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昊
近年来,转基因食品健康与否的技术层面争论,开始向各个领域蔓延,甚至成为涉及知识产权和国家安全的话题,而对其背后的跨国利益集团的指责也渐渐汇聚。确实,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单纯的技术争议背后可能是复杂的权力、知识、资本之间的激烈博弈。
生物技术发明受到专利保护始于1980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Diamond v. Chakrabarty案中的判决,该判决将遗传工程技术纳入美国专利法第101条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之后,对农作物进行基因改造的研究和推广步伐大大加快。孟山都公司更是以转基因种子的研发和销售迅速崛起,成为本领域的跨国巨头。
生物技术发明在实践中解决了很多国家的粮食产量问题,但也使这些国家的粮食生产更加依赖某个跨国集团。于是产生了这些国家的人民对于转基因等生物技术的复杂情感:一方面承认转基因技术的贡献,但另一方面也对其心存疑虑,认为跨国公司可能通过知识产权而实现对发展中国家粮食和人民的控制。
10年前我就在一些文章中表达了对于知识产权过度扩张可能伤害普遍人权的忧虑。到今天情况仍然没有改观。实际上,知识产权代表的更多的不是科学,而是技术。科学创新并不需要知识产权所带来的利益的鼓励,它只需要最简单的好奇心。只有大规模的技术研发才是以利益为导向的,其背后是大规模的生产预期和资本驱动。不久前,新闻报道堂堂中国公司的董事长夫妇到美国潜行于玉米地去偷窃种子,而专利所有者孟山都公司则不遗余力地保护种子专利,对这对夫妇进行报警、扣留、诉讼,各种手段都使用了。这说明在以技术进步为名所形成的种子专利的垄斷权背后,是真实的资本利益。
但另一方面,将孟山都等公司的逐利行为理解为某个利益集团试图控制全世界的阴谋,却既不真实,也不明智。
说这种说法不真实,是因为实在难以看出孟山都等公司自己就是个政治集团,或者与国内政客达成了什么协议,要一举控制阿根廷、巴西、中国等粮食大国,从而实现某种政治使命。他们只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国际政治经济法律体系的漏洞为自己的企业谋利而已。将其行为政治化实在是高估或低估了资本家的雄心壮志。
说这种说法不明智,是因为阴谋论是典型的偷懒思维方式。目前的局面是在一系列制度环境背景(如现代各国的国内知识产权制度、WTO下所达成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等)下发生的。不去理解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结构,从而理解问题的客观缘起,而将其描述为人为设计的结果,这对于解决转基因的争议问题毫无贡献。在这个意义上,孟山都等公司的最大问题不是阴谋的企图,而是垄断的事实—对知识产权的垄断。片面强调阴谋论和动机问题,而非着眼问题成因,反而容易转移视线,失去对垄断特权等真实问题的解决机会。
所以,在这场关于技术与利益的争论中,我们应该关注的不是想象中的阴谋论和假想敌,而是真正还原技术研发和技术保护背后的利益取向。当全世界的专利中90%以上是属于西方国家,而实际上这些专利的取得是应用了全人类的文化成果的时候,是时候在真实情况的基础上规范和完善国际国内的知识产权法则了。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需要发出自己理性而非臆想的意见,打破知识产权的西方垄断,调节知识产权与普遍人权之间的矛盾,避免使一个严肃的话题陷入无意义的争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