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基于活动理论的英语项目学习模式研究

2014-09-11 11:56王勃然王立婷
关键词:学习者理论环境

王勃然 王立婷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沈阳 110819)

网络环境下基于活动理论的英语项目学习模式研究

王勃然 王立婷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沈阳 110819)

学习活动是个体与学习环境之间的互动,是一个社会对话过程。网络环境下的英语项目学习高度契合了第三代活动理论的六个要素,即主体、客体、学习共同体、工具、规则、分工,把活动理论的精髓与网络环境的形式、内容完美结合,是二语或外语课堂较为理想的模式之一,对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学习;活动理论;网络环境;英语学习

鉴于日益增长的学生入学人数、相对有限的教育资源和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建议用一种新型的语言教学模式来代替现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然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新模式应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定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获得学习策略方面的指导,逐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语言学习的活动观认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源自于语言使用。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言语行为和中介工具[1],正是语言活动确定了学生的主体性,促成了主客体的互动,搭建了师生交流的桥梁和纽带,铺设了促进语言知识生成与建构的有效途径。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形式、以成果为目标,将学习置于具体问题之中的情境化教学法——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虽然引入到二语习得领域的时间不长,却因其与语言学习特征和规律的良好契合,得到了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在网络环境的强大支撑之下,英语项目学习模式的实施更为便利,对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项目学习定义及活动理论简述

对于项目学习,不少国内外学者都给出了他们的定义。在Duffy和Jonassen看来,项目学习是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法,旨在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2];Moursund则认为项目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和元认知过程,既需要智力学习,也需要动手学习[3]。冯秀琪和朱玉莲把项目学习定义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对真实世界主题进行深入探究的一种学习模式[4],高艳则认为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个人或合作任务,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以获得知识和技能[5]。从这些项目学习的代表性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项目学习的一个核心理论支撑 —— 活动理论。在维果茨基看来,人类不是通过活动的心理结构,而是通过其社会结构来理解学习的真谛。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知识源于我们与环境的相互建构[6]。

近年来,语言学习的社会层面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学习者除了受制于个体的认知和情感属性之外,还有来自社会、文化和语境的影响以及个体和他人之间的互动。源于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的“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迄今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作为一个完整系统模型的活动通常由数个要素构成,而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它的组成要素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关注个体独自完成活动过程的第一代活动理论基于主体、客体及工具三大要素,却忽视了社会因素的影响;探究个体参与活动时与他人互动合作的第二代活动理论增加了规则、共同体和分工三个社会要素,构建了主体、客体、共同体为核心要素,工具、规则、分工则为调节成分的系统结构,却依然脱离了社会文化历史的大背景。针对第一、第二代活动理论存在的诸多局限,Engstr?m推出了第三代活动理论,主张加入网络元素,建立一个活动系统的社会网络(见图1)。在他看来,人类活动处于一个复杂的网络体系之中,而不仅仅囿于一个简单的子系统之内。任何一个活动,都不可能是纯粹个体的、独自的行为,每一项个体的活动都是处于社会大环境之中,都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7]。只有把活动系统纳入到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之中,才可以凸显活动系统之间的交互性,还原知识建构的本来面目。

在以往的学习环境里,要想达到第三代活动理论所推崇的活动系统网络是很难的。英语课堂总体上还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空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及小组之间的活动构成了第二代活动理论所界定的活动内容。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客户端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的Web2.0产品和受众可充分参与、传受一体化的Web3.0 自媒体媒介让现今的学习者可在任何时候,从任意角度、任何层次,以任何合适的方式切入,创造出一种无所不在的学习特征[8]。丰富便捷的网络环境通过提供资源支持、技术支持和管理支持,为学生创设出真实的体验情境和友好的交际环境,将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的项目实践之中,从而更好地促进语言的学习和发展,建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二、网络环境下英语项目学习模式实施的可行性

依据活动理论这个分析框架,解读教学模式的组成要素,可明晰学习活动系统的优缺点,进而对大学英语教学加以优化,更好地促进语言的教与学。从理论层面上看,网络环境下基于活动理论的英语项目学习具有充分的实施可行性。这种模式把学习者作为主体、以小组最终的项目成果为客体、在一个既自主又协作的学习共同体中,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类工具中介,在协商确定的学习规则和合约之下合理而科学地分配学习任务。

(一)主体

学校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借助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建构具有高度主体性的人,而活动是主体存在和发展的方式[9]。Dewey“以经验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论”是对“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传统教学观念的一大挑战,明确了学生在英语项目学习模式中的中心地位,而网络环境的多模态(multimodality)更是为不同学习需求、学习风格、认知水平、情感阀门及语言水平的同学提供了各种可能,凸显了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权和创新力。学习主体依托网络多媒体的多样化和数字化技术支持,借助各种“在做中学”的探究、操作和体验活动,在一个平等、民主而自由的学习情境中主动与教师、同伴及其他社会人互动,从而高效地建构自己的语言知识和学科知识;他们从个体走向集体和网络,在知识“对话”与情感沟通中提升交际能力,与他人保持和谐共生,向真正的“人”回归。教师把教与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交给学生,他们不再是话语的绝对权威和资源的独享者,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引导者、激励者和顾问等。

(二)客体

客体是主体想要影响或改变的对象,并最终被主体转化为结果[10]。在学习活动系统中,客体通常包括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或学习结果等。

与传统教学客体相比,项目学习模式中的学习内容往往是事先未知的,需要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来实现知识经验的互动、融合与架构;学习任务往往是真实的,易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之中,学习目标不仅仅是获取符号性的知识,更多的是面对具体情境开展有意义的建构;学习结果不是主体行为的持久改变,而是催生新的实践活动。可以说,系统的学科知识、真实的学习任务、实用的学习目标和具象的学习结果,极大地增强了项目学习的意义,而网络环境的存在,为这类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完成提供了各种可能和便利。学生既开展数字化学习,又参与研究实践;既汲取前人的文化精髓,又进行大胆的探索创新。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鼓励学生深入到真实问题的本质层面,从而获取更有价值的客体,习得更有深度的知识。

(三)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亦称学习社区,是指为完成真实任务或问题,由拥有共同愿景的学习者所组成的学习组织。

知识学习是一种社会现象,需要通过社会协商加以实现,这意味着学生在一个协作性的环境中可以学得更好,因此建立学习共同体的必要性不言自明。在实施英语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同一小组的学习者通过信息交流和意义协商而联结起来,为了取得一个满意的结果而努力协作。有了学习共同体为主体提供的学习资源及帮助,学生可更加积极而顺畅地建构知识意义。在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时候,学生可分享更多的学习内容和审视问题的角度,能更好地监控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从而构建起更为全面而深刻的知识体系。而网络环境的支持,使技术维度、学习任务维度和社会交往维度得以均衡发展,为英语项目学习模式下问题解决、任务完成和知识重构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四)工具

正如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类的学习活动往往要借助工具这个中介来完成。在学习活动中,主体、客体和共同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主体利用工具形成学习共同体,在共同学习和交流中协助主体达到客体。在学习活动中,主体凭借工具将学习活动与情境有机关联,与学习环境进行有效的互动。与传统学习环境相比,网络环境集成了虚拟物理环境、信息资源、认知工具和交流媒介等,能更好地支持英语项目学习过程中的课题探究、意义协商和知识建构,改变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方式和效果,使活动理论所倡导的建构工具作用真正成为可能。它支持图片、音频、视频及超链接等各种格式内容,为信息的收集、处理、传播提供了极大便利,其提供的多模态学习环境可以使受众通过多元信道获取信息,相比单模态而言话语更易为受众理解和记忆[11]。它营造了一个全面开放的语言实践环境,有利于学生借助更宽的信息渠道、更多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和反馈来主动建构知识,在自主发现、交流合作、实践体验和创造想象中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五)规则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规则是规范活动系统中学习者行为的相关规定、标准和习俗,是用来协调主体与客体的必要条件。在网络环境下,无论是语言的输入,还是语言的输出,抑或是语言的评估方式,选择的余地和空间大了很多,所以规则的制订更凸显其重要性。

由于项目学习的特殊属性,教师除了把控共性的大原则、大规则之外,不单独制定过于细化的规约。生生或师生基于民主、平等的原则,通过协商沟通,构建出主体及共同体成员愿意共同遵守的学习公约、学习组织方式及评估标准,真正体现出网络环境下项目学习模式在活动理论规则维度上的优势。比如,在语言的输出方面,鉴于网络环境带来的诸多可能,学习小组如何呈现他们的学习成果,必须制定一定的规则,是脱离多媒体的辅助,直接现场输出,还是可以借助网络多媒体的力量,提前准备好语言的输出,只在现场演示?又比如,评估的主体应该包含哪些——教师、组长、组内成员、其他小组、其他班级、网络网民?各个主体评估的比例如何分配,是教师占主体地位,还是让教师把更多的份额下放给学习者?由于学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来确定或参与制订项目实施方案、研究契约、学习目标、协作交流规则、成果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规,从而增加了他们遵循的意愿和责任感,促进了英语项目学习模式的有效实施。

(六)分工

在活动理论中,分工指的是共同体内横向的任务分配及纵向的权力和职位划分,比如师生角色的定位、小组组长的选择和组员的任务下达等。

完成一个学习活动往往需要不同成员以不同的角色执行不同的任务,其原则是依据学习者的个体特征进行劳动分工,尽量让各学习小组内部达到异质,而小组之间趋于同质。之所以如此设计,是因为内部的异质性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为项目的完成做出各自不同的贡献,而外部的同质性使得小组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分享成为可能。本文作者通常先由学生自愿结组,然后再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在分析学习者个体特征的基础上加以微调。通过项目学习模式同质的组别和异质的组内设计、明确的角色界定和任务划分,可激励每一位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使活动系统得以正常良性地运转。

三、网络环境下英语项目学习模式的教学实践与效应

依据第三代活动理论的六个要素与网络环境下英语项目模式的契合分析,我们认为这种英语学习模式或许是二语或外语课堂较为理想的模式之一,可以满足《教学要求》提出的诸多要求。这种理论上的契合,如能得到相关教学实践的支持,则更具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为此,本文作者从2008年9月起开始在东北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大二的部分学生(2008级,受试学生54 位,其中男生26 人,女生28 人;2010级,受试学生167名,其中男生101人,女生66人;2012级,受试学生105名,其中男生75人,女生30人)中尝试网络环境下基于活动理论的英语项目学习实践。每个教学实践轮次包括以下8个步骤:项目准备、项目主题选择、项目规划、项目实施、项目报告撰写、项目报告修改、项目成果展示、项目学习反思。研究数据主要来自问卷调查、学生访谈及学生个人总结等。迄今,本文作者已经开展了三个轮次的教学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得出了如下主要结论:

(1)网络环境下基于活动理论的英语项目学习模式具有四大特色:语言学习和学科学习的有机兼顾、真实而轻松的学习情境、多元化和数字化的学习手段、自主而协作的学习模式[12]。在此模式下,学生专注真实的主题和有意义的目标,收集真实的信息,使用真实的语言去互动(语言输出)、调节输入和协商意义,在轻松的状态下合理安排学习进度,运用各种工具中介高质量地完成分配给自己的真实任务,并最终实现语言水平真正意义上的提升,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技能的培养。

(2)网络环境下基于活动理论的项目学习模式有效激发了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动机,它的不同特质对动机构念有着程度不一、效果明显的影响[13]。研究数据表明,项目学习的9大特质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要动机因素(协作性、自主性、累积性、探究性和脚手架),另一类是次要动机因素(真实性、反思性、交叉性和技术性)。它们相互作用,对学习主体的7个动机构念(自我效能、焦虑、自信、归因、期望-价值、目标和自决)产生重要的影响。

(3)网络环境下基于活动理论的英语项目学习有效提升了学生对于多元化学习成就的满意度,培养了学生应对未来的诸多生存技能[14]。这种契合了二语/外语学习理论的新型教学模式,依托学生的主体活动和共同体的协作互动,有效促进了学习者的语言产出,为他们提供了充分运用和提升21世纪技能(包括人际交往技能和个人技能等)的机会。项目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有助于学习者发现内容客体之间的相互关联,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视角理解和解决问题。

四、结语

究其本质,学习活动是个体与学习环境之间的互动,是一个社会对话过程。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活动理论为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论根基,为分析学习过程和结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关注的不是知识状态,而是学习活动的构成要素——学习者在活动中使用工具的本质、活动中合作者的社会关系和情境化的关系、活动的目的和意图、以及活动的客体或结果[15]。忽略活动系统中的某个要素,都有可能对学习的最终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想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就需要活动系统中所有要素的积极参与,既要考虑到主体的因素,如个性、动机等,也要考虑到客体的因素,如任务的性质、分工等,同时还要考虑到主体为了实现客体所需要的工具中介和学习共同体协商制定的规则、规约等。可以说,基于网络环境的英语项目学习高度契合了第三代活动理论的六个要素,把活动理论的精髓与网络环境的形式、内容完美结合,顺应了信息时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是一种理想的语言教学模式。

[1] Lantolf,J.,K.Johnson.Extending Firth and Wagner’s Ontological Perspective to L2 Classroom Praxis and Teacher Education [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7 (91): 877-892.

[2] Duffy,T.M.,D.H.Jonassen.Constructivism and the Technology of Instruction: A Conversation [M].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nc,1992.

[3] Moursund,D.Project-based Learning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ugene,OR: ISTE,1999.

[4] 冯秀琪,朱玉莲.基于网络的项目学习的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03 (5): 6-7.

[5] 高艳.项目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外语界,2010(6): 42-48.

[6] Vygotsky,L.S.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M].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7] Engström,Y.Expansive Learning at Work: Toward and Activity Theoretical Reconceptualization [J].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2001 (1): 133-156.

[8] 王勃然.活动理论视角下微博用于大学英语写作的效应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2(12): 93-95.

[9] 夏甄陶.人: 关系 活动 发展[J].哲学研究,1997(10): 6-15.

[10] 程志,龚朝花.活动理论观照下的微型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1 (4): 21-26.

[11] 张德禄.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 [J].中国外语,2010 (5): 48-53.

[12] 王勃然.网络环境下项目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 (2):168-172.

[13] 王勃然.项目学习模式对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3(1): 1-6.

[14] 王勃然.基于大学英语项目学习模式的学生学习成就满意度调查[J].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5): 461-466.

[15] 戴维·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 [M].郑太年,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AStudyonNetworkedProject-basedEnglishLearningFromthePerspectiveofActivityTheory

WANG Bo-ran,WANG Li-ting

(Foreign Studies College,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 110819,Liaoning,China)

A learning activity i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earners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s,which is a process of social conversation.Networked project-based English learning fits well the six components of the third-generation Activity Theory——subject,object,community,tools,rules and division of labor.By perfectly integrating the essence of Activity Theory and the form as well as the content of networked learning environment,it turns out to be an ideal model for L2 or FL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actices,which carrie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on improving English teaching and quality education at China’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five-year teaching experiences with over 300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non-English majors from 2008 to 2013,the networked project-based English learning model is quite feasible and effective,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Activity Theory; Network; English learning

2013-09-21

王勃然(1972-),男,汉族,江西黎川人,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心理语言学等。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项目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WYZD12039)

G633.41

A

1672-4860(2014)01-0094-05

猜你喜欢
学习者理论环境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