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岭
奥巴马上任以来,在外交上的最大变化就是推动了“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一直强调“再平衡”出于多重目的,并非针对中国,竭力“美化”外交调整的战略动机,模糊其中遏制中国的意味。事实上果真如此吗?近期奥巴马的亚太之旅、美国挑唆越南反华、哈格尔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的发言已经彻底撕下了美国“再平衡”战略的面具,美国在华形象也一落千丈。目光狭隘的美国不仅得不偿失,还会把中美关系带入一个全新的困局之中。
口是心非:“不针对中国”
关于再平衡的战略动机,美方的各种论述已相当充分。在美方看来,这一战略的提出基于四个基本推论:首先,由于中国等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全球的政治、经济重心正在由美欧转移至亚太,未来几十年,这一地区的经济和外交重要性将持续扩大。其次,由于美欧深陷危机,中东乱局持续,美国在后危机时代要实现经济复苏,必须借助形势相对稳定、向好的亚太地区,分享“发展红利”,增强国内复苏经济的信心。再次,过去十年,由于忙于反恐和两场战争,美国忽视了对亚太地区秩序的塑造,导致美国在该区域领导力下降,这不仅对美国的现实利益造成损害,还将影响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最后,再平衡战略是由第三方因素为契机而顺势推动的。中国与周边个别国家的领土、海洋主权争议逐渐升级,这些小国对中国崛起存在恐惧心理,迫切希望美国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以平衡中国的影响力。
其实,上述四个推论背后隐藏着四个引申的逻辑,皆把“矛头”对准了中国。首先,全球政治、经济重心东移意味着对亚太地区的主导权决定了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基本属性。其次,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实力受损,需集中精力“养伤”,相对稳定的亚太不仅为美国经济复苏提供了商品市场和投资机遇,美国还能通过“再平衡”带动和塑造地区经济新秩序,“打压对手”,为经济发展“找回信心”。再次,伴随着中国崛起,亚太已经成为美国全球战略体系中的一块“短板”,美国再平衡的核心是遏制中国在亚太地区扩张影响力,巩固全球领导地位。最后,借助中国周边个别国家和热点问题牵制中国崛起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多管齐下,为中国崛起“添堵”
事实胜于雄辩,就美国再平衡战略的三大内容和实施情况看,针对中国的意味更加明显。
第一,军事上,密集排兵布阵,拉帮结派,炫耀武力,收紧三大岛链“包围中国”。根据美军的再平衡战略规划,到2020年美国60%的海军力量、空军近60%的F-22战斗机和陆军的7万名士兵将部署到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的海军陆战队规模也将从目前的2万人增加到3.1万人,设防的重点区域即传统的“三大岛链”。美日、美韩、美菲同盟是美国实施再平衡战略的基石,通过炒作钓鱼岛问题、朝鲜半岛问题、南海问题,煽动“中国威胁论”,美国不仅将三国牢牢地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上,还试图将缅甸、新加坡、澳大利亚、印度和越南等新伙伴拉入到自己的战略体系内。在今年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防长哈格尔赤裸裸地指责中国破坏地区稳定,还表示美军会将每年在该地区举行的演习增加到130次,将港口访问增加到700次。此外,哈格尔还说,美国计划到2016年将对该地区的外国军队资金支持增加35%,将军事培训和教育增加40%,针对中国的色彩不言而喻。
其次,经济上,美国欲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建设,打乱中国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合作机制。近年来,美国在亚太一直着力推动TPP,有意抬高贸易门槛,将中国拒之门外,借此架空现有的地区一体化框架,平衡中国在亚洲的经济影响力,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整合了东盟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资源的新版经济合作机制。一旦亚太多数国家都加入到TPP之中,一个高于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设计的新的自贸方案将成为亚太经济秩序的主流,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届时将面临“二次入世”的不利局面。
最后,外交上,煽风点火、挑拨离间,打乱中国周边外交布局。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国,在美国为盟友撑腰打气的态势之下,“狐假虎威”,频生事端,以美国牵制中国,大胆与中国叫板对抗,东海、南海等热点问题被激化,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也持续紧张,经济发展的周边环境遭受破坏。以越南为例,中越之间围绕领土主权与南海资源开发等问题的博弈已持续多年,双边关系也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5月2日,越南干扰中国企业在中国西沙群岛近海的正常钻探作业,中越在海上对抗中发生撞船事件,但双方都有意管控危机,避免事态升级。而5月7日美国助理国务卿拉塞尔抵达越南访问后,事态迅速改变。有了美国明里支持,越南不仅大幅提高了对抗中国的调门,将事件大肆渲染炒作,煽动反华情绪,还“变本加厉”,先是加派船只到现场骚扰,后变相纵容了国内针对外资企业的大规模打砸抢烧活动,最终酿成了多名中国公民死伤的恶果。从中越的一个普通的外交纠纷升级到爆发流血冲突,美国因素的作用显而易见。
得不偿失:美国的困局
其一,美国因“小算计”失了“大道义”。在再平衡战略的思维框架之下,美国有意把日本推向和中国军事对抗的一线,支持盟友日本突破和平宪法、发展本国军力,不惜淡化历史问题、容忍日本的右倾化。这种因利忘义、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为,不仅饱受亚太地区诸多国家的质疑,还增大了地区军备竞赛和中日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再平衡战略已实施多年,细心者不难发现,亚太地区没有因美国的战略关注而更加和平稳定,反而因美国对地区热点问题的介入和利用而变得危机四伏、动荡不安。如今,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被打乱,地区国家矛盾丛生,这里甚至被一些学者称为“最有可能使一战重演的地区”。这种状态难道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所孜孜以求的结果么?
其二,美国因“小战术”而失了“大战略”。金融危机之后的美国,经济发展缓慢、国际信誉受损、国家形象大打折扣,民众的战略信心也遭受重创。奥巴马打着变革的旗号上台,力图消除危机弊病,重振经济实力。奥巴马将关注点聚焦亚太,是希望借助亚太、特别是中国的发展红利推动国内经济复苏,本应是明智的发展战略。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美国对政治、军事领域的投入过多,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关注太少;平衡牵制中国的内容过多,促进美国自身发展的成分太少;与中国对抗、对垒的元素过多,与中国合作、共同参与区域治理的内容太少,造成了战略的“异化”。美国一系列挖墙脚、穿小鞋、扯后腿的小战术屡屡奏效,但离最初的大战略目标已越来越远。
其三,美国因“小棋子”而失了“大棋局”。中美之间本没有任何主权争议或是领土纠纷,但美国对中国与周边个别国家的领土、海洋权益争议问题的过分介入,使中美关系蒙上了阴影。美国的亚太战略本意是利用小国投棋布子,减轻国内军费开支缩减的压力,利用整合同盟体系,“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然而,由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方向感存在偏差,这一战略更多地被小国利用,成为其手中大国平衡的工具。第三方因素正日益成为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障碍。有的国家有恃无恐,在热点问题上更加强硬,使矛盾激化,美国惹火上身,不得不被盟友的利益绑架。有的国家借助“中国威胁”在对美外交中提高要价,为自己牟利,美国若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后果只能是被他人利用。
不久前,亚信峰会召开,亚洲各国开始寻找解决区域安全问题的新方法;中俄进行了大规模联合军演、签署了能源大单,战略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中美关系发展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美国是得到了亚洲还是失去了亚洲?美国是在巩固霸权还是在加速霸权衰落?美国会不会再次“失去中国”?推动一个战略容易,把握好方向很难。美国,且行且三思……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