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艳
解题能力是物理学习的基础,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种综合能力的建立对于今后物理学习是十分重要的。物理解题能力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其引导,最后使学生养成解决各类物理问题的能力。现代高中物理教学已经将解题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何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物理解题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
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学生在重负之下,很难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同时,物理对高中学生来说是一门较为深奥的科学,因此,学生可能对物理学习有些畏惧心理,这种现象在物理课程开始时尤为明显。解决这种物理学习现状的最好办法就是,激发起学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能够怀着浓厚的兴趣投身物理学习中,那么学生就可以主动锻炼自己的解题能力。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为课堂教学精心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高昂情绪和浓厚兴趣。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找准激发学生兴趣的切入点,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进行“核能:聚变和裂变”授课时,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核能知识的浓厚兴趣。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从网上下载一段我国原子弹爆炸的视频,并选择一些有关核电站的图片。课堂上,教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我国原子弹爆炸的视频,视频冲击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学生在震撼之余,对核能产生了兴趣。教师接着播放核电站的图片,并询问学生:“大家知道核能发电的原理吗,谁能说一下?”学生根据自己对核能发电的理解畅所欲言,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答案。教师接着说:“同学们平时都看了不少的科普书籍啊!核能发电的原理与咱们今天所学的聚变和裂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此时,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就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在了解了聚变和裂变的原理后,学生也会主动寻求计算相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了自身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物理教学目标有了较大的变化。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转变说明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是物理解题的基础,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这两个能力的培养进行引导。
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学习,还要为学生安排自我探究和思考的时间。高中物理可以实践的内容较多,因此,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动手实验的活动,让学生真正了解物理知識的原理,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分析问题,进而建立起解题的思路。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只是对其引导,并适时进行点拨,学生要自己分析演算,然后发现解题思路,真正实现了自我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安排学生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时,首先为学生讲解实验的思路,然后为学生示范实验操作,最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并进行计算。教师这时要问学生“大家结合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时间、位移及速度有关知识思考一下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原理,谁可以为大家讲述一下?”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和计算方法,对其计算的原理进行分析,并复述给其他同学。教师要积极地评价给出的答案,并给予适当补充,这样学生的解题思路就更加清晰了。学生可以在解题思路的指导下,主动探索解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三、培养学生灵活使用解题方法
教师可以选取典型的物理问题,指导学生使用一定的解题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灵活使用解题方法解决复杂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综合法、临界条件法及相似三角形法等都是高中物理中常见的解题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这些方法自主探究解题的思路。教师可以适当地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思维更加灵活,这样能使学生找到最简便的解题方法,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时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作阶段性的总结,从而让学生找到解题的规律,提升解题的综合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时,运用了比较法进行教学。教师首先分别对两者的知识点进行概括,然后引导学生找出两者间的联系。学生在比对两者的关键知识点时,深刻理解了知识点,并区别了两者的不同,从而使学生学会了使用比较法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西安理工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