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出炉的国内楼市最大一笔并购案:融创中国宣布以63亿港元的代价,收购绿城中国24.313%的股份。收购完成后,融创与九龙仓将并列为绿城第一大股东,这意味着宋卫平时代谢幕,融创中国主席孙宏斌正式入主绿城。
年轻时曾与柳传志反目,创业后叫板王石却一败涂地,再创业三次IPO夭折,孙宏斌曾如此总结自己的坎坷经历,“我有时候觉得我自己挺幸运的,我犯错误的时候都在我年轻的时候。”
融创速度加绿城品质
5月23日下午,杭州黄龙饭店。宋卫平和孙宏斌一前一后走进发布会现场。他们一个轻松含笑,一个略微拘谨。就在19个小时之前,融创收购绿城的消息正式公布:孙宏斌收购宋卫平、寿柏年和夏一波共24.313%的股份,与九龙仓并列为第一大股东。
这一场颇有“谢幕”意味的发布会,却没有想象中的悲情。
宋卫平当天状态很好,即便面对各种犀利问题依然轻松化解,还不时主动与记者开起玩笑。但在此前数月,宋卫平并不轻松,“接班人”让其苦觅许久,其中不乏央企主动求缘,挑剔的老宋几波挑选,最终还是中意孙宏斌。
宋卫平回忆当时与孙沟通的情景:“我们直接问老孙,我们下定决心了,你要不要,如果你要的话,我们就给你;如果你不要的话,我们就去寻求其他公司或国际财团和资本。”
孙宏斌的回答十分直接,他说要,当然要。“老孙这一点还是非常棒的。”选中孙宏斌,是由于宋在这两年多的合作中,看到了孙身上独特的东西:魄力、执行力和管理效率。
两年来,这两位男人的惺惺相惜一直被媒体津津乐道。
2012年的1月,融创在绿城危险的时候拉了一把,融创以51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绿城一项目51%的股权。5个月后,两个人的牵手正式开始,上海融绿平台上线一一这也成为宋卫平对孙宏斌认可的最为现实的依据:2014年一季度,上海融绿以44.26亿元的销售额成为上海销冠。
能打动文人老宋的不仅仅是生硬的数字。据接近绿城的人透露,孙宏斌的等待曾令许多人动容——这可以视为一种真诚,对宋卫平的诚意与对绿城品牌的虔诚。绿城很多人都亲眼见到孙宏斌像其他人一样,等在宋卫平的门口,这时候绿城员工多少会有些尴尬,“人家也是老板啊”。但孙宏斌则会冲他们笑笑,然后一支又一支地抽烟,继续等待。
现在,宋卫平也会跟别人讲起关于孙宏斌的很多段子,比如孙宏斌会蹲到桌子上唱歌,唱的是“怒放的生命”;年轻时骑车七天七夜到大连看望准丈母娘,“老孙的这种疯劲是做事非常重要的东西,而我们只有他的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
宋卫平谢幕,孙宏斌入主。用孙宏斌的话说,尽管被绿城选中是一件骄傲的事,但也是件大难事。为此,他整整纠结了一晚上。占据他大脑的是两大必须面对的挑战:一是绿城的管理,二是绿城的产品。
“收购绿城面对的第一个挑战是绿城的项目,城市比融创多很多,管理难度很大。”孙宏斌说。目前绿城进驻了100个城市,而融创集中聚焦在京津沪渝杭5个城市板块。
思考一晚上后,孙宏斌给出了他的应对办法,就是将管理分为三大块:以浙江、山东、上海为中心的三大片区,“这就占了90%,所以(管理)也没有那么难。”
而孙宏斌的另外一个挑战是保证绿城的“身”。在他看来,宋卫平已经把绿城产品做到了极致,不管谁再接手都会面临很多挑战。
这时候他得学会平衡,平衡绿城品牌重力和市场压力一一这恰恰是宋卫平最为看重的地方:“他(孙宏斌)既能造出靠谱的房子,又能把销售做得很好。”事实也证明,孙宏斌带领下的融创近年来快速成长,成为地产界少有的开发高端住宅却能实现快速周转的房企。
在孙宏斌的判断中,绿城的问题是l万元的房子跟10万元的房子是一样的,反而小业主不一定有机会住到绿城的房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在产品和市场之间做一个平衡,“可能日子会好过一点”。
不过,对于已有的绿城产品来说,宋留给孙的价格调整空间并没有多少。孙宏斌的想法是,大多数项目都不会降价促销,但也不排除个别项目会做适当调整。
当然,孙宏斌的管理担子还不止这些。他一方面要完成宋卫平的托付,安置好绿城的5000名员工,另一方面还要顺应市场,保证工作效率。融创速度加上绿城品质,这看起来近乎绝配,但要让这两家完全不同打法的公司真正融合、优势互补并产生“1+1大于2”的化学效应,再次考验着孙宏斌的管理智慧。
“犯错都是在年轻的时候”
既有的游戏规则是,在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中,有得必有失。孙宏斌也并不是总能得到他想要的。
联想控股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和他的几次谈话,不经意预言了他此后十几年的命运轨迹。孙宏斌20多岁时在联想公司已经一鸣惊人——凭借过人的商业天赋和挑战权威的蛮劲成为联想少壮派的领袖,但后来他与柳反目成仇,并进了监狱。
事后,双方尽释前嫌,柳在其出狱后以50万元助其创业。孙宏斌说,“柳总在我眼中一直是一个长者、导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柳传志造就了我。”
柳传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入狱数年,对一般人的打击会很大,但孙宏斌意志不消沉,一直要求上进,“孙宏斌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年轻人的榜样,年轻人很难说不犯错误,但我们看到他很快又站起来了。”
1994年孙宏斌创建顺驰,以房地产中介所进入地产界。1996年,顺驰集团开始开发房地产。虽然这家公司最终并未如其名称一般“顺驰”,却也曾经做过国内地产界的“大哥大”。
与大多数人通常对失败避之不及不同,老孙从来不避讳谈及顺驰,并称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顺驰当年确实曾经创下了不起的业绩,销售额从2001年1个亿增加到2004年的127个亿,登上了房地产行业的销售冠军。彼时顺驰的核心是高周转,并将之发挥到极致。然而滚动开发带来的
“十个锅七个盖”局面,这些激进的做法,也为顺驰日后的倒下埋下伏笔。endprint
彼时地产江湖上的大佬对于顺驰的做法并不看好。
2003年,孙宏斌当着地产元老王石的面直言不讳,力争全国第一,赶超万科。王石抛出一句话:“你不可能三年之内超过万科,超常发展违背了规律,九死一生。”
2004年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孙宏斌再次提出,“今年我们一直在调整自己的目标,要达到100个亿,其实,根据我们最后一轮的保守估算,今年的销售回款可以达到120个亿。”王石立刻回击称:“睁着眼说瞎话。这是吹牛!”
柳传志也托人向孙宏斌传话:小孙太急了,做企业不能跑,而且在扩张时一定要注意资金链,有些话也不能说得太满了。
正是因为对于地王的追逐,老孙也因此落下了“激进”的口实。
最终顺驰遭遇资金链断裂,这个
“地产狂人”提出以速度击垮一切竞争对手,却戏剧性地被速度击垮。13年间,土地储备740万平方米,市值超过150亿元,却倒在了黎明的前夜。在与大洋彼岸的投行大鳄摩根士丹利的苛刻投资谈判无果而终将近一年之后,高傲的孙宏斌不得不承认自己在顺驰的“失败”,最终,曾令他荣耀加冕的顺驰,易手香港商人单伟豹。
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会长聂梅生曾到过孙宏斌在美国的家中。孙宏斌夫人跟她说了一句:“顺驰是孙宏斌心中永远的痛。”
卖掉顺驰后很长一段时间,孙宏斌在下属面前掩饰了自己的失落。2006年底的一天,孙宏斌和两个朋友在北京吃饭,席间孙宏斌突然提议到KTV唱歌。整个晚上,他就唱了两首歌,一首是崔健的《一无所有》,另一首,还是崔健的《一无所有》。
2007年初,招商银行年终答谢会上,身处艰难时光的孙宏斌又遇到了柳传志。这位老字辈创业者再一次认真地对他讲:“你做企业别的都挺好,就是有一点,太急躁了。如果把心态稳一稳,我相信你能再次起来。”
这次柳传志的话奏效了。在从公众视野中销声匿迹3年后,2010年10月7日,四度闯关的孙宏斌终于站在了香港联交所。并无悲壮之意,只是融资26亿港币已显勉强。此次上市之际,地产行业正面临“限购令”的出台,市场环境比之2008年更为恶化。“孙宏斌的坚韧意志和成功欲望可能是其成功上市的关键。”一位业内人士说。
从2004年顺驰闯关失败,到2010年融创IP0成功,6年光阴仿佛弹指间。“我已经不愿意再说顺驰的事了。”孙宏斌说。“我有时候觉得我自己挺幸运的,我犯错误的时候都在我年轻的时候。”孙宏斌对自己的坎坷经历如是总结。
孙宏斌曾在融创内部有过一次发言,这次发言被融创内刊整理并部分发表。“人原本生活得很好,原本可以不冒险,但因为选择了梦想而遭受到困苦和失败。虽然中国人讲求成王败寇,但为了梦想和理想而拼搏,即使没有成功也值得所有人尊重,因为这个世界就是靠这些有梦想的人去推动的。”
63亿港元。买到了什么
世事难料,曾经“卖身”的孙宏斌如今也成了别人的“白衣骑士”。
在此次收购事项披露前,融创和绿城是众所周知的合作关系。当年绿城被指处于资金链断裂边缘时,老孙多次公开发言表示支持,并从不吝惜对于宋卫平及其企业的溢美之词。
“我真的很喜欢宋卫平”,“绿城的产品是最好的”,“绿城肯定没问题,渡过难关的绿城会更优秀。”
融创亦于201 2年人股绿城,并同绿城开展了深入合作。事实上,融创的品质发展经历了两次“爬坡”。第一次始于西山壹号院,融创自此确立了“高端精品”战略,而第二次则始于与绿城的合作。
“这个合作双方都大气包容,发挥了双方的优势,做到了一加一等于三,是企业间合作不可复制的典范,应该写进商学院教材。”孙宏斌虽然感性地援引宋卫平的话如是评价双方合作,但也非常清楚,这个合作“本质上还是一桩生意,双赢是基础”。
而此次孙宏斌和融创花费了63亿港元收购绿城,买到了什么?
纯粹从收购的项目、土地价值等角度讲,绿城目前土地储备超过3889万平方米,其中11%位于杭州大本营,33%位于杭州以外的浙江地区,5.4%位于上海,27%位于环渤海区域。
除了融创进入的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杭州外,绿城有布局的主要区域和城市还包括海南、南京、长沙、青岛、大连等。
这对于原本以“城市深耕”为主要策略的孙宏斌来说是一个挑战。“会有问题的,问题会很大,是特别难管的,这是个挑战。”
对于产品,孙宏斌的一贯逻辑是:“高端精品更是刚需。”他认为,在过去的几年里大多数开发商都在做刚需项目,而政府现在要集中力量做保障房,都是刚需类型的产品。相对而言,改善型产品则较少。因此他断言改善型、高端物业会更有市场。
融创近年来在严峻的宏观调控之下,固执坚守高端豪宅路线。却未受到政策之累,反而获取超常规发展。既是高端豪宅,就天然附带追求稀缺性资源的属性。孙宏斌在这方面,可谓做得淋漓尽致。
有关未来进入的城市如何分配,孙宏斌表示有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在各自优势区域各自发展,比如融创肯定会退出浙江和山东,绿城不进入重庆。第二个原则是在一线城市合起来做,比如北京、上海等。第三个原则,在深圳、广州、厦门、福州、南京等南方城市,均以绿城为主做,融创入股。
正如孙宏斌自己所说的,更为值钱的是“绿城”这一品牌的价值。“其实大家都知道绿城的品牌价值就值200亿,我们这次交易的价值相当于200亿,相当于我们就买了一个品牌,土地跟房子都白送了。”
在宋卫平的精心维护下,“绿城”作为一个代表着“品质”和“高端”的品牌,一直维持着最良好的口碑,相比仁恒、星河湾、方兴等开发商,规模和分布范围也最大。
一方面,打上“绿城”标志的项目都能获得高品牌溢价;另一方面,在如今的市场情况下,想培育出和绿城一样的品牌,可以说几乎“不可能”。
绿城诞生,恰是在中国房地产高速发展的前10年:周转可以缓慢,地价占用的资金成本不高,政策环境相对宽松。绿城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出高品质的产品,同时也有足够的客户群作为购买力。
纵观目前的房地产市场,选择完全走高端路线的开发商少之又少,能把高端作出规模的几乎没有,只有少数的外资开发商和央企能“扛得起”高端项目缓慢的周转速度。
从这一角度来看,孙宏斌的花销完全值得,惟一的挑战是未来能否维护好这个品牌。
从宋卫平的表态来看,绿城原有的团队和人员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待在绿城,团队不会有所改变,因此品质不会有变化。
“反正是绿城造的房子,不管以前造的,现在造的,将来造的,我全部负责任。”宋卫平的发言,以及本人并未卖光股权,也是给绿城员工和“绿粉”吃了一粒定心丸。
不过,宋卫平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将放在“代建、养老地产和现代农业上,精力必定会被分散,而对于人才也会有所需求。届时,孙宏斌需要更注重品质把控,并且稳住原有团队一一对他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本刊编辑综合整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