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茂伟
一、影响体育训练效果的因素
1.体育课课时仍然较少,体育训练机会大大减少
目前,很多初中学校都为学生能够顺利升入高中做着非常充分的准备。因此,学校及老师格外注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这样,体育课的课时往往设置得很少,致使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机会也就逐渐减少。最终,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压力反而得不到应有的释放。
2.理论与实践衔接效果欠妥,降低了体育训练的效果
体育训练必须要有良好扎实的体育训练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否则非常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初中体育训练往往缺乏理论知识的指导,致使体育训练在没有理论指导的状态下,发挥不出预期的效果,不利于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
3.示范动作不标准,影响体育训练进度
体育训练往往需要借助老师的技术动作,因此,老师的技术动作必须标准规范,否则会将错误的动作信息传递给学生,使更多的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出现错误,耽误体育训练的进程与效果。
4.学生缺乏体育训练的耐力,训练价值不能彻底彰显
体育训练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耐力来参与体育训练。然而,很多学生拈轻怕重,在体育训练环节往往缺乏耐力,无法全面感受体育训练的价值和意义。最终,他们在体育训练过程中经常浑水摸鱼,训练意志不坚定。
二、强化体育训练效果的有效对策
1.加大对老师的培训力度,全面巩固体育训练效果
体育训练对于学生的整体体育素质意义重大,而体育老师对于体育训练效果的强化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因此,學校对体育老师的培训机会必然要稳中求升,使老师拥有更多的机会,去感受现代体育教育形势及理念,从而针对体育训练这部分内容做出教学上的战略调整,使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都符合社会教育的发展要求。体育老师的培训力度得以提升,老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才能得以提升,体育训练的效果才能强化,学生的整体体育素养才能提升。
2.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为体育训练筑牢基础
老师的培训对于巩固体育训练效果非常关键,同样,从学生的角度加以考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发挥,也是巩固体育训练效果的有效途径。毕竟,单单依靠老师的努力,缺少学生的主观参与,体育训练仍然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可见,老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努力激发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参与体育训练,使体育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能够真正地被强化。这样,体育训练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实现优质保障。
3.切勿忽略学生个性化因素,为体育训练铺平道路
初中学生的个性化因素表现得非常明显。因此,老师要充分注意并学会利用好学生自身表现出的各种个性化因素,比如兴趣爱好,性格、心理素质等。体育老师利用好这些个性化因素,才能更好贴近学生,更好地倾听学生的内心所想,更好地感受学生的主观要求。最终,老师才能与学生共同努力,形成良好互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学生的配合下,完成高水平的体育训练。
4.老师规范技能动作,确保体育训练的轻松易学
体育训练不是靠口述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老师的言传身教。因此,老师在讲解某些动作时要全面深入,使学生的理论功底足够扎实。同时,老师示范动作时要规范标准,不给学生预留错误学习的空间。可见,一旦老师的言传身教都过关,学生的体育训练将会更加轻松易行。最终,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被全面激发,为体育训练打造出坚实的保障。
5.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以此掌握体育训练的强度
初中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因此,体育老师要格外注重学生的身体情况,使学生在体育训练中拥有合格的体质。具体而言,老师要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老师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采取定期测试的手段,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加以检测,以了解学生整体意义上的身体情况,从而对教学规划、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及时的调整,以便合理掌握体育训练的强度和难度。
6.注重教学设备设施的安全性,切实保障教学安全
初中学生的体能训练需要老师、学生的主观努力,需要学校的客观重视,需要社会的关注。但是,体育训练水平的提升同样不能缺失硬件设备设施的革新与维护。因此,体育训练所必需的各种设备设施要确保安全。设备设施的安全系数高,老师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担忧,才能减少家长不必要的顾虑,才能确保学生不受到不应有的伤害。因此,在强化体育训练效果的前提下,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安全问题仍然至关重要。否则,体育训练得不到学生的回应,体育训练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与空间。
(作者单位:江苏邳州市八义集中心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