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鹏,张延华,马国红,王秉利
(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3)
投喂频率是影响水产养殖的一项重要因子。研究表明,适宜的投喂频率可以提高鱼类的增重率与饲料效率,减少饲料浪费污染养殖环境,从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1]。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不合理的投喂频率往往会降低鱼类的生长速度,个体间规格分化差异较大[2]。因此,合理的投喂频率对养殖鱼类摄食与生长具有重要意义[3]。
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coaureus),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formes)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原产于西非尼罗河下游和以色列等地。因其具有生长快、食性杂、耐低氧、耐盐能力强、肥满度好、起捕率高等养殖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4]。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奥利亚罗非鱼,现今已成为我国淡水养殖重要品种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奥利亚罗非鱼研究多集中在遗传与分子生物学方面[5-7],对于投喂频率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探讨不同投喂频率对奥利亚罗非鱼的生长、饲料应用、鱼体组成的影响,旨在确定最佳投喂频率,为奥利亚罗非鱼养殖生产中合理投喂提供参考。
试验所用饲料为同一批制作的颗粒饲料,其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所有原料粉碎过60目筛,微量原料实行逐级扩大添加,按配比称量后加适量水混合均匀,经螺旋挤压机制粒成直径为2mm的颗粒饲料,自然避光晾干,置于-20℃保存备用。试验所用奥利亚罗非鱼由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提供的同一批孵化幼鱼,暂养1周后用于试验。
选取体质健壮且规格相近的个体240尾,平均初始体质量(45.35±0.21)g的试验鱼,分为12组(4个试验组,每组3个平行),每组20尾鱼,随机放养于12个网箱中,网箱放置在同一水泥池中,养殖60d。在试验中4个试验组的投喂频率和具体时间为:一天3次(08:00、13:30、18:00)、一天2次(08:00、18:00)、两天3次(08:00、18:00、次日13:30)和一天1次(08:00)。试验期间饱食投喂,整个试验期间水质为:水温(23.5±1.5)℃,溶解氧为(7.63±0.05)mg/L,pH(7.23±0.12),氨氮(0.17±0.01)mg/L,亚硝酸盐(0.04±0.01)mg/L。室内为透明塑料屋顶,光周期为自然周期,试验结束前一天停止投喂。
表1 试验饲料组成和营养水平(干物质)
注:1.复合矿物盐 (每千克含量):硫酸镁 5500mg;柠檬酸铁 150mg;氯化钴 4mg;硫酸锰 3mg;碘化钾 7mg;氯化铝 8mg;硫酸铜 8mg;氯化钾4000mg;硫酸锌 140mg;亚硒酸钠 0.6mg;磷酸二氢钙 15000mg。2.复合维生素 (每千克含量):维生素B150mg;维生素B220mg;生素B650mg;维生素B120.1mg;泛酸 50mg;烟酸 250mg;叶酸 15mg;肌醇 2000mg;维生素K340mg;维生素A 5000mg ;生物素 5mg;维生素C 400mg;维生素D32000 mg;维生素E 400mg。
试验开始前取主要饲料原料和各组日粮样品分析其营养成分。试验开始与结束时,对各组试验鱼计数、称重,计算其增重和特定生长率。统计饲料投喂量,计算饲料系数。60d生长试验结束后,每试验组3个平行网箱随机各取4 尾鱼,共12 尾鱼,分别称重、烘干,用于测全鱼主要营养成分;另每平行网箱随机各取6 尾鱼,共18尾鱼,分别称重、量体长,解剖取内脏、肝脏称重计算肥满度、脏体比与肝体比;取背部肌肉检测肌肉营养成分。
试验全鱼、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按AOAC(1995)[8]有关标准方法测定。
相关参数计算公式如下:
增重率(WG) =(Wt-Wo)/Wo×100%
饲料系数(FCR) =FI/(Wt-Wo) ×100%
特定生长率(SGR)=(lnWt-lnWo)/t×100%
脏体指数(VSI) =Wh/Wb×100%
肝体指数(HSI) =Ws/Wb×100%
肥满度=Wb/L3×100%
式中,Wt为试验结束时体重(g);Wo为试验开始时体重(g);FI为摄食量(g);Wh为内脏质量(g);Ws为肝脏质量(g);Wb为鱼体重(g);t为试验时间(d);L为鱼体长(cm)。
数据用平均值±标准误(x±SE)表示,不同处理组数据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检测达到显著差异(P<0.05)的平均值用Duncan’s检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采用SPSS 17.0 软件处理。
试验过程中,各组幼鱼未出现死亡,成活率均为100%。由表2可见,不同投喂频率幼鱼经过60d养殖后均获得生长,不同组间终末体质量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一天3次投喂频率组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其余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一天1次、两天3次与一天2次3组间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小于一天3次频率组(P<0.05)。各试验组间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其饲料系数有上升的趋势。
表2 不同投喂频率下奥利亚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情况
注:同列数据右上角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3~5同。
各试验组肝体指数以一天1次频率组最低(P<0.05),显著低于两天3次与一天2次频率组(表3)。随着投喂频率的减少,幼鱼脏体指数呈增高趋势,一天1次与两天3次频率组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一天1次试验组幼鱼肥满度最高(P<0.05),其余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形相近。
表3 不同投喂频率下奥利亚罗非鱼幼鱼的形体和内脏器官相对质量
投喂频率对奥利亚罗非鱼全鱼营养成分影响显著(P<0.05)(表4)。随着投喂频率减少,鱼体水分与粗蛋白含量显著上升(P<0.05),一天3次与一天2次频率组全鱼水分与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全鱼粗脂肪含量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显著升高,一天1次频率组显著小于一天3次与一天2次组(P<0.05)。全鱼粗灰分含量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有下降趋势,但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表4 不同投喂频率下的奥利亚罗非鱼全鱼体成分 g/100g
不同投喂频率下奥利亚罗非鱼肌肉的营养成分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投喂频率对奥利亚罗非鱼肌肉中水分、粗灰分无显著影响(P>0.05)。一天1次频率组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最高(P<0.05),其余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粗脂肪含量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显著升高,一天1次与两天3次频率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一天2次频率组(P<0.05),一天3次与一天2次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表5 不同投喂频率下奥利亚罗非鱼肌肉的营养成分 g/100g
3.1.1 投喂频率对奥利亚罗非鱼生长的影响
鱼类摄食量可以随着投喂频率的提高而增加,从而达到提高生长速度的效果[9]。目前关于投喂频率对鱼类生长与饲料系数的影响主要有3种不同的观点:(1)鱼类摄食率随着投喂频率改变而变化从而促进其生长,与饲料系数不相关,如星斑川鲽 (Platichthysstellatus)[10]、斑点叉尾鮰 (Ictaluruspunctatus)[11]等。(2)鱼类特定生长率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提高,饲料系数也随之降低,如瓦氏黄颡鱼 (Pelteobagrusvachelli)[12]、虹鳟 (Salmogairdnerii)[13]等。(3)饲料系数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如大黄鱼 (PseudosciaenacroceaR.)[14]、大吻鲈 (Dicentrarchuslabrax)[15]等。
本研究发现,投喂频率对奥利亚罗非鱼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与饲料系数不相关。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奥利亚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不断提高,但各组间饲料系数并无显著差异。一天3次频率组特定生长率最高,比其他频率组特定生长率高14.28%~20.20%,其增重率比其他频率组高22.27%~30.67%,说明1天3次频率组获得的高生长速度是较高的投喂频率所导致。这一结果与Charles等对鲤鱼[16](Cyprinuscarpio)、Sampath[17]对生鱼(Channastriatus)、张瑞键等[14]对大黄鱼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本研究条件下,奥利亚罗非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随着投喂频率增加而提高,且各组间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从而得出奥利亚罗非鱼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为一天3次。
3.1.2 投喂频率对奥利亚罗非鱼体成分与形体指标的影响
本研究中,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奥利亚罗非鱼全鱼水分与粗蛋白含量逐渐下降,粗脂肪含量逐渐上升。肌肉中粗脂肪含量也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逐渐上升,粗蛋白含量逐渐下降。这与在星斑川鲽[10]、大黄鱼[14]、鲈鱼 (Lateolabraxjaponicus)[18]、褐鳟 (Salmotrutta)[19]中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有研究认为,鱼类体成分中粗脂肪含量一般跟随外界因素的改变而变化,如生存环境、饮食因素、投喂频率等[20]。随着投喂频率的提高,鱼类摄食量增加,饲料中营养除了用于满足鱼体生长需求外,剩余的营养蓄积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存在,导致鱼体粗脂肪含量增高,水分含量降低[21]。一天1次频率组奥利亚罗非鱼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水分与粗蛋白含量高于其余各组。杂交鳢 (Hybridsnakehead)在饥饿期间会利用自身储存的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饥饿状态下主要消耗体内的脂肪与糖原两种储能物质,对体内蛋白质的利用则相对较少[22],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中,一天3次频率组幼鱼的脏体指数显著小于一天1次投喂频率组。推测原因为,在动物生长过程中,根据生存环境的不同,鱼体体重的变化幅度有时要比多数脏器器官的变化幅度大很多[23]。在奥利亚罗非鱼幼鱼由于投喂频率的增加使得体重明显上升的这个阶段,脏器重量没有上升或虽出现上升趋势但还不十分明显的时候试验已经结束,从而导致了一天1次频率组幼鱼脏体指数大于其他各组。
综合考虑生长性能、饲料利用、营养成分,在本试验条件下,奥利亚罗非鱼幼鱼(45.35~131.56g)的适宜投喂频率为一天3次。
[参考文献]
[1] Wang W,Zhou X X,Ma X Z,et al.Effect of feeding frequency on the growth and protease activities ofPelteobagrusvachelli[J].Journal of Shanghai Fisheries University,2007,16:224-229.
[2] Jobling M.Effect of feeding frequency on food intake and growth of Arctic charr,SalvelinusalpinesL[J].Journal of Fish Biology,1983,2:177-185.
[3] 刘蝉馨.黑鮶的人工育苗[J].水产科学,1988,(1):22-24.
[4] 王楚松.罗非鱼的养殖[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7-8.
[5] 卢中华,俞菊华,李红霞,等.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MyoD1和MyoD2基因特征及差异[J].中国水产科学,2010,17(5):903-912.
[6] 高风英,叶星,卢迈新,等.3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和SCAR标记的转化[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17(1):22-27.
[7] 唐永凯,李建林,陈文华,等.奥利亚罗非鱼卵巢芳香化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和结构预测[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08,17(4):411-417.
[8] AOAC.Official methods of analysis[S].Arlington,VA: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1995.
[9] Sveier H,Lied E.The effect of feeding regime on growth,feed utilisation and weight dispersion in large Atlantic salmon (Salmosalar) reared in seawater[J].Aquaculture,1998,165:333-345.
[10]孙立慧,王际英,丁立云,等.投喂频率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和体组成影响的初步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19(2):190-195.
[11]Andrews J W,Page J W.The effects of frequency of feeding on culture of catfish[J].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1975,104:317-321.
[12]王武,周锡勋,马旭洲,等.投喂频率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7,16(3):224-229.
[13]Windell J T,Foltz J W,Sarokon J A.Effect of fish size,temperature and a digestibility of a pelleted diets by rainbow troutSalmogairdneri[J].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1978,107:613-616.
[14]张瑞键,张文兵,徐玮,等.饲料蛋白水平与投喂频率对大黄鱼生长、体组成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3,37(2):281-289.
[15]Tsevis N,Klaoudatos S.Food conversion budget in sea bass,Dicentrarchuslabrax,fingerlings under two different feeding frequency patterns[J].Aquaculture,1992,101:293-304.
[16]Charles P M,Sebastian S M,Rajm C V,et al.Effect of feeding frequency on growth and food conversion ofCyprinuscarpiofry[J].Aquaculture,1984,40:293-300.
[17]Sampath K.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effects of feeding frequency inChannastriatus[J].Aquaculture,1984,40:301-306.
[18]楼宝,史会来,毛国民,等.饲喂频率对鲈鱼生长及体生化成分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7,20(4):455-458.
[19]Pirhonen J,Forsman L.Effect of prolonged feed restriction on size variation,feed consumption,body composition,growth and smolting of brown trout,Salmotrutta[J].Aquaculture,1998,162:203-217.
[20]Shearer K D.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ximate composition of cultured fishes with emphasis on salmonids[J].Aquaculture,1994,119:63-88.
[21]Cho S H,Lim Y S,Lee J H,et al.Effects of feeding rate and feeding frequency on survival,growth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Ayu post-larvaePlecoglossusaltivelis[J].Journal of the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2003,34:85-91.
[22]周爱国,茅沈丽,王超,等.饥饿胁迫对杂交鳢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J].水生态学杂志,2012,33(5):78-82.
[23]袁本利.药物安全评价中脏器系数的意义及不足[J].中国新药杂志,2003,12(11):960-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