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小燕
【摘 要】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染化的开始。而很多家长把孩子养在“蜜罐”中,对孩子百依百顺,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自理能力差,交往能力弱等,如何让孩子从溺爱的旋涡中摆脱出来呢?
【关键词】幼儿;溺爱;教育
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就是父母的爱,而这份爱该怎样表达却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爱之过甚,担心过度,照顾过头,迁就过多,夸耀过分,希望过奢。”这几个字可以概括很多家庭溺爱子女的特点。他们一味地满足子女物质上的奢侈愿望,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孩子形成一些不良的品德和个性,危害极大。所以,从现在开始,扔掉手中的“甜毒品”——溺爱!从溺爱的旋涡中走出来。
一、学会放手,培养孩子各种能力
1.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很多家长因为溺爱,在生活上过多的包办代替,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弱,有些孩子甚至到了大学,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从而引发很多问题。所以在幼儿期,家长就要开始学会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小班幼儿可以让他们学习自己整理玩具、书本,自己刷牙洗脸;中班幼儿学习穿脱衣服、鞋袜;大班幼儿学习系鞋带,根据冷热增减衣服等。初期,父母要忍受他们动作的不利索不完美,从示范到手把手教到只动嘴不动手,逐步放开,之后,经过锻炼相信没有你的帮助,他也能把一些事情做好。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对他关注、鼓励、信任和引导。
2.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多给孩子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可以请其他幼儿来家里玩,让幼儿当个小主人,学会招待小客人;或者鼓励孩子去邻居家玩,和小伙伴们相约出去玩等。当孩子交往时遇到矛盾,不要急着帮他们解决,而是引导他们学会分享、轮流、协商、合作等,如两个孩子因为争着要看同一本书而吵了起来,可以提议:“只有一本书,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两个人都能看呢?”孩子很聪明,他们会想出两个人一起看,或者轮流看,有了一次经验,碰到类似的事,比如电视看不到一块儿,想玩同一种玩具,他们就能很快的迁移。
3.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
人的一生谁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假如给予孩子太多的庇护,长大后反而更难适应生活,适应社会。所以,若孩子遭遇挫折时,成人不要觉得孩子受了莫大委屈,千方百计哄他或忙着帮他解决困难,而应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体验挫折,学会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慢慢成长。
二、学会赞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1.赞美要“言之有物”
赞美孩子的时候,说出具体的理由和值得你赞美的细节,尽可能多地描述自己因为他的这些优点而感受到的快乐和骄傲。对于孩子来说,除了感受到真诚和增强自信之外,他也会因此知道父母的价值观,以及父母希望他能做到什么。比如:当孩子看到同伴摔倒能主动扶起,当玩具书本用好后能自己整理等,适时的肯定,巩固和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
2.赞美要“有节有度”
不要为了赞美而赞美,否则会带来几个结果:一是孩子心知肚明,你是骗他、哄他的,他由此也就顺着学会了说瞎话来哄人;二是过度赞美让孩子不清楚自己的位置,自我膨胀,不能应付没有赞美时的失败挫折;三是当孩子确实不具备该项能力时,因为你的随意赞美,可能会导致孩子焦虑难安,更受挫折。
三、学会批评,适当的负面刺激有助孩子成长
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它要求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通力合作。被溺爱的孩子,骄横傲慢,对于这样的孩子,及时适当地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其缺点与不足,并予以适当的约束是非常必要的,但批评要选择时机,要注意场合,要注意方式等。如:批评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可以相互结合使用,提高批评的有效性。可以用肢体语言“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来暗示、否定孩子的不良行为;可以用温和的语气但字字铿锵有力,使孩子牢记心中;也可以沉默不语,此时无声胜有声,让孩子自思其过等等。
一般来说,当孩子犯错后,家长首先要讲道理,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语气温和,让孩子易于接受;假如再次犯错,家长就应该严厉告诉他这样做是不行的,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个方案,并要求孩子作保证,如果再犯,将接受什么惩罚;如果该行为继续出现,就要实施约定的惩罚,说到做到,避免再犯。
高尔基说:“爱孩子,母鸡也会。”教育孩子,则需要技巧。每一位家长,必须懂得“溺爱猛于虎”的严重后果,严格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调整家教指导思想,既用爱心,也用理智,做到爱有分寸、严慈适度,爱而不纵,严而不苛,把特别的爱,用适当的方式送给您的孩子。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胥兴春.幼儿人际冲突及其应对策略[J].幼儿教育,2006,3
[3]王月莲.儿童家庭教育中溺爱的危害分析与思考[J].科教文汇,201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