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菊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营造民主、平等、高效课堂,需要教师以身作则。用心理疏导法帮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高效课堂
初中新课程,教法探索因人而异。但就思想品德课而言,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必要的,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思想品德得到提升,修德育人是我们的教学宗旨,以下是我在新课程教学中,思想品德课的一些教法探索,供诸位参考。
一、以身作则
初中思想品德课,重在教会做人,这就要求老师正人先正己,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老师必须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新课程中“心有他人天地宽”一节,其目标是要学生学会宽容他人,善待他人,如果做老师的不能宽容学生的过错,动不动暴跳如雷,心烦气燥,还怎么去教导学生呢?因而我提出“宽容他人,从我做起”的口号。首先我带头在校报上撰文“校园呼唤宽容”,倡导师生之间要宽容,同学之间要宽容,整个校园都宽容。我赞美宽容,歌颂宽容。课内课外,学生有这样那样的过失,我都努力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心平气和、宽以待人,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耐心地做思想工作。老师也不是完人,犯了错误也要敢于承担责任,勇于自我批评。
有一回我上课迟到了,首先诚恳的向同学们说明原因,请同学们谅解,这样师生共同营造宽容的气氛、和谐的环境,同时我还提醒学生,在宽容他人的同时,也要宽容自己,善待自己,不要苛求自己,举例说明有的人就因为悔恨和自责而自残甚至自杀,我们绝不能这样,而应该给自己留下改过迁善的机会,等于给自己留下了希望和信心,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
二、引导自学法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引而不发。对课文中的思考题,如果直接告诉答案,就会扼杀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其独立个性就会受到压抑,这与高效课堂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在教学中,我努力用兴奋地情绪感染学生,以热切的关注、勃勃的生气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内动力的驱使下,自觉投入到学习、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学会走路,自己去求知,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譬如爬山,学生爬不动了,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要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地向上攀登,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新课标要求,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七年级思想品德“学习新概念”一课,我鼓励学生讨论、分析文中的漫画,是自己用小闹钟帮助去学校呢?还是靠爸妈每天早晨催着起床呢?然后想想自己是怎么做的,又应该如何做呢?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要靠自己,爸妈和老师只是外在的因素,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自己身上时,学生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三、心理疏导法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思想品德课的一大任务。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在学到“我与父母交朋友”一课时,我让学生说出自己成长的烦恼,和父母有没有冲突、代沟?进而讨论如何理解父母、体谅他们的难处,克服自己的逆反心理。我班就有一个男生,因为父母经常吵架,最后闹到要离婚。如此家庭,使原本学习上进、成绩不错的他,从此变得魂不守舍,脾气暴躁,无心学习,我带他到我的办公室,关切地问他:为什么你以前学习那么用功,如今怎么换了个人似的?他话未出口泪先流,一个男孩子是不轻易吐露心声的,看到我的诚恳,经过开导,他才道出了自己的伤心,他感觉父母的离异就好似天塌地陷,由此他自暴自弃,我耐心的作思想工作,答应孩子去他家看看。放学后,我去了那男孩家,他正在一个人做饭,我问:你妈妈呢?他说在隔壁打麻将,我找到他的母亲,表明来意,没想到她不理我:“找他爸爸去谈,让他爸管他去!”我说:“那他爸爸在那里?”她马上激动地说:“死啦!”孩子的妈妈情绪激动,无法和她心平气和地谈,回来的路上我心情沉重,怎么办呢?我已经答应了学生,就不能言而无信。我想:既然口头不行,就写封信给她吧。信中我诚恳地谈了对婚姻、家庭生活的一些看法,教材中父母、孩子要沟通的道理我都写进去,希望她振作起来,做孩子的榜样。第二天,我让男孩把信带给他母亲,这次她的态度变了,孩子妈直接来学校找我,同我谈了很久,她说她很感谢我,为她解开了心中的疙瘩,以后一定好好照顾孩子。后来,我也经常找该男生谈话,要他正确理解看待大人的事,与妈妈多沟通,做妈妈的朋友。这个学生的心理障碍渐渐消除了,现在又恢复了往日的笑容,学习也进步了,只是多了几分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同学们课堂上的讨论也很热烈,通过讨论认识到宽容、理解沟通的重要,懂得了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有了心与心的沟通,课堂便充满了阳光般的温情。
高校课堂已经走入我们的校园,杜郎口中学、昌平中学的改革实践,引导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投身于教改,认真钻研新课程,大胆探索新教法,使每一个学生学习效率更高,教学效果更明显。endprint