,从而受到崇高人文精神的感染熏陶。此外,为了营造良好完美的课堂情境和氛围,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情境“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

2. 深情朗诵,激发情感。中学语文课堂上的朗读包括教师范读和学生朗读。文章本是有情物,教师激情饱满的朗读,可以深情感染每个学生,调动其情感体验,打开学生平时可能封闭起来的情感之门,让学生在一种情感共鸣的审美愉悦中,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洞悉文字下的感情脉络,进入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从而受到感染与教育。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如果没有深情地反复诵读,其自由豪放、诗情画意之美,仅靠望文生义是永远体会不到的,作者当时复杂矛盾的心境和旷达情怀也很难完全领略,因而学生也不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3. 互动交流。中学生已有独立意识,他们已经不满足于被动接受现成答案,更倾向于用自己的方式解读作品。这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能再只进行单向的知识传授,而必须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充分有效地互动交流能让学生享受学习乐趣,进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状态。但学生的人生阅历和文学素养的不足,使他们在对作品的深度把握上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一些具有启发引导性的问题,使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情感体验后,形成对作品的独特理解。同时,具有相同心理年龄的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更好感受体验作品中的情感。比如我们在学习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时,选文章最后一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设计了两个问题:为什么孔乙己是“大约”死了?为什么孔乙己是“的确”死了?让学生思考并参与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封建社会人情的“凉薄”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从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让学生感同身受,让他们学会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把学习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形成思想上的有效交流和强烈共鸣,从而受到有效的情感教育。

三、延伸教学平台,加强课外阅读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感染要求中学语文突破封闭式课堂教学,把教师的课堂讲授和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同时由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时间的局限性以及网络在学生中的强大影响力,情感教学还要求我们将课堂教学辐射到课堂之外,把教学空间从课堂延伸到图书馆、阅览室、互联网和社会之中,在课外和网络上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生活,让学生在感受各种复杂生活现象、辨别美丑中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感。还可以组织一些读书活动,交流读书体会,或进行演讲、辩论,给学生一个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的平台,在思想的碰撞中,学生会获得平时生活中没有过的感受,并真正悟出听课中无法领会的人生真谛。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2〕GSG563) 编辑:刘於诚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格魅力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