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祥本
〔关键词〕 印证法;文言文;成语; 词义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5—0122—01
印证法就是用已掌握的、熟知的或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去证明不易理解的知识点的一种方法。即用熟悉的容易理解的甲去证明不好理解的乙,目的在于将甲引用到乙中,把二者放在一起,通过甲的帮助,加强对乙的理解、深化,使学生对新知识点的学习更轻松、明了、透彻。尤其在文言字词的理解上,通过相互印证,既便于理解,加深印象,又加大了积累,提高了效率。
一、成语印证
成语印证就是在学习、理解文言字词时,用现在还沿用、保留的成语中字词的意思去证明该字词的意思。这样,既便于学生更轻松明了地理解字词的含义,也进一步熟悉这一成语的用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对《岳阳楼记》中“薄暮冥冥,虎啸猿啼”中的“薄”的理解,学生往往想不清楚怎么会是“接近、迫近”的意思。如用成语“日薄西山”中“薄”的意思去印证,学生很快就会明白地理解。如“日出而林霏开”、“淫雨霏霏,连月不开”中的“开”,教材解释为“放晴”,但不够确切,实际上是“散开”的意思。用现在还保留的成语“云开日出”、“天开云散”中“开”的意思去印证,它的意思则非常明确,就是“散开”的意思,学生一下子就会豁然开朗。
二、同义连用印证
文言字词是以单音节为主,现代汉语词则以双音节为主。现代汉语词之所以是双音节词为主,是因为有很多词是用同义连用的形式解释词义,代替了单音节词。如“追逐”,就是用“追”解释“逐”,用“追逐”代替了“逐”的意思。“泯灭”是用“灭”解释“泯”,用“泯灭”代替了“泯”。“假”的意思是“借”,“假借”是同义连用,“狐假虎威”其实是狐借虎威。“盆器倾侧”中的“倾”就是“倒”、“斜”,现在的双音节词“倾倒”、“倾斜”就是同义连用。“狼亦黠矣”中的“黠”是“狡猾”的意思,现在的“狡黠”是同义连用,就是用“狡黠”代替了“黠”。心甘情愿中的心和情、甘和愿是同(近)义,心甘和情愿就是同义连用。这类词很多,如惊涛骇浪、轻歌曼舞、循规蹈矩、呼风唤雨、喜闻乐见、冗词赘句、形单影只、含辛茹苦、治国安邦、穷形尽相、耳濡目染、饥饿、怨恨、疾病、行走等等,只不过它们有的不是完全同义,是有差别,有微殊的。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词是通过互文释义形成的,有的是同(近)义关系,天罗地网中的“罗”就是“网”,一种捕捉猎物的工具;有的是反义或相对关系,如夙兴夜寐、深入浅出、化险为夷等等。如用同义连用相互印证,学生学习文言文就变得轻松自如了。
三、上下文相互印证
文言文中有很多是对文句,通过上下文印证,对词义的理解就会更准确、明白、深入。如“衔远山,吞长江”中,好多人把“长江”理解为现在的长江,这是不确切的。如果通过上下文相互印证,则是“远的山,长的江”(即远山近水)的意思。再说,在古诗文中“江”,一就指长江。长江古名江,又称大江,六朝以后,通称“长江”。近代不少国家把整条长江称为扬子江。因此,这里的“长江”只能理解为“长的江”或“长长的江”。“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中“翔”是飞翔,“集”是鸟落在树上停歇。“翔集”的意思应是(沙鸥)有的飞翔,有的停息或时飞时歇。那么“游泳”该如何理解呢?其实“游泳”是古分今合词,“游”是水底的运动,“泳”是在水的浅表处。“游泳”的意思就是(美丽的鱼儿)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或时沉时浮。现在的体育竞赛项目中有蛙泳、仰泳,绝不称为蛙游、仰游正是这个原因。“静影沉璧,浮光跃金”中,“璧”是名词璧玉,那么,“金”应该也是名词“金子”。所以,通过上下文相互印证,对文言字词的理解会更准确些。
四、用现代词义印证
很多文言字词在现代汉语中还保留它的原义、用法,大多也是以同义连用的形式保留下来的。如“妇人惊觉欠伸”中的“觉”,就是“醒”,现在用的“觉醒”实际是同义连用。“一狼径去”中的“径”就是“直”,现在用的“直径”,其实也是同义连用,只不过现在用作名词罢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死,死国可乎”中的“等”,就是“同样、一样”,现在用的“同等”、“相等”、“等于”就是这个意思。现在保留的成语“等量齐观”中的等正是这个意思。又如“何苦而不平”中的“苦”,其实现在民间口语中还沿用的“愁苦”,也是同义连用,是用“愁”来解释“苦”,所以“苦”就是“愁”的意思。
编辑:刘於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