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翻译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2014-09-05 19:45孙艳
关键词:英语翻译大学理论

孙艳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翻译者的需求也不断加大。翻译课堂教学模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是否能够培养出高水平的翻译者。本文简单介绍了有效教学模式,分析了影响当前大学英语翻译课有效教学的原因,并通过构建一个大学英语翻译网络互动平台来保证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课堂教学影响因素基本翻译理论网络互动平台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88-01

1.影响大学英语翻译课有效教学的原因

1.1 缺乏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教师因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比较封闭,以至于对教学效果的预测过于乐观。同时,多数教师认为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才是最重要的环节,很难将自身融入到教学中去分析教学效果,这就在另一方面造成了心理预期与实践效果的差距。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策略和重难点的讲解上,而对于学生的目标和实际中的困难却没有形成清楚的认识。

1.2 忽视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有效自主学习因素

在大学英语翻译课中,学生的群体较大,教师和学生之间很难进行一对一、及时的沟通,也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接受而很少有主动发表意见的机会。而对于教师来说,由于课程内容要求的限制,即使想给予众多题材的译文作业以细心的批改和评价,也是力不从心。其实,翻译教学课程的重点并不单一表现在对文字材料的认识上,背景资料的研究、认知环境的拓展往往对译者起到关键的作用,为了保证这一点就要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单一被动接受。

1.3 设计实践中优化和量化的概念不强

优化和量化的概念体现了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优化强调的是教学效果,要缩短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间的差距,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充实。新兴媒体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空间和强大便捷的通讯联络功能。

2.将基本翻译理论引入教学过程中

翻译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翻译水平的提高确实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也不能完全靠单纯的翻译劳动,还得靠翻译理论的正确指导。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应给学生介绍基本的方法和翻译的一些基本理论常识,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常用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法、增译法、删略法、省略法、词类转换法、正反和反正法、长句拆译法、替代法等。英译汉时,注意被动语态、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及状语从句的特殊译法。从而使学生对基本的翻译理论有所了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翻译理论,使其翻译实践更有成效。翻译教学必须重视中外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如直译、意译、可译度等概念导入对学生理性地认识和掌握翻译原则和技巧是非常有益的。教授翻译理论可以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翻译问题,自觉监督具体的实践活动。翻译理论必须和翻译实践相结合,这是因为翻译理论一方面来自于翻译实践,另一方面翻译实践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一定会更加科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通过分析大量的例证,让学生能够领悟到所学的理论知识,课堂上可以先讲解一些理论,当场提问学生做些课堂练习;然后再布置课后有针对性的练习,下次上课是先讲评作业,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得的翻译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并且在翻译实践中自觉地、进而无意识地运用理论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3.大学英语翻译有效教学网络互动平台模式的构建

目前,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被迅速应用到高校课堂中,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学教学的形式也随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多媒体教室的普及。现代网络技术设备的运用,教学资源及管理软件的介入使得高校的教学工作变得简单而生动。在这种以网络和多媒体为基础的新教学模式的冲击下,大学英语教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创新和挑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而最大限度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创新教学的结合,是建构有效教学模式的关键。

把丰富的网络资源作为教学和师生交流的基础。把网络现代化作为教学评估、实践、反馈的平台和师生、高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媒介而建立的大学英语翻译网络互动平台教学模式,可大大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性。以下几种平台的开发与构建,是保证高校大学英语笔译教学质量及效率的重要条件。第一,“师生互动平台”。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平台。下设开篇导学、网络学习指南、翻译理论、翻译素材库、典型译例分析、教学意见反馈、成绩评估等具体板块,几种功能可以同时实现。第二,“译者交流平台”。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平台。同班学生之间、同校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社会各界有相同需求人士之间均可以利用该平台进行在线交流,对译文进行评论和指正,下设习作发表、互评作业、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等具体板块。第三,“在线作家平台”。教师、学生与文本作者的互动平台。主要提供国内外现代作家的文本来源,并与现代名家、知名专栏作家、网络精品文学作者等建立交流空间和联网互动。下设文本资源、兴趣分类、在线交流等板块。第四,“供需平台”。高校对毕业生的成绩评估与杜会上提供实践机会的就业机构的互动平台,可以实行模拟翻译实践实习联动。企业向大学生提供职位要求、提供所需人才将要涉及的翻译资料,以供彼此了解,达到双赢效果。该平台包括个人资料、业务资料、职位需求、模拟应聘等板块。

教师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大量资源所建立的翻译教学素材库,保证了翻译教学的实效性,将课堂与社会有机联系起来。教师可以按不同的信息分类建立素材库,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或兴趣选择,涉及文学、科技、经济、管理、外交、外贸、金融、法律、军事、教育、影视、媒介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仿真生成的虚拟现实世界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使学生的翻译练习变成了一种真实性任务。学生在做翻译练习的过程中,就不能无视其他同学——读者的存在,就会考虑读者的兴趣、爱好、语言习惯以及审美方式等,把翻译作为一种与读者之间的交流过程,学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译者。与此同时,译者本人也可以去阅读或欣赏其他同学的译文,此时译者变成了读者,可以从读者的角度去看待翻译,从而加深对翻译本质的认识。翻译成了一种即时交流,交流与对话氛围的建立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在翻译中学翻译,形成百家争鸣、相持不下的热烈场面,激发学生对翻译实践的高度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参考文献:

[1] 张啸.谈大学英语翻译课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的构建.教育探索.2011

[2] 万宝林.翻译教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可行性研究.外语电化教学.2003

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大学理论
“留白”是个大学问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