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内江:老工业城市的“绿色蜕变”

2014-09-10 02:32郭飞
绿色中国 2014年3期
关键词:内江绿色企业

郭飞

坐落在成渝经济区腹地、素有“川中枢纽,川南咽喉”之称的四川内江市,是一座典型的西南城市:九曲十八弯的沱江河穿城而过,两岸山形优美、绵延十几里的绿色景观带隔江相望。诗仙李白在此游历时,曾留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千古佳句。

因盛产甘蔗,计划经济时代白糖产量曾占全国一半,内江又有“甜城”美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内江制糖业、机械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发达,地区生产总值(GDP)仅次于成都重庆,在四川省有“内老三”之称。

近年来,作为老工业城市的内江,以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了“绿色蜕变”。一座湖岸相依、山水相连、“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生态园林城市,正逐步孕育。

生态之变:

以绿带城,多点布局,生态绿地构建“城市之肺”

2月26日,行走在内江市中区交通乡红星村,漫山的绿意撩人,三三两两的村民,或盘坐在树下呼吸新鲜空气,或在花草中来回穿梭。

“以前这里是裸露的山头,现在全部披上绿装了。”村民肖大姐说。乡里现在近一半的面积都被森林覆盖着,“有了树,水土保的住,风景也好多了。”

红星村能有如此大的森林覆盖率,得益于内江实施的城周绿化工程。有数据显示,除了红星村,还有10个乡镇、50个村的545个山头也都告别“秃头”,新造林总面积超过1.2万亩。

“有专家测定,城周已经郁闭成林的4470余亩新造生态林,每天可为城市人民提供3350多吨的氧气。”内江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内江主要领导还会亲自带头,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到翠屏山、牛毛山、塔山、大小梁山等山体义务植树。

除了山,内江的绿化还向水延伸。

2011年,随着内江天宫堂水电站建成,一个长约21公里、面积7000余亩的城区“人工湖”形成。经过广泛征求市民意见,“人工湖”被定名为“甜城湖”。此后,两岸各长约10公里的亲水游览步道迅速成型,与河岸景观建设相映成辉,串成一条滨江生态景观长廊。

2011年6月,在甜城湖上,内江成功举办中、美、澳艺术滑水对抗赛,此后每年,湖上都会定期举行大型龙舟赛事,吸引数十万人观看。而“甜城湖”的名字,也随赛事的举办被海内外知晓,成为内江重要的城市名片。

此外,占地500余亩的谢家河生态湿地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川南最大的城市生态湿地公园;全长10里的“十里休闲长廊”,定位于乡村生态旅游,其内数十家特色农家乐,是市民们的休闲胜地,更是旅游收入的新增长点。规划公共绿地392.7公顷,建设谢家河公园、牛毛山公园、高铁站前公园等城市公园……

资料显示,近年来,内江绿地面积实现跨越式增长。以2008年到2012年为最,全市共投入资金6亿元,建成区绿地面积从600公顷增加到1387.08公顷,翻了一番有余。

今年两会前后,内江为自己定下更高目标:到2017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超过34%,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这意味着,内江新一轮“绿色征战”的号角,已正式吹响!

布局之变:

腾笼换鸟,减排降耗,挪出6成企业让地给“绿”

穿行在内江经济开发区的宽敞大道上,吸人眼球的,不仅是敞亮的现代厂房,还有错落有致的行道树,和散发浓浓绿意的青草坪。

如今的内江城区,“绿色”已成为主色调。而这,得益于内江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不断审时度势,以一系列措施逐步完善的空间布局。

“过去内江的企业,哪里方便就建在哪里,没有规划。”市经信委主任葛强说,那时,内江城区内大中型工业企业不仅数量多,而且集中。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这些企业的技术日趋落后,设备老化、对环境也影响很大。

此时,“腾笼换鸟”便应势而生。何谓“腾笼换鸟”?用内江人的话说,就是把落后产能、污染大、高能耗的企业“请”出城区,既给绿地腾出空间,又能引导企业调整结构,做大做强。

从2009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企业从城区内搬出,截至去年5月,全市共有17个企业已实施或正实施搬迁入园。其中不乏凤凰煤机、金田光缆这些年产值过亿的企业。“关闭一批、技改一批,总共搬进园区的,占原来企业总数的6成,这些企业的原址,便改造成了园林民居、广场公园等。”

2013年10月,全市新一轮的“腾笼换鸟”工作启动,此次有55户工业企业需搬迁。政府出台多项优惠政策,鼓励这些企业入园区发展。“不是简单地搬。而是要改、要变,舍弃过去陈旧的设备和过时的产品,最大限度实现减排

降耗。”

一批位于中心城区的排污企业被搬迁,城区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经过规划,仅3年时间,内江就抛出10个重点绿化工程,总投资超过2.5亿元,新增绿化面积4800多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飙升10个百分点。

伴随着城市布局的思维变革和企业搬迁中的低碳改造,内江工业污染物排放大幅度减少,全市水环境质量正得到极大改善,城区空气质量级别连年在Ⅱ级(良好)以上,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明显提高……

内江人坚信,经过几年的努力,未来的内江,天会更蓝、水会更清、地会更绿、空气会更清新,一座“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生态园林城市必将屹立于川南大地。

产业之变:

创新驱动,绿色转型,两“新”引领内江产业发展

内江的绿色征程并不仅是流露在一草一木,也不是简单的让地给绿,更体现在深层次的绿色发展之上。

作为老工业城市,制糖业和重工业曾是内江的发展支柱,这些主要靠物质资源消耗的产业,带给内江城区的最直接影响便是环境污染:沱江出境断面2004年以前常年是劣Ⅴ类水质,城区空气质量全年优良天数最低仅占一半……

经历了原有产业结构的“重新洗牌”和探索新型产业的“转型阵痛”后,内江意识到,走低碳环保的绿色发展之路,是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

2009年,内江引入中再生,投资30亿元,在垃圾回收处理集聚地“牛棚子”打造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一方面改善了环境,更形成了循环产业转型,建成西部惟一的“中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2012年6月29日,年节约标煤量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5万吨的川威集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点火投产。这是川威集团从“钢铁川威”向“钒钛川威”的成功转型。

2013年3月27日,内江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点站,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60万千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首次达到60万千瓦满负荷运转,不仅标志世界火力发电和节能减排技术的重大突破,也意味着内江将继续领跑世界“绿色电站”的发展;刚刚结束的2013年,内江GDP达到1069.34亿元,正式跻身全省GDP“千亿俱乐部”。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多年来调整结构,“绿”意进取的成果。

而今年的内江“两会”上,“创新”和“高新”成为发展的关键词。“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力争2014年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均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的低碳转型目标,更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随着产业结构的日趋合理,内江一、二产业强势崛起的同时,也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需求。针对第三产业就业容量大、吸收快、效益好等特点,内江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成渝经济区商贸物流中心。其中尤其将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打造“四川电子商务第二城、川南电子商务发展中心”。同时建设中国供销西部农产品物流园、川南城市配送中心,建设8个AAAA级旅游景区,发展现代旅游业……

当前,内江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之上,“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改革开放”三大战略正成为内江新的发展引擎,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建设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幸福美丽内江的美好蓝图,正被勾勒地越发清晰!

猜你喜欢
内江绿色企业
平安内江,幸福的港湾
2018上海企业100强
The Inequality of English Education between Minority Groups and Majority Group in China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追踪绿色的秘密
共同推动内江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