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分析与测算

2014-09-09 08:25李泽星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5期
关键词:柯布

李泽星

摘 要: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在经济增长中,除去资本和劳动因素外,由科技进步等其他因素带来的经济增长所占份额。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转型,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辽宁省1978-2008年的历史数据进行了整理计算;区别于以往算法,在测算过程中没有对动态“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直接回归,而是事先用工具变量法确定α,限定α取值范围;然后再运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出技术进步对辽宁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关键词:科技进步贡献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索罗余值法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科技进步的内涵主要包括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科技知识的进步、资源的重新配置、管理水平的提高等诸多方面。科技进步贡献率就是在经济增长中由科技进步导致的增长所占的比重,它是反映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大小的一项综合指标。在生产关系已经相对稳定的市场经济国家,“科技进步”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而在中国,各项体制的改革、生产关系的调整所带来的“科技进步”,往往比科学与技术发展带来的“科技进步”要显著得多。

本文在充分研究科技进步率测算方法的基础上,对辽宁省各方面数据进行搜集整理,采用索罗余值法,估算出辽宁省自1978年以来的科技进步率。在此基础上,根据实证分析结果,针对辽宁省科技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建议。

2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研究全国范围内的科学技术进步率的文献很多,但是研究辽宁省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文献却很少,目前能够找到的近十年内的文献仅有一篇:《辽宁省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高源等发表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6月刊。但是在该篇论文中,作者指出“上述模型中的综合产出量Y应是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投入的资本量K也应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历年资本存量,投入的劳动量L应是历年经济活动中消耗掉的一般劳动时间”,但是接下来作者的模型所用数据当中,K指标却是用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该指标是一个流量指标,不能用来简单代替资本存量指标。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测算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本量K”指标的改变。关于资本投入量 K 的确定, 一些研究结果给出其计算过程,步骤包括如下三步:1)计算基年的资本存量;2)计算各年度的资本增量;3)考虑固定资本的使用年限及折旧因素。其公式是:

K■=K■1-?啄■+I■■

式中Kt为第t年的资本存量,Kt-1为第t-1年的资本存量,?啄■为折旧率。统计年鉴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用当年价格表示,因此还需要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我国财政部虽然对折旧进行指导,但是也难以确定究竟折旧率应当是多少。基于以上指标的众多不确定性,各种文献的研究结果也相差较大。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之后,采用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中测算的辽宁省的数据。这也是最新的关于测算辽宁省资本存量的文献。

3 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属于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范畴,而且由于科技进步通常是比较效益最高的投资领域,可以认为是现时内涵式扩大再生产最主要的实现方式。

3.1 柯布—道格拉斯(Cobb -Douglas)生产函数

在西方经济学众多的生产函数中,C—D生产函数有着独特的地位。C—D生产函数虽然形式简单却不仅包含了生产要素中最基本、最主要的要素——劳动力和资本,而且考虑了科技进步因素的作用。而劳动力、资本和科技进步正是决定产业生产力水平的最为核心和关键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反映出整个生产过程内在的技术经济联系。由于受当时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柯布和道格拉斯没有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C—D生产函数仅仅告诉人们生产的主要要素,但并未用该模型测定科技进步作用。

3.2 索罗余值法

1975年,索洛首创“综合要素生产论”概念,把综合要素定义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的改进;②给定投入量的产出量增加;③其他:包括诸如规模经济,资源配置的改进等。他认为综合要素生产率就是总产出中扣除资本和劳动投入影响的部分。

假设时间增量△t=1,记△Y/Y,△K/K,△L/L为y,k,l,分别表示产出,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增长率。索洛增长速度方程为:

y=ɑ+?琢k+?茁l

ɑ=y-?琢k-?茁l

E=■×100%

式中:a表示科技进步增长速度;E表示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份额;y表示经济增长率;k表示资金增长率;l表示劳动增长率;?琢表示资金产出弹性系数;?茁表示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

3.3 评析

在对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实际测算过程中,一般是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将线性处理之后的C-D生产函数直接进行回归,然后得出科技进步贡献率。但是在此方法中,直接回归也对资本贡献系数α进行了回归,会得到α的值,但是得到的α的值能通过t检验,一般不会通过经济意义检验。在下一部分的具体测算中,本文采用工具变量法,事先确定α。

4 辽宁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分析

4.1 关于产出量Y的确定

我国从1992年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并作为考核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指标。因此,本计算公式中的“经济增长率Y”采用辽宁GDP计算。无论从经济统计学意义上还是从经济学意义上,生产总值(GDP)都是反映全社会经济产出最为理想的变量。

4.2 关于劳动投入量L的确定

理论上的劳动投入量是指实际投入的劳动量,其不仅取决于劳动的投入数量,还与劳动的利用效率、劳动者素质有关,但是现阶段还缺乏这方面的统计资料。本文中,劳动投入量采用辽宁省年末从业人员数。

4.3 关于资本投入量K的确定

本文直接选用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中测算的辽宁省的数据。

4.4 关于?琢、?茁的确定

索罗模型假设其和为1,即规模报酬不变,要正确的对模型进行计算,必须延续此假设。在模型的计算过程中,本文不再对其进行回归分析,而是采用工具变量法对其进行替代回归,估算?琢的值。具体操作方法简单介绍如下,为了正确估计?琢,需要对模型lnY■=lnA■+?琢lnK■+?茁lnL■进行回归,但是为了得到?琢的估计值,必须对lnA■进行估计。原文采用的办法是以第三产业劳动力投入占比作为技术水平的替代变量。假设A■=ɑSTR■,进而回归方程为:

lnY■=lnɑ+?酌lnSTR■+?琢lnK■+?茁lnL■

以上方法的经济理论主要来自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的这种规律性转移事实上也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正是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才能够释放这两个产业的就业人口。经过测算,总量生产函数中固定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为?琢=0.557;相应地,劳动力投入的产出弹性为?茁=0.443。

5 测算结果与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带入数据进行测算,所得结果如表一所示。为了从总体上看出科技进步变化率的变动趋势,本文将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各年度进行先行拟合,所得结果如图一所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辽宁省科技进步贡献率在50%左右上下浮动。但是从其线性拟合图上可以看出,科技进步贡献率30多年来却呈现一种缓慢的下降趋势,因此辽宁省应当防范人才流失,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切实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高源,等.《辽宁省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

[2] 国家统计局网站.

[3]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经济研究,2004,10.

[4] 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0).

[5] 曹吉云.我国总量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贡献率.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7.11.

猜你喜欢
柯布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绿色低碳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本期焦点人物: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 小约翰 •柯布
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探析与预测
寻求超越西方现代文明的新途径——美国建设性后现代哲学家柯布教授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