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俊飞
近年来,古诗词解析类题目渐成高考命题的热点题型,而鉴赏诗歌的情感又是历年古诗词鉴赏中必考的知识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准确地鉴赏古代诗歌的感情时,可以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入手:
一、“显性”感情
所謂“显性”的感情,是指诗歌的情感比较明显,并不需要我们大费脑筋去揣摩,而是直接从字面上去把握它的情感倾向。
1.标题显情感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优秀的诗歌标题自然也能眉目传情。首先,借助标题,体悟感情。如《征人怨》《喜外弟卢纶见宿》,标题中的“怨”“喜”“忆”“爱”就非常显豁地点明了基本的情感。其次,归类题材,把握情感。如《咏素蝶诗》《野菊》都是咏物诗,这类诗词以所咏之物作为标题,通过以歌咏某一事物来表达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某种认识、理解和追求。《赋得暮雨送李胄》《送魏二》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是送别诗,多表达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以历史人名、遗址地名为题的多是咏史怀古诗,如《乌衣巷》《登金陵凤凰台》此类诗歌往往以历史遗迹、历史人物、历史事迹为题材,或抒发诗人对世事巨变、物是人非、国家兴亡的慨叹;或总结经验、告诫统治者吸取教训;或讴歌历史人物,表达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理想;或抒发光阴易逝、壮志未酬的悲叹。而边塞诗则常以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为标题,《凉州词》《军城早秋》都是边塞诗,有反映战争残酷、黯然思乡的一面,有的则洋溢着马革裹尸、立功沙场的雄心。《江行》《次北固山下》诗歌的标题中有表明特定时令的词语,如“冬至”“春日”“日暮”;有表明人在旅途的行为的词语,如“江行”“次(驻扎)”“登楼”,是羁旅思乡诗。此类诗歌多抒发羁旅漂泊的艰辛、孤独,思乡念亲之情,抒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2.注解点感情
在鉴赏古诗时,注释无疑是一把解读的钥匙,一定要用足,不能忽视。如刘孝绰的《咏素蝶诗 》就标注了作者的相关信息: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如果不结合注释就无从理解作者的寓意,“刘孝绰仕途数起数伏”恰与素蝶在好的境遇中“绕”“争起”,差的境遇中“避”“共归”相似,从而答出“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3.作者推感情
知人论诗,对一些代表性的诗人的生平经历、艺术风格、时代背景有了一定了解,有助于诗歌鉴赏。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陆游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收复中原,雪洗国耻,是他的毕生心愿,然而南宋政权的主和误国,错失时机,使统一大业终成渺茫。这样不难答出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4.情语明感情
有些诗歌中的抒情词句直接表明了情感,我们紧抓这些词语,不仅加强了对诗歌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作答。如晏几道的《思远人》这首诗,不仅标题点明了感情,而且“千里念行客”这句直接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二、“隐性”感情
所谓“隐性”情感,意思是诗歌的情感含蓄隐晦,不着情字,需要我们去揣摩分析,才能领悟。
1.意象寓情感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诗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只有领悟“意象”中的寓意,才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感情。如贺铸的《钓船归》,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2.景物融情感
古代诗歌多写景之作,但绝不是单纯地描写景物,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要借助“景”理解“情”。如张炎的《鹧鸪天》,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
3.细节露感情
古代诗歌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对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发感情,充实作品内容,表现主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宣化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