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江
(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人口老龄化与储蓄、劳动力的影响分——基于安徽省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的观测
余明江
(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摘要:安徽省人口老龄化趋势在加剧,给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老龄化使储蓄率降低,也使劳动力供给短缺。运用安徽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安徽省统计年鉴资料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这一经济学分析。经济是基础,加速安徽省国民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投资与储蓄比例,增强经济增长实力,能够将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降低至最低点。
关键词:安徽省;人口老龄化;储蓄;劳动力
目前,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均不同程度的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统计数字显示应始于1999年。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而导致老龄人口规模巨大。安徽省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老年比已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老龄化趋势显著在加剧。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 927 158人,占人口总量的8.92%;安徽省65岁及以上人口达6 084 548人,占总人口10.2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1个百分点。安徽省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给经济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分析老龄化在经济领域的作用,化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消极影响,对持续、健康、高效发展安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乃至安徽经济均得到高效、快速发展,在自身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对世界经济也作出巨大贡献。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过程中,“人口红利”的作用也得以彰显:充裕且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大量的资本与技术。但是,随着“人口红利”时期的尾至,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情况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人口的老龄化将使劳动力供给短缺,资本投资额减少,经济活动就业不足,医疗养老负担加重,储蓄率下降等。这一系列经济问题,必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此,我们仅从储蓄和劳动力两个方面分析安徽省老龄化的经济影响。
Modigliani&Brum-berg的“生命周期假说”是关于消费与储蓄之关系的生命周期假说。它探讨了人口年龄结构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的影响。该假说以研究老龄化对储蓄的影响为起点,其核心内容是:消费者作为一个理性的行为人,总是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根据一生预期的全部收入合理平滑安排将来的消费,以保证生命周期内的收支效应最优化或最大化。就个人而言,随着生命周期的变化,理性行为人的储蓄倾向总体趋势是先升后降;就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的加剧,其平均储蓄率将也会下降,即加总的国民储蓄率取决于人口年龄结构及其变化,国民储蓄率会因老年系数的增大而降低。关于消费与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已被发达国家的老龄化经验佐证。一般情况是:老龄人作为纯粹的纯消费个体,必将随着人数的增加而导致消费的增加。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会越来越完善,养老的后顾之忧不复存在,必降低为预期养老而储蓄的愿望。这样,整个社会平均储蓄率得以下降。
由生产函数的经典假定可知,资本投入是产出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因此,任何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都不可能没有资本投入,而投入的资本又源于储蓄。根据“消费与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当理性的消费行为人处于人口结构的不同的年龄段时,其储蓄期望也随着不同。随着安徽省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安徽省的储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为了分析安徽省老龄化对储蓄的影响,我们根据安徽省老龄化社会形成时间节点,将城乡居民的储蓄数据分为两段:以1998年为分界的前后两段。国际上衡量老龄化社会之标准最常用的有:一是老年系数,也即老年人口占比,以一国或地区的60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大于10%,或者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大于7%为界(本文以后者为准);二是人口年龄中位数:以30岁为界;三是老少比,以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数之比率大于30%为界。这些指标也是国际上考量社会人口年龄结构的基本标准。表1统计资料显示安徽省进入老龄化社会在1998年。表2反映了安徽省居民储蓄变动状况。表2表明:1998年以前安徽省储蓄增长率一直处于一个高水平高速度的态势,储蓄增速基本保持在30%以上,平均增速30.83%。进入老龄化之后,储蓄总额增长率相对降低,储蓄增速总体上处于下滑趋势,大致保持在25%以下,平均增速为17.45%,不仅仅是储蓄总额增长率,而人均储蓄额增长率也呈明显的波动性下走的基本轨迹。人均储蓄率在1981~1998年之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9.36%,进入老龄化后,人均储蓄率年平均增长率为16.29%。就前后两段的年增长率水平,结合安徽省人口老龄化状况可以看出,安徽省储蓄总额与人均储蓄额的增长水平趋势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而日渐缓慢。因此安徽省的老龄化对储蓄的不利影响是显见且不可置疑的。
表1 安徽省历年人口老龄化统计资料
注:1990年、2000年、2010年为普查数据,其余年份为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资料均来自历年《安徽省统计年鉴》
储蓄总额年均增长率:
人均储蓄额年均增长率:
注:资料来源:储蓄额来自历年《安徽省统计年鉴》,人均储蓄额是经计算整理取得。
生命周期假说理论告诉我们:当人口结构趋稳之情况下,边际消费倾向长期会基本不变。由国民总收入进行的初次分配再分配形成的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与GDP之间就当然的存在着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但当一个国家或社会的人口结构构一旦发生变动,则边际消费倾向就必然随之不同。老龄化社会则导致消费倾向的提高。由于社会制度的安排以及身体功能的改变,老年人退出经济活动人口范畴,丧失了劳动报酬,其生命余年的平滑消费就必须依赖养老金及工作期的储蓄来实现。一个典型的理性消费行为人所追求的是其生命周期内一生效用的最大化,而其预算约束为生命周期内的收入与消费支出的持平。显然,老龄人口的消费倾向以及进而影响的储蓄倾向是有别于劳动人口、少儿人口的。
也就是说,处于生命周期中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有着不同的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根据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的特定指标,一般将人口区分为3种不同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即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相应的就有3种年龄人口:少儿人口、劳动人口、老年人口。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年龄会影响个人的储蓄,从而影响社会总的储蓄水平。1969年,国外学者Leff构建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人口抚养比与储蓄的关系,其结论是:老年人口抚养比的提高使储蓄率显著降低,有些不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收入增加而没有导致储蓄率随之上升的基本原因在于老年人口抚养比的提高。
对Leff模型加以变形,将3种人口比重引入模型,来估计安徽省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的影响。令s为人均储蓄率,oldagep为老年人口比重,youngp为少儿人口比重,labourp为劳动人口比重(鉴于资料的可得性,以从业人数比代替之),ζ为随机误差项。为了避免回归自相关性,对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模型如下:
lns=a1+a2lnoldagep+a3lnyoungp+a4lnlabourp+ζ
数据在计量软件中进行估计可得结果:
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oldagep-2.4533970.495401-4.9523480.0001labourp12.593782.6674704.7212450.0001youngp1.4337230.5949862.4096750.0002c-49.6110712.43798-3.9886770.0008R⁃squared0.978183Meandependentvar7.410515AdjustedR⁃squared0.974738S.D.dependentvar1.242241S.E.ofregression0.197443Akaikeinfocriterion-0.249965Sumsquaredresid0.740689Schwarzcriterion-0.052488Loglikelihood6.874599Hannan⁃Quinncriter.-0.200300F⁃statistic283.9557Durbin⁃Watsonstat1.937408Prob(F⁃statistic)0.000000
根据计算机运行的结果,所构建的模型为:
lns=-49.61-2.45lnoldagep+1.43lnyoungp+12.59lnlabourp
从运行结果可以看出,模型参数估计的T统计值的估计结果都在置信区间内,其概率P均小于0.01;整个模型的F统计量估计值的概率检验值为0.000000,小于0.05,说明模型总体的显著性通过检验;模型的判定系数为0.98,模型的拟合程度比较高,说明该模型可信。通过比较各估计量的相关系数可知:劳动人口比重对储蓄的影响最大,系数为12.59;老年人口对储蓄的影响系数为负,老龄化对储蓄具有负影响。通过分析可知,上式能够很好的反映安徽省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的影响。
马歇尔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就预见了人口的高速增长进而导致人口规模的扩张。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就讨论了人口老龄化对储蓄、投资、技术、劳动力的影响,《人口老龄化的经济与社会含义》从劳动力供给、经济活动人口老龄化、公共支出、养老保险等多方面系统地发现了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影响。接着,世界银行在《避免老龄化危机:保护老年人及促进增长的政策(Averting the old age crisis:policies to protect the old and promote growth)》中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关注并讨论了人口老龄化问题。美国老年经济学家克拉克(R C Clark)在《个人与人口老龄化经济学》中明确指出劳动适龄人口的高龄化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口总量中的劳动年龄人口的占比必然逐渐下降,从而使劳动力的供给趋于萎缩。技术进步的动力会受到劳动力增长的缓慢的影响而减弱,从而导致劳动生产率增长乏力。Cluter等以29个发达国家为对象,以劳动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之关系为内容研究发现:两者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未来劳动生产率将伴随着劳动力的减少而相应地提高。
本世纪初,欧盟的蓝皮书《应对人口变化:构建新的代际团结》建议:积极促进平等的老年劳动力供给和青年劳动力供给市场机会,优化老龄化的养老机制,缓解劳动力供给短缺的局面。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发展,许多学者也开始关注我国老龄化及其对劳动力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研究。如北京大学曾毅的《中国人口分析》,中科院田雪原《中国老年人口》、《中国老年人口经济》、《中国老年人口社会》,武汉大学徐云鹏的《人口老化与老年人口问题研究》,中科院熊必俊的《老年学与老年问题》,中国人口信息中心于学军的《中国人口老化的经济学研究》,复旦大学王爱珠的《老年经济学》等等,分别利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对我国老龄化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观测、探究。就老龄化对劳动力的影响的研究,复旦大学袁志刚等人认为:劳动力的供给受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中国老龄委的武元晋等人认为: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会负担加重,劳动效率下降;中科院的蔡昉等人认为:人口转变新阶段影响着人力资本的数量与质量;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构建了关于人均GDP为被解释变量,老年抚养比为解释变量的经济计量模型,分别从纵横两个角度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的经济影响。
国内外学者关于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的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相对的较为丰富与成熟。我们试图从另一个角度预测未来安徽省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的影响。
安徽省老龄化对劳动力的影响是一种基本趋势。因为随着老龄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必然将加剧,劳动适龄人口或经济活动人口必将减少,劳动力的供给短缺将不可避免。同时,人口老龄化不仅导致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而且也导致劳动力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即劳动力年龄老化,从而加重了劳动人口养老的负担与压力。为了验证之,借助统计方法和手段,对安徽省未来劳动人口数及比重、劳动人口的抚养比以及劳动人口的年龄结构进行预测。
以第六次安徽省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数据,在设定一些基本假设条件的前提下,运用中国人口信息中心开发的人口预测系统软件(CPPS)进行趋势预测。预测方案分为高、中、低三个。由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非常复杂,且统计数据难以获取,无法科学估算出未来人口净迁移情况。所以一个基本假设条件就是将安徽省作为一个封闭的行政区域系统,不考虑人口迁移。即假设无人口迁移,因此在做预测时选用单区域人口预测方式进行。
预测所需要的原始数据来自《安徽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具体包括分年龄、性别人口,分年龄、性别的死亡率、育龄妇女生育率以及总和生育率。同时也要选取一些控制变量,包括生育率参数、死亡率参数(男、女性平均预期寿命)以及性别比。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2010年安徽省的总和生育率为1.48,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5.10岁,其中男、女性预期平均寿命分为72.65岁和77.84岁,性别比为103.39。
根据安徽省人口变化的特点,设定了三种方案,各方案的参数设置如下。
一是生育率高、中、低三种方案的参数设置。其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生育率观念的转变,安徽省的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会不断下降,由2010的1.48下降到2020年的1.3(学界称为不可忍受的超低生育率)然后保持不变,这是低方案。其二,保持安徽省2010年的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水平1.48不变,此为中方案。其三,由于安徽省现在的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的不断下降,计划生育政策会逐渐放松,从而使安徽省的总和生育率由现在1.48下降到2020年的1.3,然后再上升到2050年的1.8(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认可的全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水平)。
二是死亡率设置。根据联合国预期寿命预测方案(见表3)。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死亡率之高低,取决于经济社会与医疗卫生的发展状况。一般的规律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那么各个年龄段人口寿命就会平均延长。当预期寿命达到应对水平之后,其趋势又变为减速递增。联合国根据经验数据,给定了人口寿命预测方案,如表3所示。
表3 联合国预期寿命预测方案
据此推出2050年的男女预期寿命。以2010年的平均寿命为初始节点,经推导,2050年安徽省男性平均预期寿命为77.05岁。女性平均预期寿命为80.55岁。在设定死亡率时,三种方案的死亡参数均相同,并利用线性插值法将数值插入软件。男性平均预期寿命的具体推导过程为:
2010~2015年平均预期寿命=72.65+0.8=73.45岁,因为72.65所属区间为72.5~75.0,相应的5年增加值为0.8;
2015~2020年平均预期寿命=73.45+0.8=74.25岁,因为73.45所属区间为72.5~75.0,相应的5年增加值为0.8;
2020~2025年平均预期寿命=74.25+0.8=75.05岁,因为74.25所属区间为72.5~75.0,相应的5年增加值为0.8;
2025~2030年平均预期寿命=75.05+0.5=75.55岁,因为75.05所属区间为75.0~77.5,相应的5年增加值为0.5;
2035~2040年平均预期寿命=75.55+0.5=76.05岁,因为75.55所属区间为75.0~77.5,相应的5年增加值为0.5;
2040~2045年平均预期寿命=76.05+0.5=76.55岁,因为76.05所属区间为75.5~77.5,相应的5年增加值为0.5;
2045~2050年平均预期寿命=76.55+0.5=77.05岁,因为76.55所属区间为75.5~77.5,相应的5年增加值为0.5;
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的具体推导过程为:
2010~2015年平均预期寿命=74.04+1.2=75.24岁,因为74.04所属区间为72.5~75.0,相应的5年增加值为1.2;
2015~2020年平均预期寿命=75.24+1.0=76.24岁,因为76.24所属区间为75.0~77.5,相应的5年增加值为1.0;
2020~2025年平均预期寿命=76.24+1.0=77.45岁,因为76.24所属区间为75.0~77.5,相应的5年增加值为1.0;
2025~2030年平均预期寿命=77.45+1.0=78.45岁,因为77.45所属区间为75.0~77.5,相应的5年增加值为1.0;
2035~2040年平均预期寿命=78.45+0.8=79.25岁,因为78.45所属区间为77.5~80.0,相应的5年增加值为0.8;
2040~2045年平均预期寿命=79.25+0.8=80.05岁,因为79.25所属区间为77.5~80.0,相应的5年增加值为0.8;
2045~2050年平均预期寿命=80.05+0.5=80.55岁,因为80.05所属区间为80.0~82.5,相应的5年增加值为0.5;
三是性别比设置。根据近几年安徽省现有的人口性别比的变化情况,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设定性别比从2010年的103.39到2015年的110,此后保持不变。以总和生育率、预期寿命水平以及性别比为控制变量,通过统计软件可以得到所需的预测数据(表4、表5)。表4和表5显示,三种方案的预测数据差距不大。故以中等方案为主,结合高低方案的预测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通过测算劳动人口的基本趋势,分析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产生的影响。
表4 劳动人口数量及比重的预测资料
理论与实践均验证了劳动人口供给主要取决于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以及劳动力供给潜力。劳动人口数量及其占比的预测数据表明,在可以预见的将来(2010~2050年)安徽省面临的劳动力供应的总体趋势是不断下降。虽然,截至2025年之前,劳动人口规模及其占比会大致保持现有的水平(4000万人左右,70%上下),但之后则逐步减少,总量上降至3000万人左右,占比降至60%上下。虽然,在国际上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在国内与东部沿海省份相比,此时安徽省的劳动人口总量及其比重还比较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技术资金的进一步转移(产业转移所致),老龄化的进一步加深,从长远看,安徽省未来劳动力的供给短缺的压力会逐步彰显。
表5 不同方案抚养比预测数据表 单位:%
同时,从表2中“少儿人口比”指标和预测数据可以看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少儿人口在不断地减少,安徽省劳动力的供给潜力在不断下降。少儿人口总量从1990年的1 594.9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1 057.6万人,减少了537.3万人,“少儿人口比”从1990年的近30%下降到2012年的18%,下降了12个百分点。2010年安徽省少儿人口数为1 057.6万人,2050年安徽省的少儿人口将下降到606.1万人,减少了约452万人,减少的数量之大,下降速度之快,必将极大地缩小安徽省劳动人口供给潜力。少儿人口是经济活动人口或劳动人口的储备军。少儿人口的锐减,在源头上阻碍了劳动力的供给。
其次,通过预测安徽省劳动力抚养比的变化情况,来反映安徽省老龄化对劳动力的影响。
由老年抚养比和总抚养比的预测看,劳动人口的抚养压力的趋势为逐步增大。在2030年之前,安徽省劳动人口的老年抚养比不足30%,总抚养比不足50%,相对来说,劳动人口的养老负担还不是太重。但之后老年抚养比超过40%,有逼近50%的趋势,总抚养比在50%以上,到2050年更是高达65%左右,大约每两位劳动人口甚至每一位劳动人口就要供养一位老人,劳动人口的抚养负担越来越重。以目前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养老保障程度来说,不断增长的老年抚养比将是个严峻的挑战。
不仅如此,不断加深的人口老龄化也改变着劳动力的年龄结构,使其不断的老化。统计资料表明,安徽省劳动力中15~24岁的年轻劳动人口比重将持续下降,由2010年的22.54%下降到2050年的14.79%,下降大约8个百分点。与之相反,劳动力中的45~64岁劳动人口比重将持续上升,从2010年的32.62%增加到2050年的46.12%,上升大约14个百分点。由于劳动人口的减少幅度大于年老劳动人口的增长幅度,所以年老劳动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重就会大幅度上升。在可以预见的几十年里,安徽省劳动力的年龄结构会有一个质的突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可掉以轻心。
无论是当前还是未来,人口老龄化对安徽省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老龄化社会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般最显然的主要包括人口再生产政策的设计、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初始期的年龄结构以及经济活动人口的净迁出等。同样,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如劳动力、资本、就业、医疗、养老、人口政策等。我们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仅分析安徽省老龄化对储蓄和劳动力两个基本方面的影响。首先,不断增加的老年人口将不利于安徽省储蓄的增长。经济的增长作用于投资,而投入的资本又源于储蓄。因此,储蓄作为经济增长的供给要素之一,一旦储蓄的增长受到抑制,经济的发展屏障就会形成;其次,不断增长的人口老龄化将改变安徽省的人口年龄结构,在加重劳动力未来供给的短缺的同时,也加重劳动力未来的抚养压力。
由于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已经逐步形成且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寻找化解或缓解之道则是当务之急。而其中最根本的路径当属高效、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做到未老先富或虽老更富。即:使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快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负效应影响最小化。当前,安徽省发展经济至少有两大机遇:一是国家层面上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区域层面上正在承接东部发达省份的产业转移。经济发展依赖于政策、资本、人才、技术、劳动力等。两大机遇均为安徽省发展经济提供了这些良性因素,抓住并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安徽省的国民经济运行必将升至一个新的高度。充分利用当前劳动力较为丰富的优势,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适时调整投资与储蓄的比例,创造健康的就业市场,让安徽省的劳动人口回流;继续发展传统的优势产业,压缩、淘汰落后且产能过剩经济体,大力推进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开辟投资主体多元化通道,提高投资效率,合理引导消费,让储蓄处于一个理性区间,为投资提高保障。
当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有一系列,本文仅就储蓄和劳动力两个方面,把发展经济作为根本建言之。
参考文献:
[1]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国家统计局.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省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4]Leff, N. H.Dependency Rates and SavingsRates[J].AmericanEconomicReview. 1969,59(5):886-896.
[5]黄梅.安徽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马鞍山:安徽工业大学,2013.
[6]人口老龄化宏观对策研究课题组.我国人口老龄化宏观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3(6):56-60.
[7]冯怀珠.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分析与预测[J].西北人口,2006(3):47-49.
[8]严成樑,崔小勇.资本投入、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J].经济科学,2012(2):30-34.
[9]黄润龙.人口老龄化与储蓄关系的探索[J].现代经济探讨,2012(6).
[10]王德文,等.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J].人口研究,2004(5):2-11.
[11]袁志刚,宋铮.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J].经济研究,2000(11):24-32.
[12]李仲生.人口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3]邬沧萍,姜向群.老年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4]胡鞍钢,等.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人口研究,2012(3):14-26.
(责任编辑汪继友)
AnalysisoftheInfluenceofAgingPopulationontheDepositandLaborForceBasedontheSurveyofDatafromtheSixthCensusofAnhuiProvince
YUMing-jiang
(School of Business, AHUT, Maanshan 243002, Anhui, China)
Abstract:The trend of aging population in Anhui Province is intensified with the bad influence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especially the decrease of savings ratio and the shortage of labor force. It is indicated i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by use of the data from the Sixth Census of the Province and the data from the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the Province that it is given the proof to this economics analysis that the speeding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Province, the adjust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the optimum of investment and savings ratio,and the enhance of real economic growth are all useful to reduce more forcefully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Key words:Anhui Province;aging population;deposit;labor force
中图分类号:G924.2;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47(2014)06-0003-05
作者简介:余明江(1962-),男,安徽颍上人,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厅软科学计划项目(1402052071)
收稿日期:201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