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国彪
每年的全国两会上,一位身穿深灰色衣服和布鞋的老人总会吸引众多代表委员的注意,大家争相向她问好,并合影留念。什么样的一位老人明星一样受到代表委员的追捧?什么样的一位老人代表如此朴素?她就是自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至今已连续参加十二届全国两会的85岁的山西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全国劳模申纪兰。
从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到2013年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是全国惟一的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二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申纪兰先后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在周恩来总理家中作过客,和邓小平一起照过相,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到山西,大多会到西沟村去看看她。
从外表看,这是一位普通的山西农村妇女;满手老茧,脸上布满皱纹;待人亲切自然,又似是邻家老奶奶一般。就是她,申纪兰,85年的岁月,书写了极不平凡的人生。第一至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首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
全勤的人大代表
申纪兰的家坐落在太行山脉的西沟村。这里山是石头山,沟是石头沟,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为了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申纪兰带着“娘子军”每天天不亮就上山,天黑了才回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光秃秃的荒山终于披上了绿装。当年,申纪兰联络了十多个要好的姐妹加入互助组,后来,她又与著名劳模李顺达携手创办了闻名全国的“西沟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并被大伙推选为副社长,从此,申纪兰的事迹逐渐传遍了
全国。
从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始,申纪兰在后来的近60年里,不仅先后三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也受到了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那些合影,在申纪兰的家里满满当当地挂了两面墙。这些照片,取代了普通的全家福,成为申纪兰最温暖的财富。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210人的名单里,山西代表团26人,只有4个女代表:劳模申纪兰、歌唱家郭兰英、刘胡兰的母亲胡文秀和基层干部李辉。当时她的想法很简单,“想参加一次会议,见见毛主席就行了,其他就不想了”。当她知道代表的任务是要选国家主席,心思更笃定,“一定要把毛主席选上”。在选票上毛泽东的名字下面画上一个圈,成了申纪兰和许多人心中最神圣的使命。
申纪兰的青春,和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牢牢绑在一起。她的记忆,也更深刻地停留在那些时刻。1975年,第四届人大会上,周总理带病做最后一次报告。很多人都跟她一样,掉着眼泪听总理报告。“瞧见他瘦成那个样子在那儿做报告,他坐下了,大家还鼓掌,一直鼓掌,这就是大家心里头的领导人呀。总理多好呀,我们流着眼泪,见了总理那一次,再也见不上了。”
1978年之后,新的精神和决策,老人理解起来并不太容易,比如“包产到户”。西沟村的光荣来自合作社、来自集体。虽然起初内心充满疑惑,但申纪兰还是和年轻时一样,坚信党的方向,“自己不能理解,那是自己的水平觉悟低”。如果再追问,老人会慷慨激昂地把手扬起来说,“就是党和毛主席,领导四万万人民翻身做主人,党不会错”。那种发自内心的坚定不移,就像西沟接待中心党支部书记郭雪岗所形容的:“她对党的感情,是掏心掏肺的真。”
从1978年的第五届开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固定下来,5年一届,人大代表要承担的职责,也不再是画个圆圈那么简单,他们要拿出自己的议案或者建议。对1978年已经50岁的申纪兰来说,此后的30多年,并不容易。这个从没念过书,不识字的劳模,由此开始认字写字,听新闻、看报纸,领会党的新文件、新精神。当年那个会为报告发言急得团团转的小媳妇,就这样,一点点成长为不用稿纸都能连续讲上几小时党课的模范党员。这些都让她身边的人感慨,“虽说没念过书,理论水平高着呢”。
老人也感慨,现在的全国人大会议“变化太大了”。如果一定要她列举一些具体细节,她想了想说,“以前是举手表决,现在是按键,电子计票,先进多了”。还有,“现在的代表都有文化,水平都很高”。
谈起半个多世纪的人大代表生涯,申纪兰自豪地说:“当人民代表,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不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这么多年,我始终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也是以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
农民本色
申纪兰经历了50多年的风风雨雨,十二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成为中国人大政治制度的亲历者和见证人。这也许是因为她淡泊名利,心里装着国家、装着群众、保持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和农民女儿的朴素本色的缘故。
不管拿过什么荣誉,只要回到西沟村,换上补丁摞补丁的旧衣服,锄头一扛,申纪兰就回归了自己的本色。在她身边工作了20多年的郭雪岗觉得,这是申纪兰“最了不起的品质和智慧”。
2013年3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山西代表团首次全体会议上,中共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这样评价申纪兰:“作为正厅级干部,她保持了人民本色,谁能做得到?这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这就是我们理直气壮的理由。”
“布鞋是自己做的,来不及做,也能买得到。”申纪兰说,在会上住宾馆,在家里就是农民。平时就这么穿,习惯了,简单,也舒服——“而且现在还要下地干活,穿着布鞋才能下地啊。” 申纪兰对记者说,在农村她还有口粮田,平时“不仅下地干活,还上山栽树”。从年轻开始,她就带着“娘子军”上山种树。50多年下来,现在的山头已经栽了2万亩树了。
1973年,申纪兰被任命为山西省妇联主任。毫无思想准备的她,总觉得这不合适,不愿去。她说:“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机关工作的经验,让自己当省妇联主任不如让别人当更合适。”她如实地向组织上反映了自己的想法,但最后还是服从组织决定。她上任后却不要级别,不要工资,不转户口,不要专车,还在西沟村参加劳动……不久,在她的再三要求下,最终还是辞去了这个正厅级职务。
1983年,组织上把申纪兰列入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候选人,她还是一再申明自己不合适,说:“我识字不多,当好代表就行了。”最后她当选了。市里要给她相应的待遇,她又全部推辞了。她说:“我的户口在西沟,级别在农村,能走能动,要那些用处不大。”如今,她已是连续五届当选为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了。
这些年来,申纪兰多次外出联系业务,坐的是公共汽车,住的是价格低的旅馆,吃的是最便宜的饭菜。为了给村里出差办事,她每年的车费、住宿费少说也要花上好几百元,但她从未在村里报销过一次车票,领过一次出差补助,反而把国家每月发给她的生活补贴也“赔”进去了不少。有人说,你这是办公事,该报销就报了吧。她执意不肯,说:“国家每月给我150元的补贴,这就都有了。”
对于金钱,申纪兰的看法是:金钱就像水一样,缺了它,会渴死;贪图它,会淹死。用来为集体、为乡亲办事,金钱如命根一般;放在自己手中,则为过眼云烟。所以,乡亲们找她借钱,只要有,她便会慷慨解囊。能还她,就收下;还不起,她也从不要。邻居张根则大爷无儿无女患病住院,申纪兰不仅贴了住院费,张根则去世后,申纪兰又主持在西沟村给他操办了丧事。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大地震给当地群众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灾情牵动着申纪兰的心,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一个地地道道的普通农民,老劳模慷慨解囊,把自己积攒的1万元钱捐给了灾区人民。
这样的事例,对于申纪兰来说实在是太多了。她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着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她的事迹就像2007年获首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颁奖时,组委会给出的颁奖词一样:恪尽职守。是你们,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人民、尽心尽力、安贫乐道;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将责任心、使命感化作了坚守的动力,为社会的发展奠定牢固的根基——向你们致敬!
大浪淘沙,时间是检验一个人品性的最好标准。就像俗语所说,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用一辈子去做一件好事。而申纪兰就是用自己生命的时光践行一件事:跟党走,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