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山
朱光潜曾说,诗人与一般人的不同之处就是其非常的敏感,稍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可以激起其心中的层层波纹,略有一些细微变化便可使其多愁善感。这当然是在肯定这种敏感力。但是,既然不是所有人都有诗人的才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过度的敏感就不会是一件好事,相反还会使自己活得非常痛苦。其实,许多时候,发挥一些“钝感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那么,什么是“钝感力”?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曾在其随笔集中提出了一个新名词———“钝感力”。书中他以浅近的例子引导读者真正理解所谓迟钝的含义:夏天,人们被蚊子叮咬是常事,敏感的人会觉得被叮的地方非常痒,于是他开始抓痒,被他抓的地方立刻变得红肿起来,如果他继续抓痒,那么很快会溃烂,转成湿疹。迟钝的人只是在蚊子叮咬处拍打一下,也不会觉得特别痒,很快被蚊子叮后的肿块就自动消失了。
其实,在生活中就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或许是过于聪明,对身边发生的一切都全部记挂于心,对生活中的各种琐碎小事均在意倍至。他们是过于敏感的一群人,同时也是活得很累的一群人。他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举动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被他们放在心里反复玩味,或是为别人的嘲讽攻击而苦恼,或是为他人的意见而反复揣度不定。总之是在为自己的生活平添无数不必要的煩忧。如果轻风细雨就可以激起层层涟漪,那么狂风暴雨岂不是会导致骇浪排空了吗?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因不堪教师批评而纵身一跃的学生的身影,也看到了一具具失恋“殉情”的男女浮在水面上的尸体。这是过于敏感带来的后果,而敏感的背后则是脆弱。生命呼唤我们要更多地发挥一些“钝感力”。
“钝感力”就是平常说的迟钝吗?非也。钝感力乃是一种坚强,乃是一种韧性,乃是一种豁达,更是一种超然。面对他人的非议,钝感力是像但丁那样宣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面对人生的逆境,钝感力是像苏轼那样长吟“一蓑烟雨任平生”。钝感力是一种生命的智慧。充分发挥钝感力的人不会使自己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更不会向生之艰难屈服,他们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坚实的精神小屋,不管是日日夜夜的风霜曝露还是偶然袭来的狂风暴雨,他们的精神力量都一如既往地屹立在高高的崖坡上,“风雨不动安如山”。
“钝感力”是一种素质,这种素质不是人人生来都具有的,但却是人人都可以后天培养的。钝感力的培养是一种积淀,需要日常生活中的累土之积。要学会从长远的角度审视眼前的小烦恼、小不快,学会多角度看问题,这样,在理性的指导下,即使天性不够坚强豁达,我们也可以慢慢克服敏感脆弱的弱点,用时间磨出自己的钝感力。这样,即使没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即使不能像孟子一样四十而不动心,养得浩然之气,我们也可以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不被自己打败。
所以,如果你不是诗人,那么还是多多发挥钝感力。用韧性和超然,以豁达和坚强,排除干扰,勇往直前,去谱写生命的华章。
[点评]全文旁征博引,思路清晰,逐层深入。作者从“钝感力”这个新名词入手做文章,细致分析过于敏感造成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肯定了适度的“钝感力”能够使人更加豁达超然,更加坚韧顽强,最后明确指出如何培养和发挥“钝感力”。这对于当今社会上稍有不顺或者有点压力就脆弱不堪甚至自寻短见的年青一代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作者通联:武汉水果湖高级中学高一(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