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易 自主难

2014-09-10 18:26安平
中国周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克拉克造车英国

安平

当2014年过半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张令人尴尬的成绩单: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汽车销售并未受到宏观经济调控影响,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明显。按此态势,全年10%增幅可期。然而,本土品牌却再次面对惨淡的数字,排名前十的本土车企中,有六家销量出现滑落,本土轿车依然看不到“翻盘”的希望。

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称:中国品牌汽车正在国内市场失去吸引力,这也引来了一场关于中国国产汽车品牌未来发展的激烈辩论。一位官员称,如果外资持股上限放松,中国国产汽车品牌很可能会“被扼杀在摇篮里”。

中国的现代汽车产业,如果从1953年算起,是61年历史;如果从1978年算起,是36年历史。为何还在“摇篮”?为何还“看不到翻盘的希望”?

在中国,造车是一个复杂的故事,有无奈,有辛酸,有不甘,有迷失。我们曾经致力于以市场交换技术,但最终发现,我们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销售市场,而因此获得的关键技术却乏善可陈。尽管差距已经由30年快速缩短为10年,但不能否认,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仍处在起步状态。

两年前,英国BBC著名汽车节目《TOP GEAR》做了一期关于中国汽车的专场。节目里,主持人克拉克森对中国汽车极尽挖苦:拙劣的抄袭、画虎类犬的模仿、低劣的质量、脑残的设计……

去年4月,在上海车展上,《Automotive News》欧洲版主编Luca Ciferri大受刺激,因为很多中国本土品牌汽车让他感到意外,无论设计做工,还是技术品质,都有了明显进步。

是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一直在努力。

我们并不想把买什么车、开什么车说成是爱国,今天的中国人应该有着全球的气魄、世界的胸怀。

但是,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之路却是一个民族的梦想之旅。当有一天我们真正实现了开自己的车,走自己的路,我们就不会再愤懑地忍受那些大品牌垄断式的不公平对待,不会再纠结地比较同一款车的人民币价格和美元价格。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个代步工具的性价比,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在本期的报道中,我们回顾了中国汽车艰难而又激越的自主品牌之路,聆听了几位业界专家动情的诉说和冷静的分析,也记录了一些国产品牌汽车车友真实生动的生活故事。我们试图展现的是:造车容易,自主太难,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开自己的车,走自己的路,这是我们可以自主的生活选择。

无论如何,这是我们的时代。这是最糟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在两年前英国BBC的那档节目里,主持人克拉克森最后的总结语是:“也许5年后,我们都不得不买一辆中国车。”endprint

猜你喜欢
克拉克造车英国
魔法小女巫
天生骄傲的大疆为何“造车”?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小计划
美国非裔青年被警察错杀于自家后院
这些车你会买吗
哗;英雄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互联网造车热炒之下的空中楼阁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