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调查分析

2014-09-06 01:03苗建英毕守红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糖化空腹依从性

苗建英,毕守红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山西太原030024)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许多患者在高血糖时症状并不典型,而血糖的控制与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所以血糖监测在糖尿病的诊疗过程中必不可少。为进一步了解我院周边地区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监测的认识程度,分析血糖监测频次在糖尿病监测中的重要性,及时给予相应的宣教对策,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本文对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16例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57例,平均年龄(50.26±12.376)岁;女 59 例,平均年龄(54.32±11.43)岁;病程(5.8±4.2)年,病程≤2年占 28.4%,2年~5年占42.2%,5年~8年占17.2%,8年~10年占7.8%,>10年占4.3%;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6例(31%),中学52例(44.8%)、大专及以上28例(24.1%);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者占63.7%,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者占36.3%。

1.2 纳入标准

符合WHO1999年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病程1年以上,并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

1.3 排除标准

患有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交流障碍;先前已入组本研究的受试者;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研究方法

调查过程由专职人员全程管理并发放问卷,解释填写说明。如果不能独立完成,由专职人员逐条读出,请患者回答,并帮助其填写。同时对纳入患者抽血化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共发放问卷116份,回收116份,有效116份,回收率100%。

1.5 评价标准

血糖监测依从性按每月监测频次分好、中、差3个等级。每月监测≥8次者为好,每月监测2~7次者为中,每月监测<2次者为差。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录入及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观察

从总体情况看,超过一半以上的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欠佳,其中,血糖监测依从性好者21例(18.1%),依从性中者46例(39.7%),依从性差者49例(42.6%)。依从性差者所占比例最高。

2.2 血糖监测依从性与文化程度的关系

结果见表1。

表1 血糖监测依从性与文化程度的关系 (例)

由表1可以看出,文化程度越低,血糖监测频次越少,经双向有序 χ2检验:χ2=22.77,P<0.01,说明文化程度与血扩监测频次有相关关系。

2.3 不同监测频次病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比较

按照血糖监测频次分好、中、差三组,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中糖化血红蛋白三组比较F=11.737,P<0.05;空腹血糖三组比较 F=11.288,P<0.05;餐后2 h血糖三组比较F=15.888,P<0.05。且组间比较经LSD-t检验,均P<0.05。认为血糖控制的好坏与血糖监测频次有关,血糖监测频次越少则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控制越差。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监测频次病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比较 (±s)

表2 不同监测频次病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比较 (±s)

注:与差组比较,1)P<0.05;与中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血糖(mmoL/L)差组 497.74±0.718.56±1.0212.43±2.16中组 467.36±0.511) 8.03±0.821) 11.02±1.791)好组 216.99±0.632) 7.51±1.092) 9.69±1.882)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血糖水平控制的好坏与监测频次有密切的关系;而监测频次的多少与文化程度有关。王爱民等[1]研究报道,定期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且每周门诊随访的患者,血糖监测频次多,血糖控制达标率高,并发症发生少。患者家庭血糖检测频次与控制对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显著减少患者的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常彩云等[2]调查显示,济南城乡结合部居民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知晓率是30.96%,并发脑血栓的知晓率是23.86%,并发肾病的知晓率是25.38%。我院地处太原市城乡结合部,糖尿病就诊患者文化程度偏低,对糖尿病的危害同样认识不足,加之经济水平有限,造成许多患者仅凭症状就诊,只有出现不适症状时才意识到问题。认为平时只要精神好,无症状就是血糖控制良好,从不进行血糖检测,有的甚至长达数年不曾检测血糖。由于个体差异,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均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尤其在血糖水平未超过肾糖阈值(正常人的肾糖阈值是血糖在8.9 mmoL/L~10.0 mmoL/L,部分患糖尿病肾脏病变或有部分老年人由于肾动脉硬化还可导致肾糖阈升高)时,其尿糖阴性,此时口渴多饮、多食症状不明显。所以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而非早期症状,在血糖已超过检测指标时,许多人并无明显不适感觉。DCCT以及英国UKDPS研究表明,在处于早期的糖尿病患者中采用强化血糖控制,可以显著减少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的风险。长期随访也提示,早期强化血糖控制与长期随访中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心肌梗死和死亡发生的风险下降相关。《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监测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病情判断与控制的重要指标,自我血糖监测可使糖尿病患者知道自己当前的血糖水平,激发患者调整治疗药物和生活方式,达到良好控制血糖、有效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的目的,并且可减少或预防无症状性低血糖反应和高血糖状态[3-4]。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核心环节,加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血糖监测教育,尤其是对文化程度低、自主症状不典型的患者,让他们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加强血糖监测重要性的理念植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非常必要。血糖监测宣教可以授予糖尿病患者必要的血糖监测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血糖监测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排除影响血糖准确检测的各种不利因素,提高血糖检测的准确性;提高患者自购血糖仪的利用率,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1]王爱民,徐向进.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血糖监测频次与血糖控制水平对患者住院情况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4):274-276.

[2]常彩云,王束玫.济南市城乡结合部居民代谢性疾病及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4(11):1167-1170.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8.

[4]陆祖谦,许樟荣.血糖监测在 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J].药品评价,2008,11(5):255-258.

猜你喜欢
糖化空腹依从性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空腹喝水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