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与永恒、禁锢与超越:文化视野下的渡边淳一

2014-09-10 07:22唐永亮
世界知识 2014年12期
关键词:感力渡边淳情爱

唐永亮

渡边淳一是日本当代著名的文学家,1933年10月出生于北海道上砂川町。他早年修习医学,25岁从札幌医科大学医学部毕业后行医济世,治病救人。他文学悟性颇高,于行医余闲从事文学创作,后因揭发本院心脏移植手术中存在杀人嫌疑而使其人生事业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他被迫辞职来到东京,开始了以文学写作为主业的创作生涯。他著作等身,身患绝症仍笔耕不辍,直至2014年4月30日逝世为止,共计发表了包括《光和影》、《失乐园》、《爱的流放地》等在内的百余部作品。作品题材广泛,涉及医学小说、历史小说、传记小说、散文等诸多种类,充分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2003年渡边淳一因为文学创作成绩斐然,被天皇授予“紫绶褒章”。

渡边淳一因大力宣扬情爱在日本国内毁誉参半,有人称他为“情爱大师”,有人则视他为伦理道德的冒渎者。然而,从文化思想的视角来看,我们不得不称其为智者。他是日本文化的积极传播者,擅长将日本人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饮食、建筑、服装等文化元素巧妙融合于作品中。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善于思考,其作品渗透的人生观、社会观、爱情观、历史观发人深省,触人心弦。

人生本多无常事,钝感或为慧箴言——渡边淳一的人生观

渡边淳一一直奉行积极的人生观,他将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概括为“钝感力”一词。在2007年出版的杂文集《钝感力》一书中他指出,“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该书出版后,在日本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钝感力”成为当年的年度流行语。“钝感力”有五大原则,即迅速忘却不快的事情;一旦认定目标,就不懈努力;坦然面对流言蜚语;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面对表扬,不得意忘形。现代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如何能够适度减压以适应未来更大的挑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而“钝感力”不啻为一个“良方”。渡边淳一认为,很多人在工作时都想要尽善尽美,也正因如此才把自己弄得精神紧张,疲惫不堪。我们应当更加“钝感”一些,学会向他人请教,分解、释放自己的紧张情绪。就身体而言,“钝感”也是必要的。身体钝感力强的人,什么食物都能吃,不会轻易搞坏肚子。而身体过于敏感的人,则很容易患上过敏症。所以,“钝感”无论是对身体还是对心理而言都是非常必要的。

不仅如此,渡边淳一还以自己的创作经历“现身说法”。当初他还是文学新人的时候,常常遭到编辑退稿,甚至还受过严厉的批评。然而,他没有轻言放弃,最后取得了成功。他说,如果当时因过于敏感而消沉下去,也就不会再写小说了。在渡边淳一事业取得成功、先后获得了新潮同人杂志奖、直木奖、吉川英治文学奖、第48届文艺春秋读者奖、第32届新风奖、菊池宽奖等多个奖项后,他仍然不骄不躁,笔耕不辍,又陆续推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从这个角度讲,“钝感力”可谓渡边淳一人生观的中心语。

冷眼观世间百态,热心做时代文章——渡边淳一的社会观

渡边淳一具有敏感的社会神经,阅读他的作品,我们可以依稀感觉到他对日本社会问题的独特解读和对时代脉搏的积极把握。渡边淳一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方向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自身的成长发生着改变。20世纪60年代随着日本战后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人们的生活价值观发生了很大改变,更加重视个人的“私生活”,“个人生活中心主义”迅速渗透于日本社会的各个阶层,相比清贫和对社会的贡献,人们更重视有乐趣的生活,并相信只有个人幸福了才会有全体的幸福。在这种背景下,渡边淳一创作了短篇小说《光和影》,书中描写了在日本西南战争中同样身负手臂重伤的两名军官因医生的不同决定而出现的迥异人生。接受手臂截肢手术的小武敬介离开军队成为一名虽满载荣誉却流于平庸的残废军人,而保住手臂的寺内寿三郎则继续留在军队,平步青云,官至陆军大臣、内阁总理。虽两人命运因医生的一念之差而改变,但真正改变两个人命运却是两个人生活态度的悬殊。渡边淳一在小说最后部分写道,作为退伍军人的小武,“一旦目标变得模糊,失去了束缚,他顿时感到自己苍老了,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人”。

20世纪70、80年代,随着日本城市化的进展,已经步入中年的渡边淳一开始关注中年人的情感世界,创作出了以《一片雪》(1983)为代表的一系列情爱文学作品。在《一片雪》中,渡边首次从性心理的角度深入剖析性与爱、婚姻与爱情间的关联,深刻揭示婚外情这一社会现象的精神内因,引发了日本社会的极大关注,寓意着狂热激情过后余下的只有虚无的“雪花族”一词也成为当年的年度流行语。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冷战的结束和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民众的思想受到巨大冲击,出现了极度的不适感与迷茫。这在结婚观念方面的表现是,多数人已经从传统的家观念中摆脱出来,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人不把结婚作为恋爱的目的。渡边淳一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发表了他的巅峰之作《失乐园》(1997),将其婚外情的剖析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该书描写了身陷婚外情漩涡不能自拔的久木和凛子,因无力摆脱现实伦理规范的抑压,在希求永远保持最热烈之爱的名义下,双双喝下毒酒,共赴黄泉。

进入21世纪后,日本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老龄化国家。而已经步入老年人行列的渡边淳一也将目光投向老年人群体,开始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他陆续发表了《复乐园》(2003)、《孤舟》(2010)、《天上红莲》(2011),以及大胆探讨丧失性能力后老年人情爱问题的《再爱一次》(2013)等作品。他在结合自身经历而撰写的《再爱一次》一书中,鼓励老年人要积极调整心态,勇于追求爱情,谱写多彩多姿的人生。

自古鸳鸯多情梦,冲破藩篱亦为真——渡边淳一的爱情观

渡边淳一的爱情观是基于对人性思考之上的。他认为人性本质上是多样和多变的,“花心”是一个中性词,它体现了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人的感情不总是坚贞不渝、海枯石烂的,我们平凡人的感情总是处于摇曳的状态,有时候并不是那么意志坚定的,并非教科书上的写的,黑白分明,是非了然”。

渡边淳一的爱情观也包含了他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情感体悟。渡边从医十载,“给数不清的人亲自动刀,看见血,找神经,触及骨,而且看见死。对于人体,起初的三年只是恐怖和惊异,接着的三年有梦想,再三年就只有那种顺从绝望,终于开始觉得自然科学实际上是和浪漫毗邻而居的”,“能够拯救死亡的可能唯一就是爱了”。不仅如此,他的情爱小说也是他情感体验的结晶。他曾指出:“写男女情爱小说的作者,如果他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这种实感,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的小说来的。”

渡边淳一反对传统婚姻,主张实行心与心交流的“事实婚姻”。他认为当代日本社会不婚化、少子化的现象日益严重,究其原因不是年轻人的情感发生多大变化,归根结底是由于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过于注重形式的传统婚姻造成的。相比婚姻这个形式,渡边淳一更看重爱情、心灵的自由、情感的真实。渡边淳一认为所谓“婚外情”是现代人依凭本真之人性所作出的冲破强固婚姻枷锁的抗争。他们的情感未必不是“纯爱”。人们追求这种所谓激情纯爱的结果通常大体有两种:一种是相互妥协,维持形式上的婚姻。一种是追求瞬间即永恒,有情人以共同赴死的形式达至纯爱的顶峰。前者是普通大众所追求的的现实之爱,而后者是少数人所希求的理想之爱。

渡边淳一特别注重在作品中深入挖掘和剖析性与爱、肉体与精神之间的关联。他认为性在爱情中不可或缺,只有从肉体爱中,才能发展出男女各种复杂的爱情关系。当然这种观点在其晚年的作品中又得到进一步修正,即老年人即使没有性能力,依然可以收获绚烂的爱情。实际上,他的这种转变颇为令人玩味。

死生不离浓情意,炫彩凄美或久恒——渡边淳一的生死观

渡边淳一的上述爱情观是建立在他的生死观之上的。渡边淳一认为因为有爱生命才绚烂美丽。人生因为终有一死才应不顾一切疯狂去爱。这是渡边对生、死、爱三者关系的认识。这种对生死的感受受到了他从医经历的深刻影响。他曾说,医生对死亡是司空见惯的,“我在医院看到的死并不浪漫,从死的那刻起,人的肉体就开始腐化,一切变得荡然无存。正因为生命的终点如此残忍,所以,有生之年,人们才会积聚所有能量,不顾一切,疯狂去爱。”

生命是脆弱的,而唯有爱才能帮助人们克服对病痛和死亡的恐惧。反而言之,对于爱情而言,死亡也不完全是消极的、悲观的,它也可以是一种强烈的张扬爱的方法。就如《失乐园》中的久木和凛子的以死殉情,死亡成为实现激情之爱永不褪色的终极方式。换句话说,死亡是肉体的消失,却使精神上的爱达到了极致。

实际上,这种生死观与日本神道中的生死观颇有相近之处。在神道中,爱是实现生死循环的重要媒介。人终有一死,但人死之后不能立即与祖先的灵魂融为一体成为神灵,只有依靠子孙的爱和供养方能使死者死后的生活安定下来、洁净灵魂,从而实现尽快成神。不仅如此,远在彼世的祖先神灵的顺利转世和复活也必须有子孙的爱与盛大的祭祀才能得以实现。

莫道国交无情义,吾乃有良一凡人——渡边淳一的历史观

在历史问题上,渡边淳一是一位有良知的文学家,他甘愿背负“卖国作家”的骂名,公开撰文反对日本政客否定侵略历史的言行。他指出,“同样一件事,加害者和受害者理解的方式会有天壤之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加害了千千万万亚洲其他国家的人。加害者对自己犯下的罪行缄默不语,但受害者却会将这种耻辱口口相传,没齿难忘”。“面对这种事实,加害者的任何理论、任何辩护都是苍白的。因此,日本决不应该企图用暧昧的语言逃避现实,哪怕是一句简单的‘对不起’,也应该表明自己诚挚道歉的态度。不愿意道歉也必须要道歉,因为我们的父亲、祖父或者曾祖父,他们的身体里流淌着和我们一样的血,虽然我们的家族认为他们温文尔雅,但他们毕竟在那场癫狂的战争中,成为了癫狂的人”。

在2012年2月20日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公然否定南京大屠杀后,渡边淳一在《周刊新潮》杂志上撰文指出,归根结底日本人是对三十万人这个数字不以为然。然而,无论如何作为加害一方的日本不应说出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话语。并且,我们也不应该首先纠结于这个数字是否正确,而应该把它作为教训,发誓不再发生这样的事情。

在2013年5月日本维新会代表、大阪市长桥下彻频繁抛出否定“慰安妇”历史的言论后,渡边淳一在《周刊新潮》杂志上又一次撰文指出,之所以产生桥下彻这样无知的政治家,归根结底是因为日本学校对太平洋战争的教育不足,亦或说没有进行正确的教育。日本人遮遮掩掩,不愿正视近代以来的不良历史。

总之,渡边淳一留下的精神财富不只是日本的,更是世界的。他对人生的思索、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生死、情爱的深刻剖析如同烈酒入口,虽冲击力过大,却寓意深刻、回味无穷。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感力渡边淳情爱
情爱永恒
人在何时最清醒
屈服于内心
《钝感力》
屈服于内心
我们的人生需要钝感力
人需要有一定的钝感力
发挥钝感力
情爱感怀
告别“文战”,来一场情爱“野战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