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清
课堂教学是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当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主阵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课题的创新
课题创新的目的是探索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课堂教学模式,关键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真正“悟”出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的意义来,如:质疑问难式、启发讨论式、自读自悟式自教自学式等都是在传统讲授式课题基础上的创新。这些课题的共同优势在于真正落实了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课堂提问的创新
语文教学要通过挖掘教材的创新教育潜在因素,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或集中或发散,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意志。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古诗《鹿柴》中“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一句时,启发学生想象:走进柴扉后见到的是怎样的景色?这时,学生将自己的想象付诸笔端:“待到人回柴扉开,绿叶红花宽院窄,赤橙黄绿青蓝紫,百花齐放竞开来。”“未尽柴扉先闻香,满园鲜花汇花洋,小树正长嫩绿叶,蜂蝶飞舞捉迷藏。”这是从学生的即兴创作中选取的两首诗,不难看出,这里充满了丰富独特的想象和天真浪漫的童趣。
三、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不仅需要自读也需要讨论和互助。但是,目前讨论的形式大多是同桌讨论和四人小组讨论两种。能否打破这种形式而有所创新呢?我曾作过一些尝试。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但是,这些设想即使实现了,也是遥远的事情”这个句子的意思时,我由课文本身的内容引出辩题——在月球或火星上建造移民基地是否能实现?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从而把对课文的理解引向了深入。
四、教学手段的创新
利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多种教学媒体的形、光、音、色等信息输出功能,立体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使复杂变得简明,使不可见变得可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我在教学《丰碑》第七自然段时,展示了多媒体课件:大雪纷飞(动画),狂风呼啸(立体声),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左手微微向前伸着(静态).课件的展示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随之我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老战士真的是向战友借火吗?他可能想些什么呢?学生通过读书、观察、思考,仿佛置身于文字叙述的环境中,去体会老战士的所思所想,思维十分活跃,答案众多,富有新意。
五、板书设计的创新
一堂富有创新的优质课,始于针对教材和学生特点所作的精心构思,但是其中的板书设计也十分关键。欲使板书新颖别致,首先要善于挖掘课文潜在的构思线索,化隐为显,以图析文,从而“苞丁解牛”似的将课文的内在结构外化为课堂教学的直观形式。其次要追求形象生动的“微型化”,可以用精粹的字词或成语并配以动态、立体又具有美感的简笔画,从而收到凝精聚华之功效。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参与设计,甚至独立完成板书设计。
六、教学语言风格的创新
教学语言是教师口头表达的综合反映,也是教学创新中最直接、最外在、最为学生迅速感知的因素。当然,风格化语言是教师个体精神内最具特殊性和差异性的外化,它是形成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当教师进入到自由的创新计划阶段才能自然形成。但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努力去追求。此外,风格化的教学语言,还包括广义的体态语言,如:表情、目光、手势、体姿等。而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教师充分调动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以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