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娟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08-02
“高效教学”属于“有效教学”的范畴,是课堂教学的高层次追求目标。“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是对“高效教学”的最朴素的表述。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则是对“高效教学”的通俗表达。“高效教学”即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教学,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高效发展。一般来说,高效课堂评价的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率高,其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那么,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实施高效教学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优化课前准备,为高效课堂教学做好保障。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在课前准备上下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首先,对于学生课堂上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其次,要设计出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最后,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做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这些课前准备,靠一个人的能力、精力,难以达到尽善尽美,所以我们要实行“学案导学”,以备课组为单位,实施“反思学案编写制”,采取“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实践反思、优化学案,资源共享”的模式。“导学案”并非简单的习题集,它的设计思路涉及知识线、活动线、学法线、能力线。备课组在统一教案的基础上,由主备教师完成典型课例的“导学案”撰写,其他教师利用“导学案”完成单元教学后,同组授课教师对单元授课进行反思,及时修正“导学案”。
第二、融洽师生关系,创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氛围。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的难处,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学生的鼓励和批评才有效果,否则将产生负面效应。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学习的程度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差生,教师的态度要慎重、委婉,更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希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方法,和他们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师生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出有效的学习气氛。
第三、追求“最大化”,体现高效课堂的标准。
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主要看是否实现“三个最大化”,即:有效信息交互量最大化、课堂知识容量最大化、思维活动容量的最大化。老师们对学生的启发诱导,一般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请一个或几个学生回答,再提出一个问题,又请一个或几个学生回答。一小步、一小步地启发引导。这是老师们比较称道的“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小步子,密台阶”的教学策略。这种模式虽然比灌输式先进了很多,但仔细想想,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也过多地干预了学生独立的思维。同时,这种细密零碎的组织教学的过程,耗费了较多的时间,不能算是高效课堂。如果我们能够按照知识的探究点,把诸多的小问题,以有层次的问题组的形式整体展现给学生,学生先自主思考,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探究,最后在小组间进行交流共享。在问题组的引导下,学生带着独立思考的初步成果,进入到学习小组中,去交流思维,碰撞智慧,取长补短,无论是说服对方,还是被对方说服,无论是质疑还是答辩,都是使问题清晰明朗化的过程,都是一种积极的思维参与,从而使思维活动容量达到了最大化。问题组的运用,减少了一次又一次组织教学的流程,节约了教学时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们的不同问题同时在不同的小组解决,“处处开花”,针对性、有效性强,知识容量增大;同样多的时间,能学习的内容量大大增加,使课堂信息容量达到最大化。这就实现了课堂知识容量最大化、有效信息交互量最大化、思维活动容量最大化。
第四、改进教学方法,保证高效课堂的实现。
教学方法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方法,从教学过程说主要有三类方法:一是进行认知活动的方法;二是进行技能活动的方法;三是进行情感活动的方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学生的基础与教材的编排顺序有关,但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与生活环境关系更大。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内容有可能是学生所没有经历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即使对教学进度、难度进行调控,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
第五、及时反思教学,为高效课堂的实施注入活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容的重要部分,是促使教师个体乃至群体由教学者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催化剂。教师的反思能力应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反思过程可分为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有效的验证。从事多年英语教学研究的学者提出,现代教学中,反思能力是一个高素质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其中包括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对课堂教学群体行为的反思,对教学评估的反思等。显然,这种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教师应把教学反思这一过程努力把握好,真正为提高课堂高效而努力。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