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营销能力的理论模型构建

2014-09-09 21:13郭惠玲郭朝阳
现代管理科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环境不确定性

郭惠玲 郭朝阳

摘要:营销能力一直是战略营销领域学者的重点研究对象,学术界先后提出了静态营销能力、动态营销能力和自适应营销能力的概念。通过大量文献梳理,文章深入剖析了自适应营销能力的理论内涵,并对三种营销能力的理论基础、分析视角、战略重点等方面内容加以区分,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命题,最后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做出了简单的展望。

关键词:静态营销能力;动态营销能力;自适应营销能力;环境不确定性

一、 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具备了必要条件,涌现出信息经济、全球化经济、绿色经济、虚拟经济等新的经济概念。从迅速发展的跨国公司到突然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从企业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到为消费者提供满足其个性化要求的产品和服务,都要求现代企业不断运用新思想和新观点去认识现实问题,并且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美国圣达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简称SFI)将传统科学方法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多学科的复杂理论研究。复杂理论认为网络经济系统就像生态系统那样,企业与其他组织之间存在“共同进化”关系,并不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在企业的商业生态系统中,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彼此间应该合作,努力营造与维护一个共生的商业生态系统。SFI的科学家认为,从物理学到化学、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复杂现象和行为源自于自组织、突现和自适应等过程,因此,认为它们是“复杂自适应系统” (Waldrop & Gleick,1992; Cowan et al.,1999)。基于复杂理论,这个系统包括了供应商、主要生产者、竞争对手、顾客、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政管理部门、政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元素,是一个复杂动态非线性的混沌系统,企业是这个系统的成员之一,系统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价值,决定了企业的战略方向,要求企业从整个企业生态系统来制定战略。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Holland于1994年在SFI成立10周年时正式提出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CAS (Complex Adaptive System)。Holland(1995)在《隐秩序——适应性如何造就复杂性》一书中指出复杂自适应系统是“由用规则描述的、相互作用的主体组成的系统”,他认为系统中的各元素(个体)因其能够主动与环境及其他元素(个体)进行交流,反复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可以被看做具有自适应性的主体(Adaptive Agent),简称为主体。在这种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这些主体不断地“学习”或“积累经验”,从而主动地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各个基层个体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和作用,可以在上一层次,乃至整体层次上突现出新的结构、现象和更为复杂的行为,如产生新层次,出现分化和多样性,形成新聚合,出现更大个体等等。这就是CAS 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核心——适应产生复杂性(Holland,1995;张利斌,2005;肖燕 & 范如国,2012)。

二、 自适应营销能力的内涵及概念模型

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CAS的提出正好为战略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当把企业和经济系统视作为一个面对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由具有自适应性的主体构成、处于不断演进过程中的复杂系统时,这一新思路则为战略营销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市场需求日趋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结合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Geroge S. Day在《Journal of Marketing》杂志75周年庆典时,提出了自适应营销能力的这一新的概念。

Geroge S. Day认为不断加剧的市场复杂性对企业营销组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多数营销组织理解和应对这一复杂性的能力存在着越来越大的缺口。他认为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对营销能力提出了新的、扩展性的要求,远远超出了原有的狭隘的营销组合的能力。他认为企业就是一个复杂自适应系统,在与内外部环境中的各个主体间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学习”或“积累经验”,并根据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因此,他在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自适应营销能力(Adaptive Marketing Capabilities)这一新的概念。他认为这是一种新的、扩展性的营销能力,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市场预警能力。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主要思想逻辑,所有自适应系统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够以比表面噪音更快的速度将这些表面噪音转化成实际含义(Haeckel,1999)。因此,企业需要培养对市场环境的警觉性学习能力,以实现更早、更快地发现这些表面噪音的真正含义。Day(2011)强调在市场的复杂程度不断加剧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不仅需要通过预警系统加强对需求的深层次洞察能力,也必须丰富各种新兴技术以便自己快速搜索在微观数据和共享观点中所体现出来的模式与规律。为此,企业应该具有充分的市场导向,时刻关注着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顾客需求特征,并观察顾客是如何处理数据,对于社会网络和社会媒体是如何反应的。处于复杂系统中的企业应该摒弃以公司为中心的方法对待企业战略和运营,而坚持以网络基础观(Network-based view)加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认识,采用一种“开放心理方法(Open-minded Approach)”去寻找多样化的观点、听取广泛来源的信息、培育更广泛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网络,进而使得企业能够持续性地产生新的创意。对于来自外部的模糊市场信号,企业必须具备理解和对其采取行动的能力。

(2)营销实验能力。复杂而又高速率变化的市场环境隐藏着大量的战略死角,如果缺乏对各种可能性的充分考虑,企业很难拥有正确的创意。同时,市场学习流程的自适应性都将由于企业认识顾客行为模式和市场多样化、碎片化的战略应对等方面能力的有限性而受到阻碍(Day & Schoemaker,2006b)。只要企业内部能够拥有可信任的团队对市场学习加以理解和分享,解决这些上述问题的最佳方法就是在上述市场学习流程的基础上,投资于可以产生新创意的小实验(Day,2011)。因此,企业应该培养实验心态以及挑战现有信念的意愿,鼓励内部各部门或机构根据广泛的、多样化的市场信息做出各种尝试,开展各种准实验;并运用互联网络技术、快速原型设计技术(Rapid-prototyping)、数据库技术和各种新型软件工具从事和追踪产品和市场实验。同时,企业应加强试错(Tried and error)学习和实验流程的能力以探索未来可能的市场变化和成功模式。当然,大量的市场信息和实验可能会导致企业陷入信息超载的局面,企业还需要通过社会网络加强与网络成员之间的合作,主动向更大范围的市场先驱者、竞争企业或合作伙伴学习成功经验。

(3)开放营销能力。当今世界是个网络世界,网络无处不在。营销学者已经对各种各样的网络结构进行分类。Achrol & Kotler(1999)就将根据不同的成员构成将企业的社会网络分为四种:内部市场网络、垂直市场网络、企业集团和顾客机会网络等。正如Van den Bulte(2007)所述,消费者通过250 000个社会网络社区连接在一起,企业也从供应链转向供应网络,企业创新焦点从企业外部转向合作伙伴网络。Gulati(2009)提出传统封闭式的经营模式是模仿时代的产物,随着市场变化步伐和碎片化的加快,这种模式已经过时。同时,随着知识共享、相互协调和模式识别等技术的进步,垂直的组织结构逐渐解体(Kleindorfer et al.,2009)。企业作为复杂自适应系统,为了防止广泛深入的市场学习和从事大量营销实验所带来的信息超载和所带来的资源、能力局限性,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关系管理能力的培育,跨越企业边界,通过企业间的合作扩展企业资源(Dyer & Singh,1998)。因此,企业必须开放营销组织,协调运用合作网络成员间的互补性资源和能力,以实现系统对环境变化的自适应能力。

综上,自适应营销能力是一种预见性的、主动性、由外而内的探索能力、实验能力和整合协调能力的综合,是促使企业主动调整战略和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加快和不具规律性的一种扩展性营销能力。这种新的、扩展性的营销能力由市场预警、营销实验和开放营销等三方面子能力组成的。在市场环境变化的冲击下,这三方面的子能力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提升,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系统(如图1所示)。

三、 研究命题的提出

通过对营销能力相关实证研究的回顾,本文发现国内外学者关于静态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积极正向的作用基本形成共识。Day(1994)将营销能力看成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支持性流程,有助于企业战略地位的实现并获取较高水平的企业绩效。Vorhies(1998)认为营销能力是企业内部的营销员工在不断重复运用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和技巧,将营销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营销组合能力,主要包括产品发展、定价、渠道管理、营销沟通、销售、市场信息管理、营销计划和营销执行等八个方面的营销组合能力。企业在满足市场相关需求时,这些能力将促使企业为顾客增加产品及服务价值,把握市场机会,应对竞争威胁(Vorhies,1998;Vorhies & Morgan,2005)。静态营销能力反映的是企业进行产品或服务差异化、培育成功品牌的能力,顾客往往愿意为产品的差异化和成功品牌付出额外的成本费用(Kotabe et al.,2002)。许多学者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也证实了上述营销组合能力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成功具有很大的贡献(Day,1994;Dutta et al.,1999; Hooley et al.,1999; O'Driscoll et al.,2000)。

动态营销能力反映的是针对市场变化,企业重新设计和开发产品管理、供应链管理和顾客管理等流程,创造和传递新的顾客价值,以应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和效率(Sirivastava et al.,1999; Fang & Zou,2009)。Helfat(1997)强调动态能力有助于企业创造新产品和新流程以快速应对市场条件的变化。Zollo和Winter(2002)研究发现投入更多努力改变企业流程以应对市场变化的企业比其竞争对手拥有更高的资产回报率。Wang和Jiang(2006)通过对台湾的500家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高水平的动态营销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比竞争对手更快、更有效地对外部环境变化作出反应,进而提升企业绩效。Bruni和Verona(2009) 认为动态营销能力与静态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存在很大的差异。静态营销能力只是帮助企业在利用现有产品和分销渠道、对现有品牌进行广告宣传、满足现有顾客需求等方面工作中取得良好的平衡;相反,动态营销能力是支持企业改变现有的、固定的流程,通过释放和集成市场知识推动企业创新升级、将企业各流程能力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来源,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Fang和Zou(2009)通过采用国际合资企业的双方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企业的动态营销能力正向影响企业的财务绩效和竞争优势。

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快速发展变化,产品技术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对营销能力提出了新的扩展性要求,远远超出了原有的狭隘的、应对性的营销组合的能力。动态营销能力也是企业基于“内部—外部化”视角,从企业内部寻求应对外部机会,其出发点是企业自身,而非市场。随着市场环境变化的不断加剧,企业通过动态调整战略以应对外部机会和威胁将存在越来越严重的滞后性,甚至出现战略调整无效(Day & Schoemaker,2006a)。此外,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企业很难通过利用(exploit)内部资源以应对市场的瞬息万变,Day(2011)认为企业应该加强外部资源和能力的探索(Explore),寻求各种合作的可能性,通过整合网络关系资源以加强企业对市场变化的自适应能力。因此,本文认为自适应营销能力是现代企业迫切需要的一种新型能力。

综上,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命题:

命题1 与静态营销能力相比较,动态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具有更强的正向影响作用。

命题2 与动态营销能力相比较,自适应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具有更强的正向影响作。

命题3 环境不确定性负向调节静态营销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即当环境不确定性程度增加时,静态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将减弱。

命题4 环境不确定性负向调节动态营销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即当环境不确定性程度增加时,动态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将减弱。

命题5 环境不确定性正向调节自适应营销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即当环境不确定性程度增加时,自适应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将加强。

四、 结论与展望

自适应营销能力是以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为基础,由市场预警、营销实验和开放营销等三方面子能力组成的。该理论强调企业对市场的预测、由外而内的探索和实验各种可能成功的机会和模式,是促使企业主动调整战略和策略,整合协调社会网络资源以适应市场变化加快和不具规律性的一种扩展性能力。这将是营销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和命题的提出,本文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可能会成为该领域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首先,自适应营销能力与静态营销能力、动态营销能力在企业内部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是相互补充?还是相互替代?亦或是相互间存在某种因果关系呢?其次,自适应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也是迫切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虽然认为自适应营销能力是当前企业迫切需要的一种新能力,但目前尚缺乏实证研究的结论来支撑这一观点。例如,加强市场预警、营销实验和开放营销等方面自适应营销能力是否能够为不同类型的企业都带来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绩效呢?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就迫切需要学术界深入探讨自适应营销能力的内涵和构成,并开发出相应的衡量量表。最后,自适应营销能力的培育和加强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把各影响因素和力量(即前因,如企业的组织结构、内部资源、所处的社会网络特征和所能整合的外部资源等一系列因素)整合在一起系统运作才能实现。因此,笔者认为探究自适应营销能力的前因变量及其影响机制也是学术界关于该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Ravi S.Achrol,Kotler, Philip.Marketing in the network economy.The Journal of Marketing,1999,(63):146-163.

2. Jay Barney.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1):99-121.

3. 肖燕,范如国.试论复杂适应性企业的构建及虚拟企业的复杂适应性.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2,170(8):73-75.

4. George A Cowan, Pines, David,Meltzer, Dav- id.Complexity: Metaphors, models, and reality.Perseus Books,1999.

5. G.S.Day.The capabilities of market-dr- iven organizations.The Journal of Marketing,1994,58(10):37-52.

6. 张利斌.基于复杂自适应系统视角的企业核心刚性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05.

7. G.S.Day,Schoemaker, P.J.H.Leading the vigilant organization.Strategy & Leadership,2006,34(5):4-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号:71102183);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费项目(项目号:14SKBS206)。

作者简介:郭朝阳,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惠玲,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厦门大学管理学博士。

收稿日期:2014-06-20。

猜你喜欢
环境不确定性
环境不确定性、CEO权力与企业创新投入
战略联盟中环境不确定性与关系风险分析
环境不确定性对医疗企业财务柔性的影响
基于环境不确定性的管理会计对策研究
环境不确定性、盈余管理和投资效率
环境不确定性、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
环境不确定性、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
基于环境不确定性的管理会计对策探讨
环境不确定性、多元化经营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
基于环境不确定性的管理会计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